洛 桑,次仁羅布
(西藏江孜縣農牧綜合服務中心,西藏 江孜 857400)
在養羊生產實踐中,通過同期發情處理,開展人工受精并結合羔羊早期斷奶技術,縮短繁殖周期,實現綿羊2年3胎目標。推動養羊業高質量發展;通過實施創新的接羔育幼技術為防控羔羊疾病提供了保障,是增收采取的重要措施。
在江孜縣種羊場第1年選擇99只優質母羊、第2年選擇101只優質母羊、第3年選擇103只優質母羊,均采用埋置陰道孕酮釋放裝置(CRID)+注射PMSG法。以母羊發情之日作為發情周期的第0天,試驗母羊埋植CRID,連續13 d;在母羊發情周期的第13天或第13.5天開始,撤栓當天開始肌內注射PMSG;PMSG處理后56 h放入公羊開始試情,試情結束后撤出公羊。種公羊帶上試情布放進同期化處理的母羊群中,觀察母羊的反應,觀察到接受公羊爬跨的母羊應認為是發情母羊。母羊發情率3年均達到75%以上。
第1次配種2020 年12月21日;第2次開始配種2021年9月9日;第3次開始配種2022年6月11日;配種期21 d,首次參配母羊99只;第2次參配母羊101只;第3次參配母羊103只。

1.4.1 發情觀察
同期化發情處理后,大部分處理羊發情,至少早晚各觀察一次,種公羊帶上試情布,放進同期化處理的母羊群中,觀察母羊的反應,觀察到接受公羊爬跨的母羊應認為是發情母羊。采用假陰道法采集種公羊精液,經過活力測定后,對發情供體母羊進行腹腔鏡人工授精,把合格精液輸到子宮角。
1.4.2 采精方法
采精前的準備:采精在采精室內進行,首先,用5%的甲酚進行室內外消毒;選擇健康、溫順的母羊作為臺畜,并用2%甲酚消毒種公羊和臺羊后軀;安裝好假陰道,并用75%乙醇棉球均勻徹底地涂擦消毒。待乙醇氣味揮發后,用滅菌的生理鹽水棉球擦洗內胎。集精杯經同樣消毒擦洗后,把它們組裝起來,再用生理鹽水倒入沖洗。當公羊牽入采精室時,從灌水孔注入溫水約夾層容積的1/2,用消毒過的凡士林涂擦內胎入口處至1/2~2/3處,用氣嘴吹入適當的氣體使假陰道口形成三角形,采精時內胎溫度要達到38~40℃(用加水的溫度來控制),假陰道口用消毒紗布蓋好,小心送入實驗室進行品質檢查。
1.4.3 精液檢查
精液是精子和各種附性腺分泌物的總稱,用于輸精的精液事先必須通過多項檢查,品質合格后才能輸精。合格的精液顏色為乳白或微黃,混有尿、血、濃液的精液不能用;合格的精液活率為80%以上,精液活率是根據在顯微鏡下直線前進運動精子占總精子數的百分比來推算,一般按10級評分,即90%的精子呈直線前進運動的精液評分為0.9分,其余依次類推至0.1分;合格的精液,密度要大,目測方法為“密”“中”“稀”標準,來估計每毫升中的精子數量。羊的精液可根據輸精管壁與精液界面處的云霧狀態(翻滾狀態)估測。除每次輸精采取目測外,必須進行三級估測,即取原精液一滴放在載玻片上,蓋上蓋玻片,置顯微鏡下檢查。“密”—精子之間幾乎不見空隙,很難看清單個精子的運動情況。“中”—精子間的空隙較明顯單個精子的運動情況明顯。“稀”—精子之間空隙很大;合格精液不得有畸形精子。
1.4.4 輸精方法
綿羊輸精最好推行橫杠式輸精架,這是一根圓木,距地面高度約50 cm,輸精母羊的后脅擔在橫杠上,前肢著地,后肢懸空數只或十余只母羊同時擔在橫杠上,輸精時比較方便綿羊在自然交配時精液射在陰道內子宮頸口附近,母羊子宮頸口小,且管道彎曲,精液大部分在陰道內。人工授精時將精液注入子宮頸口內0.5~1 cm處。
輸精前將母羊外陰部用已配的高錳酸鉀溶液消毒,水洗,擦干,再將開膣器插入,尋找子宮頸口。子宮頸口的位置不一定正對陰道,但其附近黏膜的顏色較深,容易尋找。成年母羊陰道松弛,開膣器張開后黏膜擠入,注意不要損傷。處女羊陰道狹窄,開膣器無法伸開,只能進行陰道輸精,但輸精量至少增加1倍。綿羊輸精用原精液量為0.05~0.1 mL,其中有效精子數在7.500萬以上,處女羊則加倍。
綿羊輸精應該在發情中期或后半期。由于綿羊發情期短,當發現母羊發情時,母羊已發情了一段時間,因此,應及時輸精。早上發現的發情羊,當日早晨輸精1次,傍晚再輸1次,若第2天仍發情就繼續輸精,直到發情停止。
本項目在第1年在江孜縣種羊場選擇99只試驗母羊,于2020年12月通過同期發情技術處理,實施人工授精開展第1次配種。到2021年5月份產第1胎,產羔90只,成活89只,受胎率達到91%,成活率達到98%。參與實驗羔羊89只,羔羊初生重平均為3.38 kg,詳見下表1:

表1 2021年5月份初生羔羊體重 單位:kg(第1次產羔)
第1年參與實驗羔羊斷奶的同時對母羊補飼1個月后于2021年9月份,同樣在江孜縣種羊場,通過同期發情技術處理和實施人工授精,開展第2次配種,此次配種參與母羊101只。于2022年2月份產第2胎,產羔95只(其中雙羔6胎)受胎率達到88%,成活率達到84%,死亡率7.3%,參與實驗羔羊80只,羔羊初生重平均為3.7 kg。詳見下表2:

表2 2022年2月份江孜半細毛羊接羔鑒定結果(第2次產羔)
在江孜縣種羊場選擇2021年5月份產羔并成活的89只羔羊和2022年2月份產羔并成活80只羔羊分批開展實驗。
當羔羊產出后,迅速將羔羊口、鼻、耳中及其周圍的黏液清除掉,以免妨礙初生羔羊的呼吸。讓母羊舔干羔羊身上的黏液,如果母羊戀羔性差,可將胎兒黏液涂在母羊嘴上。
母羊站起后期待自然斷裂,在臍帶斷端涂5%的碘酊消毒。如未自行斷裂,在擦凈體軀的黏液后,需在距臍帶基部10 cm處用消毒剪刀剪斷臍帶,擠出臍帶中的內容物,并用5%的碘酊充分消毒,以免發生臍炎。
初生羔羊在生后30 min以前應該保證吃到初乳。隨后羔羊表現出有活力,緊隨母羊的特性,吃奶活動均正常,這對以后的生長發育有很大好處,羔羊成活率也高。身體較健壯的羔羊出生后能夠自行吸食母乳,少數不能自行吸食的需要飼養人員輔助幫其找到母羊乳頭吸食母乳。必須保證羔羊及時吃上初乳,不然羔羊很快就會死亡。
初乳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且氨基酸組成全面,維生素較為齊全和充足,同時含礦物質較多,特別是鎂多,有輕瀉作用,可促進胎便排除。另外,初乳中含抗體多,共是一種自然保護品,具有抗病作用,能有效抵抗外界微生物侵襲。因此,吃好初乳是降低羔羊發病率,提高其成活率的關鍵環節。在初生后的5~10 d,應盡可能供給初乳。
保證羔羊24 h都能飲到潔凈、衛生的飲水。冬季禁止羔羊飲用過冷的水。
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羔羊出生7~10 d,羔羊痢疾增多,主要原因是圈舍骯臟,潮濕擁擠,污染嚴重。這一時期深入檢查,包括檢查食欲、精神狀態及糞便,做到有病及時治療。對羊舍及周圍環境嚴格消毒,對于病羔及時隔離,對于死羔及其污染物及時處理掉,消滅傳染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