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云欽
(福建省福清融城中學,福建 福州 350300)
基金項目:本文系福清市教育科學研究課題“‘雙減’背景下數學學科精準分層作業管理的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課題編號:FQ2023GH008)
學生之間的學習水平、數學基礎和家庭背景各不相同,其個性和特點也各有千秋.因此,應該努力培養每一位學生,使其都能夠獲得全面的發展,成為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才.教師應該認真思考學生的個體差異,并采取適當的方法實施分層教學,提高課堂效益,真正實現“減負增效”,使學生真正理解所學知識,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分層作業是一種根據學生的能力、學習需求和完成任務的能力進行分層設計的作業,旨在幫助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促使學生個性化發展.這種方法注重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個性特點,并且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為了確保分層作業的合理性,教師應該采取分組方式,使所有學生在完成作業時所耗費的時間盡可能接近.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能力和需求,合理調整作業量,有效地分配時間,使學生在完成數學作業的過程中,能夠獲得最大的效率.通過這種方式,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可以更有效地掌握所學知識,而學習成績一般的學生也可以達到基本的數學學習水平[1].
例1 如圖1是一個邊長為6的正方體木箱,點Q在上底面的棱上,AQ=2,一只螞蟻從點P出發沿木箱表面爬行到點Q,螞蟻爬行的最短路程為多少?

圖1 正方體木箱圖
這道題目要求學生能夠真正掌握勾股定理的實質.通過反復講解和練習,學生可以有效地掌握勾股定理,從而更好地完成上述例題.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合理地調整作業的數量,并將其分為不同的等級.為了鞏固對勾股定理的掌握,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應該在課堂上多做一些練習題,而對于那些學習成績一般的學生,應該選擇一些簡單易懂的題目進行反復練習,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教師在設計分層作業時,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以主線知識結構為基礎,將其分解成多個層次,使其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綜合運用能力.通過從簡單到復雜的學習過程,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鞏固和拓展所學知識[2].
例如,“二次函數的圖象和性質”的教學目標是通過探究發現二次函數的獨特形態和性質,讓學生通過這些形象認識解決與二次函數的圖象和性質有關的數學應用問題.在作業設計中,教師可設計不同層次的作業,教師應該指導學生逐步完成作業,幫助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并加深理解.在這個過程中,第一步是將知識轉移到實際問題中,理解理論內容.根據學生對二次函數的掌握程度,教師可以設計一些前置性的作業,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函數的性質,并利用圖象來幫助學生更好地運用所學知識,從而更有效地完成學習任務.
例2用長為32米的籬笆圍一個矩形養雞場,設圍成的矩形一邊長為x米,面積為y平方米.
(1)求y關于x的函數關系式;
(2)當x為何值時,圍成的養雞場面積為60平方米?
(3)能否圍成面積為70平方米的養雞場?如果能,請求出其邊長;如果不能,請說明理由.
第二步是教師可以通過設定有趣的任務,引導學生使用幾何畫板的繪圖工具,創建二次函數的圖形,輸入其中的每一個關鍵數值,觀察其在不同位置運動的開口方向、對稱軸和頂點坐標的變化.通過深入探索和實踐,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的結構和內涵,從而更加深刻地掌握理論知識.第三步是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量身定制相應的作業,通過實踐性的練習,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學習的重點,同時也能夠培養學生的視覺、創意和實踐能力,從而有效地提升數學作業的精準性.
隨著當今教育的不斷發展,學生的背景、經歷、文化、技能等因素都會影響其學習效果.因此,要想讓每一位學生都取得良好的成績,就必須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基礎、個人能力等因素.為了幫助學生實現全面的成長,教師應該仔細觀察學生的個性特點,并與學生家長進行交流,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態,布置適當的作業.
針對中等水平的學生,學生需要努力地學習基礎知識和技能,以便更好地理解數學難題,并有效地分析和解決這些難題.針對最高層次的學生,教師應該利用多種多樣的作業設計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同時也能夠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讓學生在解決數學問題時能夠不斷探索新的思路.根據學生的不同學習水平,采取有針對性的分級管理,可以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從而達到數學作業精準化[3].
譬如,在進行具體的分層作業設計時,在講授完某一章節的內容之后,教師應該根據課程標準要求,仔細檢查學生的學習情況,并且為不同水平的學生量身定制作業.這種分層方式并非固定不變,因為即使學生在課前已經熟練掌握了某些章節的內容,也不代表學生就可以完全理解整個課程的每個知識點.教師應該根據自己收集的數據,對學生的能力進行綜合評估,并采取適當的措施來提高學習效果.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可以根據自己或其他學生的水平來調節心理壓力,從而激發學生內心的學習熱情,有利于學生的學習進步.分層作業既可以幫助學生鞏固基礎知識,又可以幫助學生提升思維能力.
分層教學可以更好地關注每一個學生的需求,與傳統的教學方法相比,這種新的教學方法更有效率,也更符合學生實際情況.在傳統的教學方法中,學生通常只能依靠教師的指示來完成作業,沒有太多的自主權,沒有機會去探索新的知識和技能.由于缺乏實踐經驗,教師過度依賴單一標準要求所有學生,許多學生很難達到預期的學習目標,從而導致學習效果大打折扣.過去,學生長期面對著重復性的作業,這種機械化的方式阻礙了學生發掘自己的潛能,從而限制了學生的創造力和能力,尤其是那些基礎知識薄弱、能力有限的學生,容易抄襲作業[4].為了提高數學作業精準性,教師應該提供更多選擇,并采用更開放的方式來指導學生完成作業,可以在安排作業內容時,給予學生更多的自主權.
為了實現教學目標,初中數學老師應該認真設計課程內容,并結合不同水平的學生,為學生提供適當的作業,以幫助學生理解并掌握所學知識.在課堂上,教師應該摒棄傳統的教學方法,放棄對優秀學生的偏愛,讓課堂更多地關注于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同時,教師還應該鼓勵學生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并提供一些具有一定挑戰性的任務和練習,培養學生的好奇心、創造力,并幫助學生提升思維能力.設計中等水平學生的作業時,應該根據課程標準要求,盡可能提升學生的能力水平.對于后進生而言,教師可以為其提供一些較為簡單的基礎題型,但這些題目需要學生花費一定的時間和精力去思考和完成.采用這種作業設計,不僅可以幫助落后的學生加深對基礎知識的理解,還能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以“度、分、秒的換算”為例,在設計作業時,將學生日常生活中的情境作為起點,設計有趣的問題,激發學生對完成作業的熱情.
問題1晚上19:00小明開始吃晚餐,這時時針和分針之間的夾角是多少度?
問題2小明在晚餐之后,幫父母清理了餐具,然后看了一下手機上的時間,發現是8:10,這時時針和分針之間形成的角度是多少?
針對這兩個數學問題,教師可給學生提出具體要求.能力稍弱的學生必須完成問題1,中等水平的學生必須完成問題2,而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則可以直接完成問題1和問題2.采用分層作業設計,教師不僅能夠喚醒學生的學習熱情,而且能提高作業精準性,讓每一位學生都有機會從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獲得成就感,從而有效地挖掘和培養學生的潛力,促進學生的自信心和獨特性.
采取有效的評估方法可以促進學生高效學習.因此,教師應該采取科學的評估方法,充分發掘學生的潛能,提高學習效果.為了更好地評估學生和作業的水平,采取不同的評估策略.對A組學生而言,其學習能力較強,作業難度較大,因此,在學生能夠準確地解決問題的情況下,應該給予其嚴格而富有激勵性的評估,鼓勵學生去探索更深層次的知識;對B組學生而言,其能力水平較高,作業難度也相對較低,因此,應該采取更加靈活的方式來激發學生去探索和掌握復雜的知識點;對C組學生而言,其基礎知識較弱,作業內容也較為簡單,因此,采取激勵性評價的方式,幫助學生建立起學習數學的自信心,讓學生有勇氣去挑戰更高難度的知識.
綜上所述,通過作業分層,數學教師可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并且能夠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采用分層作業設計方式,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更加清晰地認知所學知識,而且還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潛能,讓學生更加深入地探索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