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世豪
(內蒙古師范大學 內蒙古呼和浩特 010020)
競技表現是運動員在比賽中所表現出來的競技能力,是運動員在訓練中所獲得的競技能力在比賽中的展示與發揮[1]。在籃球比賽中,運動員的競技表現則主要由比賽中的技術統計指標來反映,如得分、籃板、助攻、搶斷、蓋帽等[2]。具體就前鋒運動員而言,在籃球運動中,前鋒的技術特點和職責使其成為比賽中的核心人物。他們既需要有強大的得分能力,以幫助球隊在比賽中取得優勢,又需要有出色的防守技巧,以阻止對手的進攻[3]。因此,前鋒的競技表現直接影響著球隊的比賽表現[4]。同時,現代籃球運動的發展趨勢也使球員位置逐漸模糊化,對前鋒及其他位置運動員的技術要求更全面[5]?;诖?,研究前鋒運動員的技術變化,掌握其競技表現力,可以更好地理解籃球比賽的戰術演變,并為籃球教練和運動員提供有價值的訓練建議,以幫助其更好地提高日常的指導和訓練效果。
中國男子籃球職業聯賽(CBA)是中國最高級別的男子籃球聯賽,季后賽期間更是集結了聯賽中最優秀的球隊和運動員,競爭激烈,比賽質量高。因此,選擇CBA 季后賽前鋒運動員作為研究對象,對季后賽球隊前鋒運動員競技表現進行全面的客觀評價和分析,具有代表性,能夠為前鋒運動員的訓練和發展提供一定的指導作用。
2022—2023賽季CBA季后賽前鋒運動員在比賽中競技表現能力的相關指標。
1.2.1 文獻資料法
檢索“籃球”“前鋒運動員”以及“籃球運動員競技表現”“評價”等相關文獻,并結合CBA 官方網站2022—2023 賽季后賽比賽情況和各球隊運動員指標數據,構建前鋒運動員競技表現的指標數據,以確定評價的具體變量和分析視角。
1.2.2 數理統計法
基于Excel 對2022—2023 賽季后賽比賽情況進行描述性統計,并通過SPSS 26.0 統計軟件,對統計數據進行因子分析,以評價2022—2023 賽季后賽期間各隊前鋒運動員的競技能力。
1.2.3 錄像觀察法
在CBA 官方數據的技術上,進一步通過比賽直播回放的觀看,對前鋒運動員實際表現進行分析。
首先,基于文獻和CBA官方網站平臺的統計數據,分別設定得分、前板、后板等18個指標,以進行評價。
其次,對季后賽球隊66 名運動員場均數據進行統計,結果見表1。從表1中部分前鋒運動員場均數據可以看到,不同球隊在季后賽期間,對前鋒運動員的運動策略各不相同,使運動員在各指標中的數據存在一定的差異,需要進一步對其進行綜合分析。

表1 2022—2023賽季CBA季后賽前鋒競技表現各指標的描述性統計(部分)
2.2.1 數據檢驗
表2顯示,KMO取樣適切性量數為0.715,表明數據適切性較好;巴特利特球形度檢驗的顯著性為0,這意味著變量之間存在一定的相關性,適合進行因子分析。

表2 KMO和巴特利特檢驗表
2.2.2 競技表現評價指標的因子提取
在因子分析中,通過因子旋轉,可以更清晰地看到每個變量在哪些因子上有較高的載荷,從而更好地理解這些變量與因子的關系。表3展示了2022—2023賽季CBA季后賽前鋒競技表現指標因子旋轉的特征值與累積方差貢獻率。其中,前5 個因子的特征值都大于1,這意味著這5個因子對原始變量的方差解釋程度較高,可以作為主要的因子進行后續的分析。累積方差貢獻率則反映了所有因子對原始變量方差的總解釋程度。同時,前5 個因子的累積方差貢獻率達到了79.573%,這意味著這5 個因子可以解釋原始變量79.573%的方差,說明這5個因子對原始變量的解釋程度非常高,可以開展后續研究。

表3 因子旋轉的特征值與累積方差貢獻率
進一步探究前鋒運動員競技表現各指標分別在哪個因子中,對各指標因子得分進行計算(見表4),結果如下。

表4 因子得分矩陣
在第一個因子上,結合貢獻率來看,該因子權重為22.235%,涉及三分出手數、三分命中數、投籃出手數、得分和投籃命中數的載荷較高,反映了運動員的攻擊能力和得分效率,故可以定義為“攻擊效率”因子。
在第二個因子上,該因子權重為19.467%,涉及罰球命中數、罰球出手數、罰球命中率和失誤的載荷較高,反映了運動員的罰球能力和比賽規范性,故可以定義為“罰球能力”因子。
在第三個因子上,該因子權重為16.329%,涉及蓋帽、后板、籃板和搶斷的載荷較高,反映了運動員的防守能力和籃板能力,故可以定義為“防守籃板”因子。
在第四個因子上,該因子權重為11.136%,涉及三分命中率和投籃命中率的載荷較高,反映了運動員的投籃準確性,故可以定義為“投籃準確性”因子。
在第五個因子上,該因子權重為10.407%,涉及犯規和前板的載荷較高,反映了運動員的比賽規范性和前場籃板能力,故可以定義為“規范性與前場籃板”因子。
基于此,可以得到基于客觀因子評價所構建的2022—2023賽季CBA季后賽前鋒競技表現的評價體系各維度權重。
為進一步驗證指標體系構建的準確性,結合各運動員的實際數據,并對其進行評價。由此,得到2022—2023 賽季CBA 季后賽前鋒競技表現的各因子與綜合得分(見表5),排名前20 名的評價結果對應的運動員具有以下規律。

表5 2022—2023賽季CBA季后賽前鋒競技表現的各因子與綜合得分(部分)
前鋒運動員在F1(攻擊效率)因子上的整體得分較高。而在F2(罰球能力)、F3(防守籃板)、F4(投籃準確性)、F5(規范性與前場籃板)等因子上,最高得分運動員則分別對應吉倫沃特、利夫、貝爾、崔永熙,表明他們在相應因子方面的表現能力較強。
總的來看,賀希寧的綜合得分最高,達到11.33分,表明他在2022—2023賽季CBA季后賽前鋒競技表現中表現最優秀。而祝銘震、威爾哲、張鎮麟和崔永熙等人也有不錯的表現,綜合得分都在10分以上。
不同球隊在季后賽期間,前鋒運動員的戰術策略各不相同,使運動員在各指標中的數據存在一定的差異。
由因子分析得知,前鋒運動員在攻擊效率、罰球能力、防守籃板能力、投籃準確性以及比賽規范性和前場籃板能力等多個方面都有出色的表現,并且攻擊效率的權重最高。
研究揭示了前鋒運動員競技表現的多元性,即優秀的前鋒運動員需要在攻擊效率、罰球能力等多個方面都有出色的表現[6]。這表明,教練員在制訂訓練計劃時,需要考慮到這些因素的全面性,不能過分偏重某一方面的訓練,而忽視了其他方面。
此外,這個結果也揭示了各個因子在前鋒運動員競技表現中的權重。教練員在制訂訓練計劃時,可以根據這些權重來合理分配訓練的時間和精力,以提高運動員的整體競技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