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你一起走向牲口棚
我的手里提著馬燈
你的手中牽著它
一段由水塘邊回到院子里的路
天上寒星閃耀
路面已被久冰凍住
推開門,一股暖和向我們撲面而來
你把韁繩拴進墻上的鐵環
我止住馬燈不安的晃動
你還要為它添上草料,又推門出去
棚屋里只剩下我和它
圍著一朵弧形的燈焰
氣息中充滿了牛糞的氣味
它偶爾抬頭望著我
我看到它眼中的另一種寒星
草料鋪滿石槽,我們關門回去
路上的寒霜已起
星光下細看,地面上也有人淡淡的身影
(選自本刊2023年第五期“詩高原”欄目)
義海點評:
這是一首以鄉村生活作為題材的作品,但它完全擺脫了傳統鄉村田園詩的俗套。全詩采用客觀、冷靜的敘事方法,詩人的主體性、內心的情感,完全隱藏在一連串敘事詩句的后面。這須細讀才能感受到。
整首詩由一連串的純客觀的動作組成。這很容易讓人想起龐德等意象主義詩人“只要意象”客觀傾向,所不同的是,作者在這里突出的是“行動”(actions),而不是物象(images):“走向牲口棚”“提著馬燈”“牽著它”“拴進”“抬頭望著我”“關門出去”……這些客觀的動作,一個接一個,給人以目不暇接之感。然而,透過這些純客觀的動作,我們能感受到詩行下面有一種情緒在涌動。“棚屋里只剩下我和它/ 圍著一朵弧形的燈焰”,這看似客觀的情境(situation)描寫,實為意蘊豐富的意境。“它偶爾抬頭望著我”這句,看似冷靜,但隱藏著“它”和“我”之間的某種默契、相互依存等情緒。“我看到它眼中的另一種寒星”,這句處于客觀與主觀的臨界點上,但詩人對此只是點到為止。
這首詩也讓人想起弗羅斯特在新罕布什爾農場時期所寫的那些作品:把抒情交給敘事,事件本身可以說盡一切。這也是江非詩歌常見的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