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8月24日,日本出于一己之私,開始將福島核電站的核污水排向大海,將給 太平洋乃至全球海洋的水質和生物帶來災難,甚至對人類安全生存構成威脅。
什么是核污水
顧名思義,核污水是指受到核放射污 染的水,如核泄漏所產生的高放射性廢 水,或者與核燃料直接接觸的冷卻水,以 及被核爆炸產物所污染的水。
核污水不同于核廢水。核廢水是指核 電站在正常運行中產生的廢水,包括用于 清洗核設備和冷卻核電站關鍵部分留下來 的廢水,還有處理放射性廢物的廢水。這 些水沒有直接接觸到核反應堆中的放射性 物質,所含的放射性物質較少,經過凈化 處理可以向外排放。核污水的放射性物質 含量則嚴重超標,不可隨意排放,只能長 期密閉儲存,否則后患無窮。
核廢水也罷,核污水也罷,都與核污 染脫不了干系,因此從關乎人類健康的高 度看,凡與放射性物質能沾上邊的,都必 須慎重對待,絕不可掉以輕心。
核污水含有鈾、钚、銫、鍶、碘,以 及鈷等元素,它們都具有很強的放射性和 極大危險,其中一些具有較長的半衰期,如鈾238的半衰期為45億年,钚239的半衰 期為2.4萬年。這里說的半衰期,是指放 射性物質內部的原子核,隨著長期放置而 自發減少一半所需的時間。通常,放射性 物質到了半衰期,射線的輻射量會減少一 半,對人體的危害也會減弱。從鈾和钚的 半衰期來看,它們在幾十年內危害性幾乎 沒有變化,所以,核污水對人和生物的威 脅幾乎是永久性的。
核污水的危害
核污水的危害實際上是其所含放射性 物質放出的射線,也就是高速粒子流對生 物體產生的傷害。
不同來源的核污水所含放射性物質的 種類和濃度不同,危害性都遠遠超出國際 安全標準,其所含的如鈾、钚、銫等釋放 的強大高能粒子流,會損傷和殺死生物細胞,甚至導致細胞和遺傳物質突變,使人 患上急性癌癥或造成器官畸形,嚴重影響 健康和壽命,可見,核污水是殺人的軟 刀,雖然當時感覺不到明顯的疼痛,但傷 害是致命的。
1986年,蘇聯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 發生爆炸,當地的水源和土壤核污染嚴 重,那里的老鼠基因受到強輻射而發生突 變,個頭碩大,貓見了不敢惹,而且這種 老鼠都身患疾病,無法治愈。一些植物也 出現異常,茄子變成香蕉形狀,番茄有南 瓜大。
也許有人會問,醫院采用的放射療法 和太空育種,不就是利用人造射線和太空 射線嗎,為什么沒有構成傷害呢?實際 上,醫學上的放射療法,在殺死癌細胞時 也會傷害其他正常細胞;而太空育種時, 射線被控制在剛好能改變種子DNA分子結構的程度,輻射強度弱,對生物傷害比核 污水要輕得多。
核污水一旦進入水源或農田,會直接 引發生物死亡、畸形,甚至滅絕。如果是 輕微一點的,會存留在生物體內,最后經 食物鏈轉到人體內。如果誤喝了核污水或 被其污染的河水,后果將不堪設想!
如何有效預防
目前,人類已經研究出合理處理核污 水的手段,主要有化學沉淀法、離子交換 法、吸附法、蒸發濃縮法、膜分離法、生 物處理法、磁-分子法,以及惰性固化法 等。綜合運用這些方法對核污水進行處 理,可以降低放射強度,并轉化為固體, 大幅縮小其體積,便于安全貯存,嚴防泄 漏。通過長期貯存,放射性物質會隨著時 間推移自然衰減,從而降低危害性。
目前,一些國家運用的是地下注入技 術,即在環境惡劣的無人區打出深井,抽 出地下水,再將核污水灌進去,安全儲存 于地下水層,等到將來有了先進的科學技 術,再抽出來進行有效處理。
專家認為,核污水也具有自身價值, 目前的方向是將其轉化為化工原料如重水 等,用到工業生產之中,化害為利,造福 人類。
當然,從源頭上預防最為可靠。我們應該研發更安全的核材料和危害較輕的核 燃料,如開發利用產生放射性廢物較少的 氫彈燃料,可有效控制核廢物和核污水的 形成;還可設計更加可靠的核設施和核設 備,并進行合理操作和高效運行,降低核 廢物生成,從而減少排放。從食物源頭來 看,我們要對可能存在核污染的水源和食 物,嚴格檢測,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