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嵩垚
(呼和浩特市消防救援支隊,內蒙古自治區 呼和浩特 010000)
超高層民用建筑往往是具有多用途的綜合性建筑,會通過布置各種類型的設備強化建筑功能。建筑功能的多樣化也進一步加劇了建筑物的物資設備使用規模與使用效率。排風道、電纜井、管道井、電梯井等交叉在建筑物各個樓層中。結構的復雜化不僅增加了建筑物出現火災的風險,且如果建筑設計過程中缺乏對防火措施的搭建或防火處理不當,則火災發生時火焰可以通過窗戶、通道門、走廊等各個方向循序擴散。建筑物高度越高、火焰蔓延的因素也將越發的不可控,煙囪效應也將越明顯。建筑物高度超過100 m的超高層民用建筑,一旦發生火災,火焰蔓延的不可控性與不確定因素也將更多樣。
超高層民用建筑建設成本高,為了加強建筑后續的功能實現,許多建筑在設計過程中不僅沒有保證對建筑內部的合理規劃,甚至出于減少成本角度考慮,缺乏對消防設備的配置。根據相關標準要求,超高層民用建筑內部安全出口設計應不少于內部場所額定數量的50%。如果該超高層民用建筑可同時容納1 500名居民,居民的主要生活場所為6 個,那該高層建筑的安全疏散口應設置3 個以上。盡管如此,部分建筑設計師對火災防控的重視程度并不高,設計階段僅規劃了單一的疏散通道。超高層民用建筑居住人口多,人口密度大,且該類用戶對室內環境的了解程度不足,居民對高層建筑逃生方法的掌握也十分有限。在這種缺乏安全路線認知的基礎上,更容易使這類人群受恐懼情緒的驅動,在煙霧彌漫的環境中很難找到正確的逃生路徑,極易導致踩踏事件,增大了消防救援的困難程度。
超高層民用建筑的火災隱患深埋于施工設計、施工建設以及后期交付使用的全階段。如果在建筑使用過程中沒有進行徹底排查,則很容易出現防火問題。目前來看,高層建筑防火工作面臨主要困難如下:第一,超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過程中為了建筑美觀性多裝有玻璃幕墻,這類材料具有易碎性很容易在后期使用中破碎掉落阻礙防滅火工作的開展;第二,部分超高層民用建筑過于追求美觀性,堆積了大量建筑材料,不利于防滅火工作的開展;第三,相較于普通建筑來說,超高層民用建筑防火手續審批、審核過程較為復雜;第四,許多超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過程中沒有按照消防標準要求進行設計,在后期消防設備安裝以及使用過程中難以實現完全匹配;第五,超高層民用建筑使用者大多沒有參加過專業消防安全知識學習,在防火工作開展期間不具有充足的防護意識,也增加了后續的消防疏散與救援難度。
基于消防安全標準化視角的超高層民用建筑防火工作核心內容在于進行建筑防火規范的優化設計,在根本上找尋火災發生源頭以及火災隱患因素,最大限度地規避火災問題發生。在進行建筑消防設計的標準化完善過程中,應關注以下幾方面:其一,建筑物設計、審核以及驗收工作需要參考《消防法》的相關要求,并按照相關防火規定以及技術標準,對建筑物施工過程中的明火作業、消防設備安置情況等可能存在的火災隱患因素進行監督檢查;其二,進行耐火極限設定。基于消防安全標準化的耐火極限設定需要確保建筑物主結構的耐火極限數值。包括樓板、轉換梁、管道井、核心筒外圍墻體等;其三,防火分隔設定。超高層建筑核心筒周圍布設環形疏散走道,而隔墻門窗材質就必須要具備一定的防火性能。在廚房、樓梯間、電梯門等容易出現火災隱患的通道門材質設計上需要加強耐火極限并確保防火隔墻分隔相鄰區域。其四,避難層設計。超高層民用建筑防火工作開展難面臨的主要困境之一就是防火避難空間少。在防火措施不完善的前提下甚至會出現避難層成為聚火層的情況。因此,超高層民用建筑避難區的凈面積設計應在0.25 m2/人以上,嚴禁在避難區外墻處布設幕墻。
基于消防安全標準化視角落實防火宣傳普及工作,加強超高層民用建筑居民的防火意識并規避部分人為因素引發的火災問題。在開展超高層民用建筑標準化防火宣傳教育工作時,可利用以下方法實施:其一,消防救援機構可借助線上平臺、新媒體平臺等渠道普及居民防火滅火知識,比如火災事故發生后可按照指示燈指引逃生、尋找消火栓滅火器等滅火設備撲滅明火、準備冷水澆在門窗上降溫等待救援等。尤其是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消防機構可以將防火滅火的具體操作視頻上傳至官方網站或相關新媒體平臺中,并借助平臺與居民進行實時互動,解答居民們關于防滅火工作的疑惑。其二,組織“119”消防安全宣傳月活動等實驗演練活動。在消防演練實驗活動過程中,加強超高層民用建筑居民的防火意識與防火能力。在演練完成后,通過消防知識競答互動以及滅火實操體驗等后續活動,進一步加強現場防火工作普及,夯實防火宣傳教育基礎。
在超高層民用建筑發生火災時,煙霧瞬間彌漫的速度與溫度會由于建筑內部結構的復雜性而變得更高,也會因為撤離路線的限制和火勢的迅猛增長,導致人員傷亡的嚴重性倍增。為了減少火災發生,提升超高層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整體水平,就必須要實現消防安全管理與防火方式的智慧化建設,促進消防管理安全標準化。首先,借助大數據技術全面管控高層建筑數據信息。消防救援部門對大數據技術的使用是一種對信息高效收集與實時傳遞的使用。在大數據技術賦能下,消防救援部門能夠第一時間收集大量關于火災的信息并及時上傳,以便為后續火災處理提供信息支撐。此后,利用大數據技術,對收集到的信息進行分層次處理,進而制定出具有科學性、針對性與系統性的防火措施,實現火災防控的頂點布設。其次,采用物聯網技術對消防設施進行實時檢查。通過在超高層民用建筑各類消防設施設備上安裝射頻芯片的方式,能夠第一時間發現建筑存在的火災隱患以及設備存在的故障問題。識別火災風險源位置,對于獲得中心火場相關信息均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也是現代社會背景下應用力度較為廣泛的一種防火措施。在滅火謀劃上要遵循“兩個結合”原則,實現標準化建設。針對高層建筑滅火救援工作重難點,與全省消防安全專項治理工作有機結合,即通過標準化消防安全建設工作集中攻克高層建筑滅火救援工作難點,進一步推動各部門、單位主體責任以及崗位消防安全責任的落實。在重點消防安全部位與設備方面,需要滿足相關規定的標準化建設要求,確保消防防火工作的規范有序。
對于消防救援機構來說,超高層民用建筑是重點消防保護對象。在火災發生的第一時間,必須要從消防安全標準化視角下科學調派救援力量,加強對各項救援力量的標準化調配。首先是運用自動火災警報器,根據發出的警報信號,積極疏散被困在超高層建筑內的人員。其次,加強對火災源頭的控制。消防人員在使用室內消防栓的過程中,在使用前一定要確保消防栓的完好性,保證滅火效率,這就要求消防監管部門在日常防火監督檢查過程中,要全方位、細致深入地對高層建筑內部防火設施設備、消防水源完整好用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及時督促被監管單位暢通消防通道,定期維護保養建筑內部防火設施設備,實現設施設備的標準化維護與使用。再次,創新滅火救援編隊。按照不同消防單元的基本功能進行組織搭配,而不再以消防車輛作為基本做單單元。在照明警戒、安全保障、水源保障、居高救援、指揮管理等基礎功能組與專業功能組進行聯動,形成以物業人員、安保人員等“初戰力量”為基礎,消防救援機構“聯戰力量”為核心,城市消防救援機構“增援力量”為保障的系統性消防網絡組織。最后,結合火災性質、火災撲救難度以及嚴重程度等因素,對超高層民用建筑火災進行等級劃分與力量調控,進而實現火災救援“一鍵式”的調度要求。確保相關消防機構能夠在獲取火災信息的第一時間就能聚集有效撲滅火災的消防力量,避免消防力量的過于分散。
在超高層民用建筑火災的滅火救援環節中,優先需要進行的操作是內部抽煙降溫,為后續的內部救援活動做好準備。首先應激活固定的防抽煙設備,同時開啟建筑物的外部窗戶以確保煙霧能夠快速泄出。在此過程中,可以根據火勢情況采取拆除排煙和水霧排煙等方法。而方法的選擇需要消防人員選擇科學和合理的排煙策略,迅速清除可燃物,面對復雜火勢可以使用水炮。處理高層火災應遵循“以主要設備作為主導,結合固定與移動設備,內外共同作戰,逐層消滅火源”的原則,以在最短的時間內控制火勢并撲滅火源。對于在火源上方的樓層,根據火災的實際情況,需巧妙地使用水槍來撲滅火源,同時應防止火焰借助建筑物的窗戶、管道及其他途徑的傳播。在打開門窗以執行室內滅火時,應明確開門方式,例如通過觸摸門板來檢測其溫度。如門向外開并且位于下風口,應設立阻礙物以避免門在開啟時引發反燃或受熱對流燙傷;如門向內開并處于上風口,在開門時應牢持門把或利用其他物品拉住門,以防大量空氣的涌入引發反火并造成傷害。如果火勢過大或火源覆蓋面過廣影響到救援工作開展,則需要第一時間利用水槍開辟出有效的救援通道、上述流程的標準化推進,得以實現滅火救援流程標準化。
基層消防大隊、站要經常性以隊轄區單位開展“六熟悉”,及時掌握轄區單位情況,實現對轄區內消防工作的一體推進。在此期間,協調現場指揮并促進火情交流,針對滅火救援工作搭設出具有實效性與高效性的生命通道。一方面,消防救援部門需要對起火建筑本身實際情況進行有效掌握,確保在火災發生的第一時間能夠根據掌握的情報進行信息儲備與后續的防火方案制定。另一方面,救援過程中應加強對新型技術的使用力度。消防總隊、支隊、大隊、站各級都要依托 5G 通信技術,從建筑物本身情況著手進行滅火救援工作的全面開展。在此期間,需要保障消防救援人員與駐外的消防指揮部進行實時聯絡,確保通信聯絡的穩定性與實時性。除此之外,消防救援人員可以借助佩戴的監控系統對內部火災情況進行實時播報,確保消防滅火決策的科學性與全面性。在技術賦能基礎上,指揮人員可借助技術手段明確火情具體情況,實現救援計劃的針對性制定,全面保障待救援人員與消防救援人員的生命安全。
綜上所述,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超高層民用建筑建設力度與建設規模進一步加大,因其建筑結構的復雜性以及過高的救援難度,為高層建筑滅火救援以及防火工作帶來了許多困擾。超高層民用建筑防滅火救援工作以及火災防控工作極易產生火災隱患、救援遺漏、施救困難的情況,為了做好高層建筑防火工作,加強滅火救援力度,就需要遵循消防安全標準化理念要求,依托大數據、“智慧消防”,全力做好日常火災監督管理,合理利用建筑資源,發揮建筑內部消防設施的主要作用,堅持執行人本理念,優先確保救援路徑的暢通無阻,進行排煙散熱、滅火救援,做好現場指揮工作,快速打通救援通道,進而促進超高層民用建筑滅火救援及防火方法的高質量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