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宗亮,劉 昊,楊 雁,左應梅,黃 彬,徐慧聲,何鳳春
(1.云南省農業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云南昆明 650200;2.云縣科技成果轉化中心,云南臨滄 675803;3.云縣信合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云南臨滄 675800)
滇龍膽(Gentiana rigescensFranch.ex Hemsl.) 為龍膽科龍膽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別稱堅龍膽、苦草、韭藥花根,是傳統保肝中藥龍膽的基原植物,具有清熱燥濕、瀉肝膽火的功效[1]。其主要有效成分龍膽苦苷對于肝臟缺血、肝損傷型肝炎等肝臟疾病具有顯著療效,通過口服或靜脈給藥后可在體內多個器官廣泛分布,具有抑制炎癥反應、抗氧化應激、抗纖維化、抗細胞凋亡、抑制腫瘤細胞增殖等多種藥理作用[2]。目前,滇龍膽的市場供應以人工種植為主,云南省臨滄市云縣截至2021 年底滇龍膽草種植面積約為10 khm2,占全國產量80%以上,是滇龍膽的主要產區。
中藥材產地初加工是藥材品質形成的關鍵因素,對中藥材、中藥飲片及制劑的質量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3]。通過調查發現,在關于滇龍膽的產地初加工大多憑農戶主觀經驗操作,隨意性較大,缺乏標準規范的初加工規范。饒高雄等人[4]研究發現,酶解和水洗均會影響滇龍膽藥材中的龍膽苦苷含量,在藥材采收后應盡快干燥以避免酶解破壞,且不宜過度清洗。曹悅等人[5]通過研究龍膽的加工方法發現,龍膽苦苷含量會隨著水洗時間的延長而降低。吳昕怡等人[6]選擇熱燙時間、熱燙溫度、烘干溫度為考查因素,最終確定最優的工藝參數為熱燙時間5 min,熱燙溫度40 ℃,烘干溫度60 ℃。相對于天麻、三七等著名道地藥材[7-8],關于滇龍膽的產地初加工研究較少。因此,通過對當地普遍采用的清洗、修剪、干燥方法進行研究,以篩選出適宜加工方法,為規范加工工藝、確保藥材品質提供數據支持。
HPLC-10 型高效液相色譜儀(含HPLC-10ATVP泵,7725i 手動進樣器,SPD-M10AVP 型二級管陣列檢測器,190~800 nm),日本島津公司產品;SY3200-T型超聲波清洗儀,上海聲源超聲波儀器設備有限公司產品;SHZ-82A 型振蕩搖床,金壇新瑞公司產品;83T106 型離心機,賽默飛公司產品;萬分之一電子分析天平,美國奧豪斯公司產品;FW-100 型高速萬能粉碎機,天津市華鑫儀器廠產品;CS101 型電熱鼓風干燥箱,浙江余姚溫度儀表四廠產品。
對照品龍膽苦苷,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提供(批號110770-201313);乙腈、甲醇為色譜純,美國Fisher 試劑公司提供;水為自制超純水。
試驗樣品為人工栽種滿3 年的滇龍膽,采自云南臨滄云縣,由同一時間、同一地塊播種且水肥管理一致,于2021 年1 月10 日采收。經云南省農業科學研究院藥用植物所張金渝研究員鑒定為龍膽科龍膽屬植物滇龍膽。
結合生產及實際情況,設計5 種清洗條件、7 種修剪條件及7 種干燥條件,選擇同一等級[9]、大小基本一致的新鮮滇龍膽藥材,除去泥土和雜質后混勻,隨機分組,每組設置3 次重復。
藥材加工方法見表1。

表1 藥材加工方法
色譜條件參照2020 年版《中國藥典》 (通則0512) 并結合試驗測定,采用C18島津液相色譜柱(Shim-pack VP-ODS,150 mm×4.6 mm,5 μm),流動相A 為0.1%甲酸水溶液,流動相B 為乙腈,梯度洗脫(0~2.5 min,7%~10%B;2.5~20 min,10%~26% B; 20~29 min, 26% ~58.3% B; 29~30 min,58.3%~90%B),流速1.00 mL/min,檢測波長243 nm,柱溫25 ℃,進樣量5 μL,理論板數按龍膽苦苷峰計算應不低于3 000。
龍膽苦苷HPLC 色譜圖見圖1。
參照2020 年版《中國藥典》四部(通則0832)第二法測定水分含量,(通則2302) 測定總灰分含量,(通則2201) 水溶性浸出物測定法- 熱浸法測定水溶性浸出物含量。

圖2 不同清洗方法對滇龍膽藥材品質的影響(±s,n=10)
由圖2 可知,經水洗及不同時間浸泡后,滇龍膽樣品中的龍膽苦苷含量均高于不洗,在快洗和浸泡2 h 條件下龍膽苦苷含量達到最大值7.2%,隨著浸泡時間的延長,滇龍膽樣品中龍膽苦苷含量逐漸降低;水分、總灰分及浸出物含量相比不洗均有所降低,且隨著浸泡時間的延長均呈遞減趨勢,在浸泡6 h 處理中,其水分、總灰分含量分別達到最小值8.4%、2.3%,浸出物含量在不洗處理中達到最大值48.9%。
不同修剪方法對滇龍膽藥材品質的影響(±s,n=10) 見圖3。

圖3 不同修剪方法對滇龍膽藥材品質的影響(±s,n=10)
由圖3 可知,相比于不做修剪,修剪后再進行清洗、干燥的滇龍膽樣品中龍膽苦苷的含量更高,在保留2 cm 蘆頭的處理中達到最大值10.1%;水分含量與浸出物含量均在保留1 cm 蘆頭處理達到最大值,分別達到8.6%,50.3%,且隨著蘆頭保留量的增加而降低,完全剪除地上部分的處理樣品水分與浸出物含量則略低于保留1 cm 莖段處理;總灰分的含量在保留4 cm 蘆頭處理達到最大值2.5%,在保留3 cm 蘆頭達到最小值2.2%,總灰分含量與蘆頭的保留長度未表現出明顯的關聯。
不同干燥條件對滇龍膽藥材品質的影響(±s,n=10) 見圖4。

圖4 不同干燥條件對滇龍膽藥材品質的影響(±s,n=10)
不同干燥條件下,經烘箱烘干的滇龍膽樣品中龍膽苦苷含量均高于陰干及曬干處理,其中曬干條件下干燥的樣品中龍膽苦苷含量最低,在40~60 ℃的烘干條件下龍膽苦苷含量隨烘干溫度的升高而升高,并在60 ℃達到最大值7.1%,當烘干溫度繼續升高,滇龍膽樣品中的龍膽苦苷含量將隨溫度的升高而降低;水分含量在陰干條件下最高,為8.5%,在80 ℃烘干條件下最低,為8.0%;經烘箱烘干的滇龍膽樣品中總灰分含量均低于陰干及曬干處理,40 ℃烘干的滇龍膽樣品總灰分含量為最小值2.9%;浸出物含量在60 ℃烘干條件下達到最大值46.7%,在曬干條件下達到最小值43.6%;在不同烘干溫度下,滇龍膽樣本水分、總灰分及浸出物含量差異不大且未表現出關聯性。
我國中藥材產地初加工歷史悠久,由于缺乏加工技術具體指標的規定,現實卻是中藥材產業鏈條中最薄弱的環節[10],因此急需開展相關的研究并制定標準加以規范。試驗中,滇龍膽樣品中龍膽苦苷、總灰分、浸出物含量隨著浸泡時間的延長而降低,與饒高雄等人[4]的試驗結果相一致;試驗證明小于2 h 的浸泡對有效成分的影響較小,且更便于藥材清潔。蘆頭一般是指藥物的根頭、根莖、殘莖、莖基、葉基等部分,古人應認為蘆頭屬于非藥用部位,為了達到凈制的要求而除去[11],但關于滇龍膽的修剪尚無統一標準。試驗中,龍膽苦苷含量隨著蘆頭保留長度的增加呈現先增長后降低的變化,猜測其原因可能由于滇龍膽莖部橫截面小于根部,保留一定長度的蘆頭可減小切口面積,間接減少植株內可溶性有效成分的流失,當保留的蘆頭過長,由于莖葉部分蒸騰作用大于根部,在干燥脫水的過程中滇龍膽根部的可溶性有效成分隨植株體液向莖葉部流動,降低了根部的龍膽苦苷含量。不同的干燥條件下,60 ℃烘箱烘干的植株樣品中龍膽苦苷含量最高,且不同干燥處理的樣品中龍膽苦苷含量為烘箱烘干>陰干>曬干,推測其原因,在烘箱中較高的溫度可使滇龍膽中的酶相對于陰干、曬干條件下更快失去活性,從而減弱其酶解效應,烘箱中較快的干燥速度也可減少干燥過程中的成分損失,其結果可與徐燕等人[12]、吳昕怡等人[6]研究結果相互印證;當溫度過高時,龍膽苦苷在高溫作用下分解變性,當烘干溫度超過60 ℃后龍膽苦苷含量會隨著溫度的升高而降低;相對于陰干處理,曬干處理的樣本可更快地減弱其酶解效應,長時間日曬同樣會加快龍膽苦苷發生分解,因此在試驗中表現出曬干條件下樣品中的龍膽苦苷含量低于陰干。試驗比較了主產區應用較為普遍的修剪、清洗、干燥技術與方法。試驗結果顯示,浸泡2 h 清洗為最佳清洗方式,清洗干燥前保留2 cm 蘆頭為最佳修剪方式,烘箱60 ℃烘干為最佳干燥方式。結合試驗結果與滇龍膽產區生產實際情況,可考慮將修剪并保留2 cm 蘆頭、浸泡2 h 清洗擦干、烘箱60 ℃干燥的處理方法作為滇龍膽產地初加工的統一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