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濤 張羽臣 李進 劉偉
中海石油(中國)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天津 300459
隨著渤海油田加大中深層開發力度,高溫高壓環境下油管腐蝕和環空帶壓問題引發關注[1-2]。渤海某油田主力開發太古界潛山儲層,是渤海油田典型高溫高壓油井,井下腐蝕環境復雜,其中A1井在投產3個月后發現油套環空帶壓現象,修井起管柱確認油管存在腐蝕穿孔,后采取修井措施,陸地同步開展腐蝕實驗研究。根據前期諸多學者油氣井腐蝕研究,超級13Cr材質在較短時間內發生腐蝕穿孔案例較少,腐蝕原因結論與本井不相符;需要結合鉆完井及生產情況進行針對性研究[3-5]。為此,通過腐蝕形貌分析、腐蝕產物化驗及腐蝕模擬實驗、影響因素和解決措施進行分析研究,并在現場成功進行工程應用,為油田后期防腐及井筒完整性管理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渤海某油田A 1 井,完鉆井深4 9 8 6 m,完鉆層位太古界潛山,地層溫度183℃,地層壓力48.6MPa,CO2分壓最高3.6MPa,H2S分壓為1.72kPa,屬于超高溫、高含CO2、低含H2S的工況條件。全井段采用超級13Cr油管,本井生產3個月后出現油套環空帶壓,起管柱發現油管腐蝕穿孔。
通過對現場出井油管外壁表面明顯蝕坑進行測量,直徑尺寸主要分布于3~10mm間,蝕坑形狀呈規則圓,坑底平滑,表面為赤紅色腐蝕物,呈螺旋狀分布,有明顯蝕坑群,大蝕坑周圍有較多的小蝕坑,深度為1~5mm間,上個別位置蝕坑已穿孔(見表1)。

表1 現場油管管體表面蝕坑深度測量結果
經XRD測試分析,管體外壁表面腐蝕物主要為Fe2O3、Fe3O4、FeS、FeCl3,黏附于蝕坑坑底處的腐蝕物成分主要為Fe3O4、FeS、FeCl3(見圖1)。Fe2O3疏松、與基體結合不牢固,易脫落,使外界腐蝕性離子繼續進入造成對基體的進一步腐蝕。其元素組成測試中發現氯元素含量較高,占比可達6.0%~19.2%,證明有大量氯離子加速腐蝕反應。結合該油管宏微觀分析可知,腐蝕發生在CO2、H2S氣體環境以及高含Cl-環境中,以點蝕為主、應力腐蝕為輔相耦合致使油管發生嚴重腐蝕。

圖1 腐蝕產物XDR測試分析結果
在油田正常工作環境下開展動態腐蝕模擬實驗,分析計算點腐蝕速率。結果表明:超級13Cr材質在190℃、CO2分壓3.6MPa最苛刻條件下14d腐蝕速率為0.129mm/a,未見點腐蝕發生,認為該條件下超級13Cr仍具有一定的適用性,見表2。

表2 油管失重均勻腐蝕速率
基于以上結論,正常生產工況下超級13Cr油管短期不會發生點蝕穿孔,考慮現場油管腐蝕產物中含大量氯元素,推斷油套環空可能存在高氯根環境,為進一步分析腐蝕原因,對該完井液(42000g/L-1氯根)環境進行腐蝕模擬實驗,結果表明:腐蝕掛片表面出現點蝕現象見圖2,點蝕速率10.34mm/a。證明氯離子濃度升高加劇腐蝕程度,在高氯根環境下超級13Cr油管具備腐蝕穿孔的趨勢,需要采取相應對策優化。

圖2 超級13Cr腐蝕掛片表明輪廓分析
為盡量減少Cl-濃度對油管腐蝕影響,結合陸地油田相關應用經驗,推薦采用純淡水基環空保護液,對優化后的淡水基環空保護液與原海水基環空保護液進行對比實驗。
結果表明:對于超級13Cr材質的腐蝕速率,淡水基環空保護液優于海水基環空保護液,7d腐蝕速率0.0107mm/a,無明顯點蝕現象,證明淡水基環空保護液更有利于油套管防腐策略,滿足現場防腐要求,見表3。

表3 油管失重均勻腐蝕速率
渤海某油田A1井于2022年2月完成換管柱作業,采用S13Cr油管及淡水基環空保護液防腐策略,截止2023年6月,油套環空壓力正常,生產平穩,未發現明顯腐蝕或井屏障泄露現象。通過現場工程應用證明淡水基環空保護液防腐策略合理,對現場作業起到一定指導作用。
對現場出井油管開展表面腐蝕形貌、腐蝕產物及元素組成分析,腐蝕物主要為Fe2O3、Fe3O4、FeS、FeCl3,氯元素含量較高,占比可達6.0%~19.2%,證明有大量氯離子加速腐蝕反應。
模擬正常生產工況條件下超級13Cr材質14d腐蝕速率僅為0.129mm/a,未見點腐蝕發生,認為該條件下超級13Cr仍具有一定的適用性;
模擬完井液高氯根環境條件下超級13Cr材質出現點蝕現象,點蝕速率可達10.34mm/a。證明氯離子濃度升高加劇腐蝕程度,是油管穿孔的主要誘因。
對于超級13Cr材質,淡水基環空保護液腐蝕速率優于海水基環空保護液,無明顯點蝕現象,可以證明淡水基環空保護液更有利于油套管防腐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