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昊飛,宋 波,何長義,王基東,何 媛,陳思明
(共享裝備股份有限公司,寧夏 銀川 750021)
分度臺在車床加工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作用是將工件夾持在卡盤上或兩頂尖間,并使其旋轉、分度和定位,用途比較廣泛。為了高效的批量生產出分度臺類的小型灰鐵鑄件,設計一種3D 打印砂芯的三維鑄造工藝,可節省模具制作的費用和工時,縮短鑄件的生產周期。
傳統方案一般為木模鑄造工藝,需要設計模板、砂箱、陶瓷管、箱錐等工裝,不僅制作周期長,而且現場操作難度大,導致對鑄件質量產生較大的影響。為降低分度臺的生產難度,提高產品質量及生產效率,應用3D 打印技術替代傳統的手工造型。
鑄件材質為FC250,重量160 kg,輪廓尺寸為541 mm×541 mm×116 mm,外側圓環壁厚最小為23 mm,中間結構壁厚最大為96 mm,其結構如圖1 所示。
由于鑄件尺寸較小,采用一箱兩件的設計方案,利用兩端橫澆道分別引入鐵液經過內澆道流入鑄件。此工藝方案不僅砂鐵比低,出品率也高,具有較高的經濟效益。
按照澆注位置的選擇原則[1],鑄件的重要加工位置放在底面或側面,分度臺底面需要全部進行加工,而且在端面也有加工孔結構,這些重要的結構選擇放置在底面,另一端有毛面的結構確定為鑄造方向朝上的方案,為補縮的冒口預留較多的放置空間。
分度臺四角軸孔和頂部臍子端面的結構,加工量大小設計為+8mm,厚度方向和側面的加工孔結構都鑄平,底部的加工端面加工量設計+6 mm。
分度盤中間壁厚較大,根據鑄造工藝設計規范[1-5],增加冷鐵對壁厚較大位置進行激冷,設計方案見圖2。

圖2 冷鐵方案圖
按照鑄造工藝設計規范[1-5],采用封閉澆注系統,橫澆道設置在鑄件底部,內澆口通過橫澆道底部處進入鑄件。澆注系統比例為F 直:∑F 橫:∑F內=1:1.56:0.83,內澆道流速為1.1 m/s,有利于金屬液的平穩充型,防止金屬液的飛濺和氧化,設計方案見圖3。

圖3 澆注系統圖
根據鑄造工藝設計規范[1-5],設計球形冒口放置在非加工面對鑄件進行補縮,選擇長方形結構進行出氣,出氣面積比例為1.53,設計方案見圖4。

圖4 冒口和出氣圖
分芯面選擇在橫澆道位置,保證所有結構能夠打開,沒有尖角砂,設計方案見圖5。

圖5 分芯方案圖
3.2.1 砂芯應力分析
3D 打印砂芯設計完成后,對1#和2#芯使用軟件對吊運過程中的變形和應力進行分析,結果分別如下。
對1#砂芯在吊運過程中的變形和應力進行分析,最大變形量0.4 mm,最大主應力0.49 MPa,遠小于3D 砂芯的抗拉強度1.5 MPa,應力分析結果合格,受力環境和分析結果分別見圖6 和圖7。

圖6 1#芯受力環境

圖7 1#芯模擬分析結果
對2#砂芯在吊運過程中的變形和應力進行分析,最大變形量0.4 mm,最大主應力0.57 MPa,遠小于3D 砂芯的抗拉強度1.5 MPa,應力分析結果合格,受力環境和分析結果分別見圖8 和圖9。

圖8 2#芯受力環境
3.2.2 砂芯放置面支撐
為了防止砂芯在立體庫上或地面上放置傾倒,在砂芯放置面設計支撐結構,放置面的高度要保證小于寬度的4 倍,保證3D 砂芯的放置平穩,提高安全系數和防止砂芯損壞,設計結構見圖10。

圖10 放置面支撐結構
3.2.3 防跑火槽結構設計
為了有效防止砂芯在澆注時,金屬液跑火的情況,需要在砂芯沿周結構設計防跑火槽結構,方案結構見圖11。

圖11 砂芯防跑火槽結構
3.2.4 螺桿卡緊及卡箱結構
砂芯組芯工序完成后,為了防止在金屬液浮力的作用下產生漲箱,需要在砂芯中設計螺桿卡緊樹結構,并且在上部的砂芯中,設計出槽鋼的卡緊位置,方案結構見圖12。

圖12 砂芯卡緊結構
按照此工藝設計,不僅操作簡單、生產效率高,也提高了鑄件的質量,鑄件成品見圖13。

圖13 鑄件成品
結合3D 打印鑄造工藝設計方法,簡化了生產過程工序,有效的改善了鑄件質量,為此類分度臺類鑄件生產提供了成熟技術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