闕宏偉
英語學習活動觀認為,要通過學習理解、應用實踐、遷移創新等一系列英語學習活動,使學生在已有知識基礎上,借助不同內容的學習,在解決真實問題的過程中,運用學習策略,學習語言知識,發展語言技能,理解文化內涵,提升思維品質和價值判斷力。基于英語學習活動觀開展教育教學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路徑。
基于英語學習活動觀而教的前提是準確把握英語學習活動觀的內涵、作用、理論基礎及優勢,這樣才可做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 年版2020年修訂)》(以下簡稱“高中課標”)首次提出指向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發展的英語學習活動觀,明確活動是英語學習的基本形式,是學習者學習和嘗試運用語言理解與表達意義,培養文化意識,發展多元思維,形成學習能力的主要途徑;強調用主題意義串聯語言形式及內容,引導學生在探究主題意義的過程中有效習得語言知識,最終實現學科育人目標。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 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指出:教師需秉持英語學習活動觀組織和實施教學,要以主題為引領,以語篇為依托,通過學習理解、應用實踐和創新遷移等活動,引導學生整合性地學習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進而會運用所學知識、技能和策略,圍繞主題表達個人觀點和態度,解決真實問題,最終達成發展核心素養的目的。
可見,無論是高中課標還是新課標,都十分重視英語學習活動觀,倡導教師通過基于英語學習活動觀的教學發展學生核心素養,實現學科育人目標。
英語學習活動觀是建立在國內外教育哲學、教育心理學、語言學等諸多領域研究成果基礎之上的,它是一種基于英語教育工作者的研究和實踐,針對新時期落實核心素養培養目標而提出的具有我國外語教學特色的教學主張。明晰學理基礎,有利于廣大教師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英語學習活動觀,進而更好地開展基于英語學習活動觀的教學。
首先,杜威的實用主義哲學為英語學習活動觀提供了重要的哲學基礎。杜威強調做中學,重視兒童活動的意義。基于這一視角,活動觀強調學生在課程學習中以參與活動的形式開展意義探究,分析和解決問題。其次,教育心理學為其提供了重要的教育和心理發展理論基礎。英語學習活動觀把品德教育和價值觀培養融入高階思維發展和問題解決的過程中,從而實現對學生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的培養。再次,建構主義為英語學習活動觀奠定了學習理論基礎。建構主義認為學習是學生主動建構的過程。基于此,英語學習活動觀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引導學生在情境和活動中進行探究和發現。最后,認知語言學為英語學習活動觀提供了語言學基礎。認知語言學認為:語言習得是一種心智活動,語言學習的過程是加工和處理信息的過程,與人類大腦獲取、處理、保存和運用知識的方式密切相關。為此,英語學習活動觀通過逐層進階的活動,引導學生加工、處理信息,探究主題意義,解決真實問題。
英語學習活動觀具有整合性、關聯性、層次性、融合性、實踐性和發展性這六個內在特征。基于英語學習活動觀的教學以語篇為依托,借助學習理解、應用實踐、遷移創新等一系列英語學習活動,將學生的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學習合二為一,將學生所學的知識和已有的知識經驗相聯系,同時注重將零散的知識結構化。其具有以下獨特的優勢:第一,英語學習活動觀具有新時代鮮明的育人特色,聚焦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第二,英語學習活動觀具有科學的語言學習特征。語言是人們交流互動的工具,傳承著社會文化和社交規約,傳遞著人們的思想、觀點和價值觀。從這個角度講,學習語言不僅要學習語言本身,更要學習語言背后承載的文化。英語學習活動觀既關注語言又關注文化的特點,能讓學生更全面地學好英語。第三,英語學習活動觀注重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它強調學生是活動的主體,在教師的幫助下,學生通過合作、探究,積極卷入課堂學習、主題探究和問題解決的全過程,獲得學習的收獲感、成就感和愉悅感。第四,英語學習活動觀既給出了教學原則,又給出了教學實踐操作的方法,具有很強的指導性和實用性。
核心素養是課程總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表現和抓手。而英語學習活動觀則為教師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提供了思路。因此,探尋英語學習活動觀的實踐策略也就是探尋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
新課標堅持素養導向,重視學習內容結構化,倡導實施單元整體教學。這要求教師根據課程標準、教材內容和學生學情,對語篇進行深入解讀、整體把握,充分挖掘語篇的育人價值,建立語篇意義、知識結構和育人價值的有機聯系,分析深層次的知識結構,構建育人藍圖,使學生經歷有一定周期、結構完整、內容全面的學習過程,從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發展核心素養。
為此,教師可以首先結合新課標梳理教材內容,找出教材內容的主題意義和育人價值,并建立二者之間的關聯,然后確定主題學習的路徑和方式。其次,在深入研讀語篇的主要內容后,梳理語篇中蘊含的語言知識、文化知識,充分挖掘語篇中的育人價值,把零散的知識結構化、具體化。這樣,學生就能在學習過程中,更好地學習、理解語篇,發展自身的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意識和學習能力。
英語學習活動觀提倡讓學生在層層進階的活動中學習英語。教材是學生英語學習的主要對象,為此,教師需要將教材內容與學習活動相整合,讓學生在活動和情境中進行教材內容的學習,發展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的整合,需要基于教材內容、語篇主題意義、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需要考慮活動的進階性、可操作性。同時,教師要注意讓知識、技能、文化、價值觀等真正走進學生的心靈深處。此外,還要在活動和情境中引導學生進一步體驗語篇中蘊含的思維方式和情感、態度、價值觀,并能夠和自己已有的知識結構、價值觀念和行為習慣相結合,實現知行合一的深度學習。
英語學習活動觀的提出為核心素養的培養提供了路徑,為課堂教學變革指明了方向,為發揮學科的育人作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因此,自新課標頒布后,不少中小學英語教師和研究者都積極地在課堂中踐行英語學習活動觀并取得了初步成效。英語學習活動觀的踐行是一個長期、持續的過程,后期如何更好、更深入地推進對踐行英語學習活動觀的研究是一線教師需要思考的重要命題。
筆者認為,踐行英語學習活動觀既要“放大”,又要“縮小”。“放大”首先是英語學習活動觀研究站位的放大,我們要深刻認識到踐行英語學習活動觀的本質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因此,踐行英語學習活動觀的任何行為都應指向育人這一核心目標,并在育人導向下深入思考踐行英語學習活動觀的內容、方式、策略等。其次,“放大”還體現為研究領域與內容的進一步拓寬。如對課堂教學層面的拓展研究,可在已有研究和實踐相對豐富的語篇教學的基礎上,向詞匯教學、語法教學、讀寫教學、課內外融合教學、綜合實踐活動課、跨學科教學等多種課型涉入,構建英語學習活動觀視域下多課型的教學基本范式和變式。又如,還可以突破課堂教學的范疇,進一步拓寬研究領域,將其擴展到與課堂教學密切相關的命題改革、作業設計等領域,進行協同研究,以多要素協同研究彰顯英語學習活動觀視域下教學變革的整體性和創新性。
此外,“縮小”也是踐行英語學習活動觀的一個可行思路,即聚焦小項目,開展微研究,在深刻把握英語學習活動觀內涵意蘊的基礎上針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活動設計、教學評價等進行深入研究。如設計教學目標時要思考如何充分體現英語學習活動觀的特點,即體現層級間的邏輯關聯,做到可操作、可觀測、可評價,且各層級目標要把預期的核心素養綜合表現融入其中。教學內容的建構要從價值、開發、組織、呈現等多個維度進行深入研究;“教—學—評”一體化活動設計要去研究如何以教學目標為引領,統籌學習活動設計和學習效果評價設計,使學、評與教學目標相一致,確保教、學、評協同推進。此外,英語學習活動觀中所提及的主題、語篇、問題等關鍵詞都可以進入我們的研究視野,通過微研究力圖形成個性化、多元化的認識、方法、策略等,使得英語學習活動觀的關鍵要素得以真正彰顯。
我們深信,對英語學習活動觀的深入研究和全面實踐,必將使課堂教學從碎片化走向整體化、情境化和結構化,從以學科知識為本的教學走向以學科育人為本的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