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茹
舞蹈,這一與人類共生的古老藝術,被稱為“胚胎藝術”,是人類崇高、美與和諧的使者。在文字符號尚未創造出來的時代,人類用四肢百體、手舞足蹈的群體游戲,來傳遞和保留文化的因子,也正是在這漫長的歲月里,人類完成了腦髓的進化,創造出更豐富、更利于廣泛應用與傳播的語言和文字符號,為后世創造出燦爛輝煌的文明奠定了深厚根基。原始先民們對生自何來?死歸何處?人與自然如何相處?對人類根本問題的追索、傳衍與升格的文化,我們將其統稱為“元文化”。“元”是對宇宙本質的最高概括與抽象,是對“人”的本質和終極歸宿追尋的結果。我們的原始先民常常是以“綜合表現體的神話”來追尋這些根本答案,每個神話均伴隨著相應的歌舞、技藝表演、宗教儀式或相應的法器、禮器、巖畫等造型藝術,原始時期的時空藝術多數是在回答這些元文化根本問題的追索過程中創造出來的。因此,從原始時代開始,那些虔誠、熱烈又嚴肅的舞蹈,從其誕生之時起,就與元文化的創造和發展休戚相關,在元文化中占有崇高的主體地位。
在紀元前五百年前后,人類文明史上三個最古老的民族——東方的中國、印度和西方的古希臘,差不多同時在歌舞禮樂聲中展現并創造了燦爛的古代文明,也產生了最早的樂教思想、舞蹈美學啟蒙論著以及身體教育文化。中華舞蹈作為中華民族文明的曙光,作為東方人體文化中最古老的一支,在三個文明古國中顯得最為特殊。自從人類步入文明期,中華元文化整理的第一次高潮——西周集六舞之大成,即可清楚洞見。西周作為人類文明的軸心時代、中華文明的奠基時期,對人文始祖黃帝、堯、舜、禹、湯、周武六代的文化、政治和教育進行了全面整理。“雅樂舞”作為西周文化的“班頭”,更確立了中華禮樂教育的傳統,這在世界文化史上是獨一無二的。舞蹈作為與典籍文化并舉的人體文化的重要支脈,在中華元文化初創與傳承過程中,有過輝煌崇高、空前絕后的歷史地位,這值得當代學人珍視、深研和發揚。
中華舞蹈負載著古老而生生不息的中華文明,包蘊了東方人體文化豐厚的精神內涵,傳遞著華夏民族千古不朽的精魂,保存著炎黃子孫互感互識的感情密碼。東方人體文化學創立者劉峻驤先生以“人體”為核心,提出全新的人類文化分期:“生殖文化時代”——“物質文化時代”——“生命文化時代”。生命文化時代旨在健全身心、維持生態平衡,完善和提高人類的個體生命,這是人類社會始終給予關注的永恒課題。放眼未來,人類在經歷了漫長的生殖文化時代和物質文化時代之后,即將進入一個關心人類自身生命安泰與心靈環保、煥發自身智慧與潛能的生命文化時代。隨著對舞蹈進行整合深入的文化學研究,以及時代的發展、人類的覺醒與自性的回歸,加之人類生命文化時代的縈回到來,終將恢復舞蹈在歷史上作為藝術女神皇冠之明珠的崇高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