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兆利
通常情況下,原告方起訴維權,大都要經過法定的程序和時間。但在當事人處于“火燒眉毛”的緊迫狀態下,該怎么辦呢?此時,你不妨運用申請先予執行的辦法,讓“急需”的權益“提前”實現。
先予執行,是指人民法院在審理民事案件的過程中,為解決權利人的生活和生產急需,根據當事人的申請,裁定一方當事人預先給付另一方當事人一定數量的金錢或者財物,或者立即實施或停止某種行為的臨時措施。
【案例】吳大伯、付大媽育有3子3女,兒女們都已成家多年。隨著年事漸高,兩位老人經濟收入大不如前。不久前,付大媽罹患淋巴性結核癌,需立即做手術。按規定,扣除醫保報銷費用外,住院治療應交納醫療費等費用6萬余元。但此時老兩口已無力支付費用。要求子女們分擔這筆費用卻遭到了拒絕。兩位老人將6個子女告上法庭,并申請了先予執行。法院經審理,依法裁定6名被告先行給付原告住院費6萬元。
【點評】《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以下簡稱《解釋》)第一百六十九條規定:“民事訴訟法規定的先予執行,人民法院應當在受理案件后終審判決作出前采取。先予執行應當限于當事人訴訟請求的范圍,并以當事人的生活、生產經營的急需為限。”《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六條規定:“人民法院對下列案件,根據當事人的申請,可以裁定先予執行:(一)追索贍養費、扶養費、撫育費、撫恤金、醫療費用的;(二)追索勞動報酬的;(三)因情況緊急需要先予執行的。”從上述規定可以看出,設立這一制度的目的,在于解決特定條件的當事人在生活和生產上的迫切需要。權利人申請先予執行,應當符合以下條件: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明確、肯定;雙方當事人之間不存在相互給付義務;行使權利的緊迫性;權利人一方提出申請;義務人一方有履行義務能力。申請先予執行,由權利人向受訴人民法院以書面的形式提出。本案中,原告為追索醫療費而申請法院先予執行的做法,既符合法律規定,又解決了吳大伯夫婦的燃眉之急。
【案例】1978年,3歲的鐘某由張某收養。就這樣,養母含辛茹苦將他撫養成人。1997年,鐘某通過多方打聽,找到了正在鐵路系統工作的親生父母。為達到接替父親上班的目的,鐘某與張某協議解除收養關系回到了生父母身邊,并順利當了一名工人。而張某近年來因年邁逐漸喪失了勞動能力,生活難以維持。為此,她多次找到鐘某,要求其支付生活費。鐘某則認為,他與養母之間已經解除了收養關系,便不再有贍養義務。情急之下,86歲的張某將鐘某告上法庭,請求法院判令被告支付生活費,同時向法院遞交了先予執行的申請。法院經審理,依法裁定被告先行為原告支付半年的生活費,并判決被告每月支付原告生活費600元。
【點評】本案主要涉及養子女對養父母的后贍養義務的法律規定。所謂后贍養義務,是指養子女與養父母解除收養關系后,對養父母承擔的贍養義務。從《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一十八條的規定可知,雙方解除收養關系后,養子女是否向養父母支付生活費,重點要看養父母是否符合既缺乏勞動能力又缺乏生活來源的法定條件。符合法定條件的,養子女應當向養父母承擔支付生活費的責任;如果養父母自身有退休金等生活來源,則養子女不必再向養父母支付生活費。本案中,法院根據張某的申請,在判決作出之前下達先予執行的裁定,解決了原告急需的生活費用,同時判決被告每月固定支付生活費,以保障張某安享晚年。
【案例】2022年1月,李某與某磚廠簽訂了為期一年的生產承包合同。到年底時經結算,磚廠欠李某工資共計6.8萬元。可等李某到財務處支取工資時,磚廠負責人卻以資金不到位為由一再推托不予支付。李某便向法院提起了訴訟。立案當日,經原告申請,法院作出先予執行裁定書,對磚廠的部分成品磚予以查封變賣,變賣款先行支付了原告的工資。
【點評】《民事訴訟法》第七條規定,當事人申請先予執行時,人民法院可以責令申請人提供擔保,申請人不提供擔保的,駁回申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四十四條對此作出特別規定,勞動者申請先予執行的,可以不提供擔保。這是在《民事訴訟法》規定的基礎上,根據勞動關系中勞動者相對弱勢的特殊情形作出的規定。為公正高效審理拖欠農民工工資案件,《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進一步加強拖欠農民工工資案件審判執行工作的通知》規定,對案件事實清楚、法律關系明確的拖欠農民工工資或者勞務報酬糾紛,以及有財產給付內容的涉農民工勞動爭議糾紛,依法運用先予執行程序、簡易程序和小額速裁程序等,快立、快審,提高審判效率。本案中,李某的實際情況符合法律規定,法院先予執行的裁定,使其債權得以快速實現。
【案例】孫、趙兩家比鄰而居。今年雨季到來前夕,趙某在對房屋進行修繕時,因未采取有效防范措施,致使孫某的住房滲水受損。為此,孫某組織親屬到現場阻止施工。施工被阻5天后,趙某向法院起訴,請求判令孫某停止侵害,并申請先予執行。法院依法裁定先予執行,要求被告停止阻工行為,同時要求原告采取防范措施。
【點評】《民法典》第二百八十八條規定:“不動產的相鄰權利人應當按照有利生產、方便生活、團結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則,正確處理相鄰關系。”這是處理相鄰關系的四項基本原則。《解釋》第一百七十條規定:“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九條第三項規定的情況緊急,包括:(一)需要立即停止侵害、排除妨礙的;(二)需要立即制止某項行為的;(三)追索恢復生產、經營急需的保險理賠費的;(四)需要立即返還社會保險金、社會救助資金的;(五)不立即返還款項,將嚴重影響權利人生活和生產經營的。”本案中,趙家趕在雨季前修繕房屋施工受阻,若不停止侵害,勢必在汛期造成更大的損失。同樣,趙某施工時若不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孫某的權益也將處于持續受侵害的狀態,矛盾有可能進一步激化。法院依法裁定先予執行,使糾紛雙方的合法權益得到及時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