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元浦
這本《歷史的厚贈:國家級傳統工藝傳承人的匠藝之路》讓我眼前一亮,生出頗多感慨。年輕時作為一個工匠———五級車工,我開過C620、C630、C650臥式車床和1.2米、1.4米的立式車床,當年還做過一些小的技術改革?;叵肫饋恚傆幸环N割舍不斷的不了之情。所以,我對歷史上特別是今天的非遺傳承人有著天然的親近感。我敬重他們,也愛他們。因為,是他們在傳承著、延續著中華文明非物質文化的寶貴遺產。他們是播火者,是中華文脈的繼承者,更是新時代的開拓者和創造者。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和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等文件中,中央提出了明確的任務和要求,大力推進中國傳統工藝振興,推動傳統工藝高質量傳承發展。2022年6月28日,十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推動傳統工藝高質量傳承發展的通知》,促進中國傳統工藝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實現長久保護和永續利用。
在很多研究者專研教科文非遺文件的時候,另一批傳承人默默努力進行非遺的保護與創新實踐的時候,方鴻琴非常認真非常努力地搭建了一座橋梁,通過調查,將之上升到非遺觀念和理論的層次去把握,從而給政府主管部門和理論研究者貢獻出生動的案例,以保持決策正確和理論深化。這本書同時也總結了非遺傳承人的成功經驗和教訓,大大提升了他們堅持下去的信心與成就感,并帶動更多的傳承人堅守與創新。
本書選定十位技藝精湛的非遺傳承人。他們是90歲的著名象牙雕刻大師李定寧,87歲的中國陶瓷藝術大師夏侯文,80歲的著名面塑藝術家郎志麗,78歲的中國竹工藝大師何福禮,76歲的中國漆藝漆畫大師鄭修鈐,76歲的中國工藝美術(蘇繡)大師張美芳,68歲的中國云錦工藝美術大師金文,60歲的中國工藝美術(景泰藍)大師鐘連盛,56歲的工藝美術(蔚縣剪紙)大師高佃亮,還有51歲的唐卡大師娘本。十位英杰,十位國寶,本書篇章,直取十全十美。他們都為中華傳統工藝的傳承和光大作出了杰出的貢獻。作為非遺傳承人,他們為延續中華文脈的“香火”,竭盡所能,深研細琢,創造了生命的至高境界。他們是平凡的,又是如此偉大,令我們景行行止。然而,我們也看到,他們絕大多數已經是高齡老人,他們的技藝,特別是他們的精神,迫切地需要傳承。
本書中的各位大家是我國無數大國名匠的代表。在本書所列的傳承人中我認識娘本,跟他有過數次關于當地名人與文化的討論。當然,我關注他不僅因為他是藏區文化產業和非遺發展的領頭羊,是享譽國內外的“昆侖之子”,更是因為我在青海高原的生活經歷和對那片土地的眷戀。我熱切地關注著藏區文化產業和非遺的發展和未來。
這里所列的每位傳承人都是歷史的見證者,是共和國的英雄,是中華民族復興大廈杰出而又偉大的建造者。
(《歷史的厚贈———國家級傳統工藝傳承人的匠藝之路》,編著:方鴻琴,出版: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