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韓 云
2020 年8 月,國務院國資委印發《關于加快推進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工作的通知》,就推動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作出了全面部署,要求國有企業帶頭做好“管理模式的數字化轉型”。在數字經濟時代背景下,財務管理數字化轉型已成為國有企業深化改革、推動建設世界一流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為更好地適應企業數字化轉型發展,國有企業財務人員必須轉變傳統觀念,重新進行角色定位,用更加扎實的專業能力來迎接數字時代。
為更好地落實國家戰略部署和國資委相關工作要求,中國鋁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鋁集團)于2020 年開始籌劃財務數字化轉型,歷經兩年時間,全面完成了財務共享中心和資金管理中心“一體兩翼”財務管理體系的搭建工作,目前中國鋁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鋁業)已基本實現所屬企業全覆蓋,兩個系統數據順利實現互聯互通,財務管理數字化轉型初具雛形,為企業數字化轉型奠定了堅實基礎。
財務管理模式更加體系化
數字化變革下,財務組織將朝著戰略財務、運營財務、業務財務方向發展,推動財務與各業務部門之間的合作,在業財融合的基礎上,實現經營與財務、資產與資本以及發展與投融資的深度融合。中鋁集團通過持續推進“一體兩翼”財務數字化建設,不斷提升數據治理能力,統一底層架構、流程體系和數據標準,整合財務系統,連接業務系統,強化穿透管理,以財務數字化倒逼產線數字化。通過不斷深化“一體兩翼”財務數字化建設,財務內部架構已發生明顯變化,對財務的職能進行了業務賦能,重新整合為三大部分:一是共享財務,通過標準化共享服務,大幅提升財務管控效能,更好規避風險;二是業務財務,通過提供專業的財務解決方案,進一步向業務前端延伸,實現業財高度融合;三是戰略財務,通過財務資源的整合與組織協調,深挖數據背后的深層意義,為公司管理層提供戰略支持,推動戰略落地。
財務管理手段更加智能化
數字化轉型最終實現的就是數字化決策,從成本、定價、收入到資源配置,數字化管理貫穿始終。中國鋁業在中鋁集團的大財務體系下,借助資金集中管理系統,通過對公司全級次銀行賬戶的管理,以現金流預算為管控手段,對公司收付款進行統一管控,增強了對從生產端到銷售端的全流程資金流向的實時監控能力,提高了資金流的可視化程度。通過總對總統一詢價比價,有效提升了公司的整體議價能力,降低了融資成本。通過線上統一結算,有效把控了資金風險。借助財務共享中心系統,通過采用相同的標準化程序和智能化數據采集,提高了財務數據中業務信息的準確性,強化了財務對業務數據的感知能力。通過智能化的數據處理,打通了財務與業務之間的壁壘,使業務部門更加理解財務管理運行機制。
財務人員能力要求更加專業化
未來,會計核算、發票管理等傳統財務職能崗位面臨著數字技術變革帶來的巨大挑戰,抓緊實現職業轉型成為擺在財務人員面前的必答題。因此,國有企業財務人員必須要拓展財務深度,加強財務數字化轉型等專業化知識的學習,在完成傳統財務核心業務的基礎上,不僅要從事后核算向全流程參與業務的方向轉變,并且要具備較強的生產經營、信息管理和大數據分析等綜合能力,打造實用的、系統的專業知識體系。要提升戰略高度,發揮價值創造引領作用,著力增強科學思維能力、風險管控能力、統籌協調能力,通過加強輪崗和交流等方式開拓視野,做到會看、用好三張財務報表,做到心中有指標、執行看指標、管控通過指標,成為懂業務、懂管理、懂財務的復合型人才。用財務思維影響經營、引導業務、協助決策,為業務賦能添智,提高企業的經營效益與發展能力。
在傳統財務管理職能定位的影響下,長期形成的財務工作方式和財務人員培養模式,財務人員較為局限的思維、視野和知識結構,已成為財務人員應對數字化轉型要面臨的挑戰。
一是財務人員存在慣性思維。長期的會計工作形成了財務人員做事謹慎、注重細節、穩健保守的思維習慣。這些思維習慣一定程度上又束縛了財務人員的數字化思維,導致財務人員普遍缺乏靈活、高效、深入、前瞻的創新思維,缺乏思考的主動性和深度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是財務人員視野存在局限性。由于財務人員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到傳統的日常事務中,難以主動深入思考,沒有透過數據由表及里地思考企業內部和外部的關系,對企業內部和外部環境的變化不夠敏感,抑制了財務人員的價值創造能力。
三是財務人員知識結構不合理。財務人員的知識結構通常以會計實務與基礎的財務管理知識為主,缺乏先進的與經營、管理結合的管理會計知識,與大數據相關的數字化財務知識也相對薄弱。
財務人員要打破慣性思維,做信息的整合者
數字經濟時代,數據已成為企業未來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生產要素。企業財務數字化轉型是圍繞財務數據展開的,財務部門是企業唯一的“終端數據庫”,財務人員是天然的信息整合者,要打破固有的思維定式,跳出自身局限,要與時俱進地轉變財務理念,善于從不同的立場和角度出發看問題,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緊跟時代步伐,積極嘗試新方法、運用新工具,提高財務服務業務的靈活度和精準度,提升財務管理的效率。要深挖數據背后的含義,通過轉變角色定位,打通業財壁壘,聚合內外部的多維數據,系統采集過程數據、結果數據、行為數據等,不斷拓展數據的深度與廣度,運用數字化手段加強數據的加工、分析和應用,將原始數據轉化為數據資產,為業務發展賦能添智。
財務人員要重塑知識體系,做價值的守護者
數字化新時代,財務人員要提高自身的履職能力,不僅要持續學習并購重組、稅務籌劃以及資金管理等專業知識,立足自身崗位實際,做好業務知識儲備,打造個人核心競爭力,而且要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和只爭朝夕的使命感加快學習數字化新技術,掌握會計軟件、財務管理系統和IT技能等相關技術,緊跟大數據時代的發展潮流,做好守護企業價值的“穩定器”。要提高風險控制能力,一個具備完整知識體系和綜合素質能力的財務人員,要能夠有效控制企業風險,為企業的經營發展提供良好的運轉環境。因此,財務人員要快速適應財務管理轉型的需要,從關注核算、報表等內部財務狀況的“齒輪型”人才,成長為能夠提供投融資決策支持、生產運營模式優化、風險管控的“鏈條型”人才,最終成為能夠參與戰略規劃制定、商業模式創新、資產運作等全局性工作的“戰略型”財務骨干。
財務人員要加強業財融合,做企業的領航者
數字化新時代,企業將更加注重價值創造能力,而價值創造的能力來自于對數據的深刻理解與洞察,并將之變為對管理層更為有用的信息,形成企業發展的源動力。財務人員要樹立價值創造理念,作為企業數據信息“掌控者”的優勢將更加凸顯,特別是具有全局性思維和前瞻性戰略眼光的財務管理者,未來將會成為企業的“領航員”,促進企業甚至是整個行業或產業的協同發展。要樹立“大財務”理念,深度參與業務并提供專業的財務支持,確保財務程序有效運行;要基于業務構建財務模型,策劃高質量的財務分析和解決方案,發掘業務機會,提高經營效率;要履行“管理+監督”職能,識別和防范經營風險,更好地支持管理層的經營決策,實現財務牽引業務、業務驅動財務。
數字化時代已經全面到來,數字化轉型已成為國有企業發展的必修課。未來國有企業想要成功實現數字化轉型,需要下好財務人員數字化轉型的“先手棋”,重視財務人員的數字化能力培養,為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注入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