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11 月10 日,第六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簡稱“進博會”)落下帷幕。本屆進博會按一年計意向成交金額784.1 億美元,比上屆增長6.7%,通過近百場專場對接活動,多措并舉促進成交,采購商的“購物車”兼具煙火氣和科技感。
中國國際進口博覽局副局長孫成海在11 月10 日的閉幕新聞通氣會上介紹,虹橋論壇開放主題更加突出,持續為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貢獻智慧。來自154 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的來賓齊聚“四葉草”,72 個國家和國際組織亮相國家展,128 個國家和地區的3486 家企業參加企業展,集中展示了442 項代表性首發新產品、新技術、新服務。
來源:視覺中國
國家發展改革委2023 年11 月6 日對外發布《國家碳達峰試點建設方案》。方案明確,在全國范圍內選擇100 個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城市和園區開展碳達峰試點建設,聚焦破解綠色低碳發展面臨的瓶頸制約,探索不同資源稟賦和發展基礎的城市和園區碳達峰路徑,為全國提供可操作、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
2023 年以來,國家圍繞“消費提振年”,著力優化供給、創新場景、改善環境,取得了良好效果。三季度,我國消費市場恢復態勢更趨明顯,為經濟回升向好發揮了重要支撐作用。
商務部數據顯示,9 月當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98 萬億元,同比增長5.5%,增速比8 月加快0.9 個百分點,連續2 個月回升。前三季度,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83.2%。其中,三季度貢獻率達94.8%,拉動GDP 增長4.6 個百分點,為經濟回升向好發揮了重要支撐作用。
中國2023 年前三季度經濟數據發布后,多家外資金融機構表示,中國經濟運行積極因素不斷累積,經濟總體回升態勢更趨明顯。由于三季度經濟表現超預期,多家機構隨之上調2023 年中國經濟增速預測。
瑞銀集團將2023 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速預測由此前的4.8%上調至5.2%;德意志銀行由5.1%上調至5.2%;野村控股由4.8%上調至5.1%;摩根大通從5%上調至5.2%。
多家外資金融機構認為,中國三季度GDP 增速超過預期,工業、服務業、消費、投資等多個指標呈回升態勢,經濟增長動能走強。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自2014 年12 月12 日全線通水至2023 年11 月13 日,累計調水量突破600 億立方米,京津冀豫直接受益人口超過1.08億人。
中國南水北調集團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近9 年來,通過實施科學調度,受水區范圍不斷擴大,受益人口逐年增長。目前,北京城區七成以上供水為南水北調水,天津主城區供水全部為南水北調水。水質方面,南水北調中線水質穩定達到地表水Ⅱ類標準及以上。
商務部2023 年10 月26 日下午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束玨婷答記者問時表示,中國外貿運行總體平穩,特別是近幾個月來穩中有進的態勢進一步顯現。
從規模上看,我國進出口規模逐季抬升,三季度逐月環比增長,9 月當月進出口額創年內單月新高。從份額上看,世界貿易組織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出口國際市場份額穩中有升,達到14.2%,較2022 年同期提高0.4個百分點。從主體上看,前三季度有進出口實績的外貿企業為59.7 萬家,接近2022 年全年水平,其中民營企業占比提升1.1 個百分點。從動能上看,汽車、船舶、鋰電池、箱包等優勢產品保持較高增速,跨境電商新業態持續貢獻增量。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2023 年11 月14日發布的2023 年前三季度經營主體數據顯示,我國經營主體內生動力持續增強。截至2023 年9 月底,全國登記在冊民營企業數量超過5200 萬戶,民營企業在企業總量中的占比達到92.3%。前三季度,全國新設民營企業706.5 萬戶,同比增長15.3%。
2023 年11 月15 日,北京證券交易所(簡稱“北交所”)開市整整兩周年。兩年來,北交所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截至目前上市公司已達229 家,總市值超2800 億元。
專精特新集聚,創新成色十足,伴隨著一系列關鍵制度的突破,北交所的市場功能日漸完善,市場生態持續優化。作為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的主陣地,北交所改革“試驗田”作用持續發揮,加速為中小企業創新賦能。
中國新時代 2023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