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曹承星
隨著數字化時代到來,數字技術在各行各業中得到廣泛應用,數字技術工程師成為當下職場中備受矚目的一類人才。
近年來,伴隨著我國數字經濟蓬勃發展、新產業新業態迅速崛起,市場對數字技術領域從業人員的需求不斷增長,數字技術工程師的需求不斷增加。
什么是數字技術工程師?數字技術工程師是從事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數字化管理、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虛擬現實、區塊鏈、集成電路等數字技術領域的研究和開發,以及數字技術領域工程的設計、測試、維護、管理和服務的工程技術人員。
2022 年9 月,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正式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2022 年版)》,首次標識了97 個數字職業。其中,第二大類專業技術人員增設了數字技術工程技術人員小類,下設智能制造、大數據、區塊鏈、集成電路工程技術人員等13 個數字技術職業。
數字經濟的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才驅動。不管是推進數字產業化還是產業數字化,關鍵都在人才。隨著數字化時代的到來,數字技術在各行各業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數字技術工程師也成為了當下職場中備受矚目的一類人才。
2023 年10 月25 日,上 海秋季最大規模畢業生招聘會在上海第二工業大學舉辦。1325 家招聘單位近半數屬于高新技術企業,吸引了約2.5 萬名畢業生前來求職。在國資和“專精特新”專區,每家企業攤位前都排起了長隊。
“主要奔著代表未來的朝陽行業、科創企業,比較有潛力,薪資待遇也不錯。”上海第二工業大學能源與材料專業研三學生小袁投出多份簡歷,還現場完成了一家心儀企業首輪面試。
獵聘大數據研究院發布的《2023 屆高校畢業生就業數據報告》顯示,AI 大模型應屆生職位同比增長超170%,在2023 屆博士應屆生需求增長最多的TOP10新賽道中,前兩位為AI 大模型、智能制造,分別同比增長430%和290.32%。與此同時,投遞智能制造、AIGC(人工智能生成內容)、AI 大模型相關崗位的應屆生同比增長居前三,均超230%。
“畢業生日趨青睞和就業意愿增強的,是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尤其是新能源、集成電路、工業自動化等行業的頭部企業。在這些行業和企業中,相對于傳統制造業,他們想去的是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建設、管理、運維相關崗位。”獵聘副總裁把冉表示。
近兩年來,我國持續推進制造強國建設,高技術制造業投資連續保持兩位數以上增長。伴隨著行業的發展、產業的需求,依托互聯網、大數據、智能化等新技術相伴而生的新職業,一方面滿足了產業發展的需求,另一方面也為拓寬就業渠道提供了新的思路,在就業領域打開了新賽道。
隨著數字技術的發展以及網絡信息技術不斷向傳統領域擴張和融合,對于數字人才的要求不斷提升,數字人才需求缺口持續加大。
人瑞人才聯合德勤中國發布的《產業數字人才研究與發展報告(2023)》指出,大量數字化、智能化的崗位相繼涌現,相關行業對數字人才的需求與日俱增,人才短缺已經成為制約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
市場對于數字技術人才的迫切需求,重慶文理學院人工智能學院副院長、多維數據感知與智能識別重慶市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馬新強有深刻感受:從行業發展來看,近年來,重慶以大數據智能化再造發展新動能,高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等蓬勃發展以及大量傳統工業企業的智能化轉型為數字技術人才提供了廣闊的就業市場。
數字化轉型是中小企業提升創新能力的關鍵舉措,是中小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
數字化轉型離不開一支專業化的人才隊伍,與大型企業相比,中小企業在數字化專業人才方面存在數量不多、能力不強、培育不夠、引才不足等問題,數字人才短缺成為影響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痛點和難點問題之一。
從人才需求的行業分布來看,中小企業數字人才需求主要集中于IT/互聯網/游戲領域和機械/制造行業。近5 年來,機械/制造行業中小企業數字人才占比持續增加,體現出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對數字人才的需求迫切。從人才需求的崗位類別來看,電子/儀器/自動化、人工智能、半導體/芯片崗位的數字人才需求日益旺盛。
但現有的數字人才數量遠少于實際需求。以紹興的集成電路產業為例。當地2021 年發布過一個數據,預測2025 年紹興集成電路產值目標實現1000 億元,2022年和2025 年,行業人才需求分別為3.6 萬人左右和7.2 萬人左右。3 年內,從業人員數量要翻一番,人才缺口可見一斑。其他數字產業也大同小異。
《產業數字人才研究與發展報告(2023)》顯示,我國當前數字化綜合人才總體缺口約在2500 萬人至3000 萬人,且缺口仍在持續放大,人才短缺問題已經成為制約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而“結構性失衡”正在成為數字化時代企業與人才供需關系的主要表現特征。
一些制造企業直言,現在來求職的大學生很多,但要從中招到想要的人才不容易。即便學的是相關專業,但知識結構和技術認知都與企業所需有差距,交叉復合型人才更是比較少。
“從市場供求情況看,專業技術人才、特別是中高級職稱專業技術人才的供需矛盾十分突出,一邊是專業技術人才稀缺,另一邊,大學畢業生找不到專業技術人才真正的發展方向。”重慶市人力資源開發服務中心網絡培訓工程部部長何小波直言,在實際就業環境中,技術人才所處的社會地位、工作環境、待遇等問題都為基礎技術人才的培養和技術人才儲備增加阻力。
科銳國際高級副總裁曾誠也曾表示:“我們觀察到,隨著數字化轉型進展深入,企業對擁有數字化能力的復合型人才需求更高。在人才需求方面,工業互聯網領域的核心人才需求主要集中在復合型技術崗位,對專業技術、企業管理等多層次、多維度的人才需求量較大。”曾誠說,現在市場對一些數字化轉型通用崗的人才需求沒有以前那么多,反而是對一些具有行業屬性,懂業務場景、技術邏輯和產品化的人的需求更多。
展望未來,數字人才需求仍將持續高漲,這對數字人才的供給提出了更高要求,也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讓勞動力資源供需高效匹配,必須堅持短效機制與長效機制相結合,構建數字化人才生態鏈是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人瑞人才執行董事、主席兼行政總裁張建國表示。
“能獲得全國001 號證書,非常驚喜。”天津榮程鋼鐵集團公司的新員工趙大宇說。2023 年6月30 日,他獲得全國第一張智能制造工程技術人員專業技術等級證書。此次天津市有27 人和趙大宇一樣獲得全國首批智能制造專業技術等級證書。這是數字人才職業生涯的“高光時刻”,也彰顯了我國數字人才的廣闊發展前景。

來源:視覺中國
數字經濟已成為驅動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2022 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50.2 萬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提升至41.5%。隨著各行業對數字人才的需求與日俱增,人才短缺、數字技能需要提升等問題凸顯。
針對數字人才發展面臨的問題,2021 年,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出臺相關政策,部署實施數字技術工程師培育項目。數字技術工程師培育項目是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工程的重點項目之一,計劃在2021 年至2030 年,圍繞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數字化管理、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虛擬現實、區塊鏈、集成電路等數字技術技能領域,每年培養培訓數字技術技能人員8萬人左右,培育壯大高水平數字技術工程師隊伍。
教育部加大數字經濟領域相關專業設置,新設數字經濟、人工智能、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等專業。
這些有益嘗試正在加速彌合數字人才需求和緊缺之間的溝壑,為數字人才提供了方向和機遇。
與此同時,培養一大批產業需要的高素質應用性人才,也成為各地人才工作和政策的一個著力點。湖北、北京、浙江、重慶、天津等地先后都出臺了相關政策,以培育適應數字經濟產業的數字人才。
2023 年6 月,重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會同相關部門制定出臺了《卓越工程師賦能專項實施方案》,聚焦新經濟新技術新職業,率先啟動實施數字技術工程師培育項目,圍繞產業鏈、創新鏈,布局數字技術工程師人才鏈,精心打造數字技術工程師培育全周期全流程服務品牌,加快數字技術人才培育。方案計劃于2022 年至2030 年間,圍繞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數字化管理等數字技術領域新職業,每年培養培訓6000 人左右。
同月,湖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發布《關于實施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工程數字技術工程師培育項目的通知》,決定從2023 年起至2030 年,圍繞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數字化管理、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虛擬現實、區塊鏈、集成電路等數字技術領域,力爭每年培養數字技術技能人員2000 人左右,不斷壯大數字技術工程師隊伍。
2023 年7 月,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印發《北京市數字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實施方案》,著力培養數字技術技能人才,包括數字技術領軍人才、數字技術人才和數字技能人才。其中,將以產業數字化與數字產業化為核心,圍繞人工智能、大數據、智能制造、區塊鏈等數字技術技能領域,培養一定數量的數字技術領軍人才。
2023 年8 月,浙江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浙江省財政廳印發《浙江省數字技術工程師培育項目實施方案》。方案明確,到2030 年年末,圍繞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數字化管理、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虛擬現實、區塊鏈、集成電路等數字技術工程應用領域,培育數字技術工程師1 萬人以上。
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測算發現,一個萌芽期職業能帶動10 萬個以上就業機會,穩定期職業大概能帶動50 萬個以上就業機會,按照目前職業發展的趨勢,數字時代未來5 年有可能創造3000 萬個以上的就業機會。
你會考慮做一名數字技術工程師嗎?
中國新時代 2023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