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鴻斌, 陳久清
(焦作龍佰康復醫院 1 醫學影像科, 2 急診科, 河南 焦作 454191)
急性腦梗死 (ACI) 是因腦供血動脈栓塞造成腦組織缺血、缺氧導致的疾病, 其致殘率、 致死率較高[1]。 ACI 治療的關鍵在于快速開通腦供血動脈, 恢復缺血區的血液灌注, 減輕神經功能損傷, 進而降低致殘率及病死率。 因此早期明確診斷及評估ACI 患者病情對其預后改善意義重大。 隨著CT 技術的發展,CT 平掃為臨床診斷ACI 的首選檢查手段, 但平掃檢查無法提供腦供血動脈側支循環情況[2]。 CT 血管造影 (CTA) 檢查可顯示腦供血動脈情況, 進而評估腦血管狹窄程度及側支循環情況, 已成為近年來臨床研究的熱點[3]。 本研究探討顱腦CTA對ACI 患者診斷及預后評估的價值, 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22 年9 月至2023 年5 月我院收治的64例ACI 患者。 納入標準: ①符合ACI 診斷標準[4]; ②首次發病, 均接受CT 平掃、 CTA、 DSA 等檢查。 排除標準: ①腦出血或短暫性腦缺血發作; ②存在出血傾向; ③合并嚴重心臟疾病; ④合并顱腦感染或腦部腫瘤; ⑤嚴重肝腎功能不全。 其中年齡43 ~81 (61.85 ± 10.34) 歲; 男性38 例, 女性28 例; 發病至入院時間3 ~24 (17.34 ± 6.58) h, 體質量指數 (24.11 ±2.59) kg/m2; 高血壓45 例, 糖尿病21 例。
1.2 方法CT 檢查: 采用128 層CT 機 (GE, Revolution) 檢查, 先行常規平掃, 掃描參數: 管電壓120 kV, 電流250 mA,層厚0.9 mm, 層間距0.45 mm; 結束后行CTA 掃描, 經肘前靜脈注入70 mL 碘海醇5 mL/s, 行增強掃描, 結束后將圖像傳送至工作站。 DSA 檢查: 采用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機進行DSA 檢查, 注入100 ~150 mL 碘海醇, 采用Seldinger 技術股動脈穿刺置入5F 動脈鞘, 導絲引導下采用5F 導管進行造影, 結束后拔出導管鞘, 穿刺側制動8 h。 圖像處理: 將掃描數據傳輸至工作站, 進行三維重建技術重組圖像, 觀察腦血管狹窄及閉塞情況, 分為無狹窄 (狹窄率為0)、 輕度狹窄 (狹窄率<50%)、中度狹窄 (狹窄率50% ~69%)、 重度狹窄 (狹窄率70% ~99%)、 閉塞 (狹窄率為100%)。 采用Maas 評分評估病變側支血管, Maas 評分1 ~2 分為側支循環不良, 3 ~5 分為側支循環良好。 DSA 檢查腦血管狹窄判斷標準同CTA。 腦血管側支循環情況評價: 腦血管狹窄程度或閉塞遠端分支血管≥50%為側支循環良好, 反之為側支循環不良。
1.3 觀察指標以DSA 為金標準, 統計患者CTA 檢查顯示的腦血管狹窄/閉塞及側支循環情況。 采用改良Rankin 量表 (mRS)評估患者預后, 0 ~2 分為預后良好, 3 ~6 分為預后不良。
1.4 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 21.0 統計軟件分析數據。 計數資料以n (%) 表示, 采用χ2檢驗, 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CTA診斷腦血管狹窄的價值DSA 檢查顯示64 例患者中,6 例 (9.38%) 腦血管無狹窄, 58 例 (90.63%) 存在腦血管狹窄/閉塞。 CTA 檢查顯示64 例患者中, 7 例 (10.94%) 腦血管無狹窄, 57 例 (89.06%) 腦血管狹窄/閉塞。 以DSA 為金標準, CTA 診斷ACI 患者腦血管狹窄/閉塞的符合率為84.38%(54/64), κ =0.792。 見表1。

表1 CTA 診斷腦血管狹窄的價值 (例)
2.2 CTA檢查診斷腦血管側支循環的價值DSA 檢查顯示64例患者中, 35 例 (54.69%) 側支循環不良。 CTA 檢查顯示64例患者中, 34 例 (53.13%) 側支循環良好。 以DSA 為金標準,CTA 診斷ACI 患者腦血管側支循環的靈敏度、 特異度、 陽性預測值、 陰性預測值、 準確度分別為88.57%、 89.66%、 91.18%、86.67%、 95.00%, κ =0.880。 見表2。

表2 CTA 檢查診斷腦血管側支循環的價值 (例)
2.3 不同預后患者CTA檢查腦血管狹窄及側支循環情況預后良好組腦血管狹窄程度低于預后不良組, 側支循環良好率高于預后不良組 (P <0.05)。 見表3。

表3 不同預后患者CTA 檢查腦血管狹窄及側支循環情況 [n (%)]
ACI 為腦卒中常見類型, 多在中老年人群發病, 隨著老齡化進程加快, 其發病率不斷升高[5]。 研究[6]表明, 約30%的ACI 患者預后死亡, 生存患者多遺留有不同程度后遺癥狀, 如失語、 偏癱、 吞咽、 認知功能障礙等, 嚴重影響其生活質量。早期明確診斷并采取有效的治療是改善患者預后的關鍵, DSA為診斷血管病變性疾病的金標準, 但屬于有創檢查, 且費用較高, 檢查時無法呈現腦組織灌注狀態, 限制其臨床應用。 CT及MRI 檢查以安全、 便捷、 經濟的特點被臨床廣泛用于腦血管疾病的診斷, 但ACI 發病早期僅存在局部腦組織血流動力學改變, 常規CT、 MRI 平掃難以發現病灶, 當腦組織因缺氧、 缺血壞死, 腦組織形態發生改變后方可通過CT 或MRI 確診。 隨著CT 技術的發展, CTA 在判斷腦血流、 腦代謝方面優勢明顯,可用于腦血管疾病診斷及預后評估。
CTA 檢查為非介入性成像技術, 通過注入造影劑根據造影劑濃度進行診斷及評估, 同時將掃描獲得的圖像傳輸至工作站, 根據需要進行多角度、 多層面重建, 從整體上觀察顱內外血管, 可清楚、 準確地評估腦血管狹窄的發生部位、 狹窄程度及側支循環情況[7]。 本研究結果顯示, DSA 檢查顯示64 例患者中有6 例腦血管無狹窄, 58 例存在腦血管狹窄或閉塞; CTA檢查顯示7 例出現腦血管狹窄, 診斷ACI 患者腦血管狹窄/閉塞的符合率為84.38%, 與DSA 的一致性較高, 表明顱腦CTA檢查診斷ACI 患者腦血管狹窄/閉塞的效能較高。 此外, ACI患者腦血管狹窄或閉塞后, 血流經側支或新生血管吻合至缺血區域, 保證腦內血流經側支循環至缺血區, 對增加缺血區血液灌注、 減輕腦組織缺血狀態具有積極意義。 本研究結果顯示,CTA 檢查結果顯示34 例患者側支循環不良, 診斷準確度為95.00%, 表明CTA 檢查診斷ACI 患者腦血管側支循環情況的價值較高。 本研究結果還顯示, 與預后不良組相比, 預后良好組腦血管狹窄程度較低, 且側支循環良好率較高, 提示CTA 可通過檢測腦血管狹窄程度及側支循環情況等評估患者預后。
綜上所述, 顱腦CTA 檢查診斷ACI 患者腦血管狹窄程度及側支循環情況的價值較高, 并可用于評估患者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