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魷魚游戲》、流行音樂、泡菜……韓國流行文化在西方世界掀起熱潮。它緣何令人著迷?
| 頂級流量 |
在首爾,如何度過一個漫長悶熱的夏夜?我能想到的略顯無趣的消遣就是,和其余50名青少年一起參加韓國流行舞中級課。但顯然,我和“百萬”舞蹈工作室里那種青春洋溢、充斥著汗臭和荷爾蒙的氣氛格格不入。我被他們靈活的旋轉嚇呆了,于是乖乖地挪到場地外觀看他們練習。
這些孩子在課前聊天、刷手機,欣賞別人身上的潮牌體恤衫。這些心懷理想的潮流少年在這里,為舞蹈工作室即將開業(yè)的東京分部錄制宣傳視頻。練習到最后,他們半蹲擺臀,扭動頸部,一連串高難度動作充分證明,我選擇放棄是無比明智的。
韓國流行音樂到底有多成功?我們來看一個直觀的例子:這間舞蹈工作室之所以叫“百萬”,是因為創(chuàng)始人希望自己視頻頻道的訂閱量能超過100萬;而如今,該頻道訂閱量已經突破2600萬,遠超北美流行樂天后碧昂斯和嘎嘎小姐。實際上,這間工作室只是過去十年席卷全球的韓文化浪潮中的一朵小浪花。我們將這種流行文化稱為“韓流”。
就連英國權威機構也在關注這股新文化潮流:2021年,《牛津英語詞典》將“韓流”和其他24個韓語音譯詞匯錄入其詞庫。2022年8月,倫敦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專門舉辦了一場韓流主題展覽,展出了一系列多姿多彩的現代韓國文化代表性物品,既有充滿年代感的迷你唱片播放器,也有印著各種潮牌標識的口罩。
或許你已經在日常生活中接觸到了韓流,只是你不知道罷了。你可能已經看過2020年奧斯卡最佳影片《寄生蟲》或者2021年現象級韓劇《魷魚游戲》。你也可能已經聽過防彈少年團的歌曲,2022年5月美國總統拜登在白宮接見過他們。此外,還有被彭博社評為2020年全球最大流行樂隊的粉墨女團,它和防彈少年團一樣,極受青少年歡迎,人們甚至將這兩支樂隊與披頭士樂隊以及辣妹組合相提并論。除了影視音樂,你或許也用過韓國蝸牛精華面膜來保養(yǎng)皮膚,抑或好奇地嘗過辛辣的韓國泡菜。在英國,各種韓國調味品已經進入各家廚房,韓國流行舞課程教學也開始在各大城市推廣。


| 震撼世界 |
在位于首爾時尚街區(qū)圣水洞的“百萬”舞蹈工作室總部,身姿輕盈、充滿活力的創(chuàng)始人金莉亞和她的商業(yè)伙伴尹蒂蒙熱情地接待了我。他們曾與一些知名女子樂團合作,其中包括奇跡女孩和少女時代。金女士于2014年創(chuàng)辦該工作室,但她告訴我們,工作室業(yè)務近幾年才呈現出井噴式增長,新冠疫情前,約有七成學員來自海外。
2022年初,首爾消防局接到群眾反映,圣水洞“漫步首爾森林”大廈有強烈震感。憂心忡忡的消防隊長致電大樓負責人進行調查,并將“地震”源頭鎖定在建筑區(qū)第4座。這是韓國娛樂行業(yè)巨頭明星博物館公司的所在地。最終,調查報告指出:“建筑振動幅度增大是由集中且有節(jié)奏的團體活動造成的。”消防局對此次事件的定論令人瞠目結舌。
這些娛樂公司是經過完美校準的盈利機器:音樂專輯、珍藏版日歷和圣誕特別專輯會定時發(fā)布。明星博物館公司里鋪設著粉紅色的毛絨地毯,燈光柔和誘人;從大廳熒幕到咖啡杯,流行偶像的肖像隨處可見;完善的理療室和按摩設備用于緩解藝人身體勞損;衣架上掛著各式各樣的破洞牛仔褲和磨損褪色的皮夾克來滿足藝人造型需要。
在另一所娛樂公司,我遇到了一個八人男子組合阿提茲。他們希望能創(chuàng)造防彈少年團那樣的傳奇。男孩們剛結束在歐洲的巡演,包括在英國溫布利大球場舉辦的場場爆滿的精彩演出。他們彬彬有禮、待人和善,給我?guī)Я税槭侄Y,并和我聊起他們從倫敦前往托特納姆熱刺球場的朝圣之旅。那里是韓國足球運動員孫興慜的主場。
這些男孩不會像西方歌星那樣擺出冷漠的姿態(tài)。在韓國,“酷”不等于冷漠,他們也不會將“全靠老天爺賞飯吃”當作優(yōu)良傳統。眾所周知,防彈少年團每天的排練時間長達15個小時。“韓國文化鄙視那些對周圍毫不關心的冷血分子。”《韓酷的誕生》一書的作者洪又妮說,“在韓國,精力充沛、全神貫注朝著目標、不顧一切向前沖、不被外物影響才叫‘酷。你在學校如果沒有一技之長,是會被嘲笑的。”




| 文化浪潮 |
高度專注、全身心投入的職業(yè)道德和毫不遮掩的野心都是韓流的內在驅動力。韓國政府意圖取得和經濟繁榮相匹配的文化成功,這一宏大目標進一步推動了這股浪潮。20世紀90年代,韓國已經擺脫了貧窮和戰(zhàn)亂的困境,轉變?yōu)橐粋€經濟發(fā)達的國家。
“韓國人其實一無所有。”《新韓國人》一書的作者、定居在首爾的英國人邁克爾·布林這樣說,“他們沒有值得炫耀的豐富自然資源,也沒有商業(yè)貿易的文化傳統,但他們僅憑一代人,就將一個和海地一樣貧窮的小國打造成了發(fā)達國家。這著實令人震驚。”
文化繁榮隨之而來。1993年,這股由政府鼓勵的文化浪潮開始涌動。那一年,韓國政府意識到,史蒂文·斯皮爾伯格拍攝的恐龍大片是比現代汽車更有潛力的“金礦”,是民族自豪感的來源。自此,韓國開始投入大量資金在電影、音樂、戲劇等文化產業(yè),同時建設大禮堂等文化基礎設施,甚至對首爾的歌廳進行監(jiān)管以保護韓國流行樂的知識產權。
韓國發(fā)展流行文化的努力終于在2012年實現了質變,韓流開始以病毒式的傳播速度席卷全球。那一年,韓國男歌手“鳥叔”的《江南范兒》以動感的節(jié)奏和極富感染力的舞蹈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是某視頻網站首個達10億瀏覽量的音樂短片。這個來自首爾富人區(qū)的肥大叔并不是原先韓國人所期望的國際巨星,但他的《江南范兒》的確引發(fā)了全球的韓流熱潮。韓國政府迅速組建工作小組支持韓流發(fā)展,鼓勵向海外宣傳韓國文化。
“鳥叔”也成為了韓國流行音樂的元老級人物。他開始經營自己的經紀公司,吸引更多人才進入韓國流行樂領域。他那代表性的《江南范兒》手勢造型銅像儼然成為了首爾江南區(qū)的地標。他近期發(fā)布的新單曲《那個那個》在繁華的益善洞的咖啡廳里循環(huán)播放。
文化軟實力帶來的經濟效益是爆炸級的。根據一項分析,僅防彈少年團,一年就能為韓國經濟帶來多達50億美元的利潤。粉墨女團也成為了“國家提款機”——四名成員都與知名品牌達成合作,名氣最大的珍妮被譽為“人間香奈兒”,以贊美她對法國奢侈品牌香奈兒的貢獻。

| 博采眾長 |
韓國的影視節(jié)目已經跨越國界。韓國文化廣播公司的公關人員告訴我,伊朗家庭主婦和印度老太太們成天收看韓劇打發(fā)時間。近年來,公司已經和美國所有大型流媒體平臺達成合作。這名工作人員說:“我們的作品最初主要在東南亞流行,而現在,因為和迪士尼、奈飛合作,我們的節(jié)目開始在世界各地流行。”
韓流的成功也許表明了一點:西方文化如今退居次位。當好萊塢把《蝙蝠俠》翻拍了無數遍的時候,新鮮且充滿熱情的韓國電影自然成了大眾的心頭好。“如果西方市場沒有出現這種靈感真空,韓流的熱潮不可能發(fā)生。”作家洪又妮說,“好萊塢變得粗制濫造,人們厭倦了西方主流媒體講故事的套路。”
策展人崔有珍試圖通過博物館的韓流展,向大眾展示韓流走向世界的過程和文化多元時代的來臨。她說:“全球化讓我們能夠接觸到更為廣闊的文化天地。最重要的是,網絡世代和千禧一代生在這個多元化日益顯著的社會中,更愿意去接受其他文化。”
韓國有一套不斷調整和完善海外創(chuàng)新的法門。過去,三星的產品因為“偷師日本”而被輕視;但現在,它儼然是國際電子產品市場的領導者之一。“我們擅長博采眾長,對海外文化進行解構并將其融入到我們自己的文化中。”“百萬”舞蹈工作室的尹蒂蒙說,“韓國流行樂來自韓國,但西方人對其并非全然陌生,因為這類音樂深受歐美流行樂的影響。”
這樣的模仿更像是各種要素的合成。人們把韓國流行音樂浪潮與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英國搖滾樂浪潮相提并論,但在我看來,韓流無法與20世紀的音樂豐碑相比。韓國流行樂的旋律大同小異且沒有記憶點。盡管如此,和其他韓國出品一樣,它們制作精良,承載著巨大能量,隨時可以沖擊首爾的大街小巷。“韓國人渴望把事物推向極端。”策展人崔有珍說,“他們會在已有事物的基礎上將其進一步提升,不斷往原有模型上添磚加瓦,直到它超越原型。”

| 韓流真相 |
韓流亦有其黑暗面,正如當代韓國社會一樣。韓國是目前自殺率最高和生育率最低的發(fā)達國家。孤獨的人們在巷尾陰暗的酒吧買醉,20世紀的暴力與苦難帶來的創(chuàng)傷難以愈合。韓國成功模式所體現的職業(yè)道德和集體力量在現代英國很難實現,后者的文化與經濟均在衰退沒落。不過,我們在韓國電影里常常看到的主題——黑暗、復仇、暴力——足以向我們揭露韓國成功模式的不完滿。
韓國渴望文化認同的根源來自主基調為苦難和壓迫的朝鮮歷史。1910年,日本吞并朝鮮并實行殖民統治直到二戰(zhàn)結束。1948年,大韓民國宣告成立。從這個角度來說,韓流可以被看作是一種對抗舊日敵人的復仇幻想。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么韓國電影偏好暴力復仇的題材,譬如著名的邪典電影《老男孩》以及《孤膽特工》,后者是基努·李維斯主演的《疾速追殺》的靈感來源。韓國流行樂也在朝鮮半島非軍事區(qū)里傳播,炫耀著韓國的文化。
作家洪又妮將這種黑暗歸因于糾纏在韓國人祖祖輩輩內心中的悲劇情感。她說:“韓國電影有一種無情的痛苦,沒有救贖,沒有正義戰(zhàn)勝邪惡,壞人會逍遙法外。我想象不到全世界還有多少和韓國一樣喜歡看苦難的文化。”
韓國仍沉湎于沉痛的回憶中。韓國人比英國人更癡迷于歷史劇。我參觀了距離首爾兩小時車程的龍仁大長今影視城。這是韓國文化廣播公司旗下一處歷史劇拍攝基地。我參觀的時候,一部名為《禁婚令》的劇集正在這里拍攝,講述的是14世紀朝鮮王國一位失去王后的國王禁止所有單身女性結婚,直到他不再為發(fā)妻守喪。
| 陽光下的陰影 |
在首爾弘益大學附近的街區(qū),學生們的穿著打扮都帶有極其明顯的韓國街頭風格。他們在街上四處可見的炸雞店或者燒烤店門口聚集,欣賞一位未來之星的街頭表演。大家都渴望自己的名字能夠銘刻在橫跨江南區(qū)的造星之路上。許多懷揣夢想的少男少女在結束一天繁重的課業(yè)后,仍會風雨無阻地來到舞蹈教室或音樂教室練習,這是韓國的造星模板。
然而,成功的培訓模式和令人窒息的支配之間不過一線之隔。特別是韓國流行樂行業(yè),對于偶像的控制幾乎是非人道的可怖。潛在的偶像在年少時被選拔出來,經過嚴苛的訓練后,還有可能隨時被淘汰。如果他們沒能成功組團出道,面臨的命運就只有棄如敝屣。然而,即便成功也不意味著立刻能有回報。據說,有位韓國流行歌手私下里要做咖啡師兼職來糊口,因為公司抽成太多,余下給他們的薪酬甚至不夠維持生計。
痛苦的訓練時刻、粉絲的瘋狂癡迷、媒體閃光燈下毫無隱私的探究……這一切無時無刻不在折磨著這些明星。韓國娛樂圈不時就爆出明星自殺這樣的大事件。2019年,兩位著名韓國偶像崔雪莉和具荷拉在短短六周內先后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即便是最有名氣的韓國明星,也被迫約束個人情感生活,以免得罪那些充滿嫉妒心的粉絲。任何與情愛相關的蛛絲馬跡都有可能毀掉他們的職業(yè)生涯。“他們活得像奴隸。”洪又妮說,“這不僅僅歸咎于他們的經紀人,也因為他們接受了韓國的教育,就成長為了被盤剝的模樣。如果人們不拼命工作,曾是全球最窮國家之一的韓國就不可能變成現在這般富裕的模樣。”
我們不能就此否認韓國模式的成功。當然,韓流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打響了韓國的名氣,加速了韓國的經濟發(fā)展,提高了韓國文化的地位。和我聊天的韓國人說,他們現在面對世界更有信心了,有一種被全世界所認識的喜悅。韓國學生不會再因為午餐盒里的泡菜而被歐美同學嘲諷,相反他們會受到歡迎。
然而,盡管韓國在短時間內取得了巨大成功,它卻并不是一個擁有同等質量幸福感的國家。《寄生蟲》所展現的社會不平等是首爾的常態(tài);《魷魚游戲》里殘酷的競爭不過是韓國社會主題的戲劇化呈現。韓國人極其缺乏幸福感,一切成就都沒有真正讓韓國人開懷。如果說有什么比貧窮更能讓他們感到痛苦悲哀,那一定是競爭。
縱使如此,他們依舊堅持打造一條屬于韓國的21世紀光輝之路。在一塵不染的首爾機場等待回國航班的時候,我觀賞了一場在候機大廳的排簫表演——美國歌手弗蘭克·辛納屈的《我的方式》,這是韓國最流行的歌曲之一。與此同時,一個機器人從我身邊滑過,播報著旅客須知。傳統與現代的融合,本土和外來的結合,以及追求成功的不懈努力和熱情:這恐怕就是韓流密碼。
編輯:要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