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四川省林長制辦公室
全面推進林長制以來,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堅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省林長辦、省級有關部門和地方各級黨委政府密切配合,不斷深化林長制改革,全力構建林草保護新模式。

廣元市劍閣縣翠云廊

四川大熊貓國家公園野生大熊貓

射洪市復興鎮護林員在林區巡林
林長制組織體系全面建立。2021年6月,四川省《關于全面推行林長制的實施意見》發布實施。書記、省長為總林長,省委專職副書記為副總林長,相關省領導為省級林長并分工聯系指導21個市(州)林長制工作。全面推行村級“林長+監管員+護林員”的“一長兩員”機制,基本建立起全覆蓋的網格化管理體系。全省共設立五級林長近9萬人,監管員3.7萬余人,各類護林護草員10.7萬余人,形成了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
林長制制度體系逐步完善。省林長辦印發林長制運行規則、巡林、信息、督查、考核、部門協作等6項制度,印發《四川省林長制辦公室成員單位工作職責》,編印省級林長巡林手冊。省林長辦、省檢察院聯合印發《關于建立“林長+檢察長”協作機制的意見》。建立季度調度機制,動態掌握各地林長制工作推進情況。開展林長制創新試點,確定成都市等7個首批省級創新試點市(州)。
林長履職效能持續提升。省總林長簽發總林長令3個,著力推動解決林草資源保護發展與安全方面的重點難點問題。省林長辦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林長巡林工作的通知》《關于全面推行“三單一函”強化林長巡林履職的通知》,各級林長召開林長會議322次,作出批示1332次,開展巡林707萬人次,發現并解決問題19.7萬個。省林長辦向有關市(州)林長發送提示函4次,各市(州)組織開展專項督查,向縣(市、區)發出督辦函1700 余件、通報100余次、約談40余次,有力促進問題整改銷號。
林長制支撐保障不斷強化。省、市、縣三級全面設立林長制辦公室,由同級政府分管負責人任辦公室主任。省林草局設立林長制工作處,核增參公事業編制6名。省林草局成立主要負責人任組長的林長制工作領導小組。全省18個市(州)設立林長制工作科,6 個市(州)設立林長制工作站(中心)。高質量編印《四川省林長制簡報》28期。開展四川林長巡林隨手拍作品展播活動,吸引80萬人次參與點贊。四川新聞聯播首開“林長巡禮”欄目。省政府“在線訪談”欄目舉辦林長制專題訪談,直播觀看人次超過198萬。規范設立林長公示牌3.4萬個。舉辦全省林長制線上培訓班,市縣鄉村四級共3500 余人參訓,各地逐步將林長制納入黨校培訓課程。
林長制考核激勵有序推進。對標國家林長制考核方案,修訂完善四川省考核辦法,增設“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指標,增加“三州一市”的“森林草原災害防控”權重。組織完成對21個市(州)和22個省林長辦成員單位的年度考核,考核結果納入省政府對市(州)政務目標考評內容。四川省在2022年國家林長制考核中排名第九位,被確定為優秀等次。成都市和廣元市先后獲國家林長制激勵通報表揚。
自全面推行林長制以來,全省各地涌現出不少典型做法,為推深做實林長制工作積累了經驗。
一些地方聚焦國家森林督查、災害防控等林草資源保護發展與安全中的重難點問題,不斷優化林長履職方式,探索建立林長述職評議、“林長+ ”等履職新機制,充分發揮林長的協調和“推手”作用,著力推動重點任務落地落實。松潘縣率先建立下級林長對上級林長述職和上級林長對下級林長評議制度,進一步壓緊壓實基層林長保護發展森林草原資源的主體責任。沐川縣、通江縣等地探索“林長+園區”“林長+野生動物保護”“林長+儲備林”等工作模式,建立市、縣兩級林長掛鉤聯系機制,重點解決工作推進中遇到的堵點和難點問題。
一些地方充分發揮林長辦成員單位職能作用,主動打破地域空間界限和行政區域壁壘,建立跨部門、跨區域聯動工作機制,通過召開聯席會議、開展聯合巡林等方式,推動形成林草資源保護發展合力。瀘州市林長辦聯合市中級法院等14家單位建立“林長+法院院長+檢察長+警長+執法隊長”協同機制,創新構建行政執法、刑事司法和檢察監督同向發力的生態保護體系。遂寧市與重慶市潼南區聯合建立“遂潼一體化”林長制示范區,出臺聯合會商、聯合巡查、信息共享等協作制度,合力打造遂潼川渝毗鄰區域林業資源保護發展安全共同體。巴中市恩陽區創新推行林長、河長、田長聯動巡護機制,著力構建山水田同管、林河地同治的系統治理新格局。
在村級層面,一些地方在推行“一長兩員”的基礎上,探索將執法員、警員、林技員、撲火隊員等納入網格化管理體系,構建林草資源保護發展源頭治理新模式。汶川縣威州鎮新橋村探索“1132”林長制工作模式,組建一個村級林長工作室和一套工作班子,建立黨員志愿服務隊、巾幗志愿宣講隊、專業志愿巡護隊三支隊伍,制定兩種激勵機制,著力構建“黨建統領、林長引領、全民參與”的管林護草新體系。在鄉級層面,一些地方統籌鄉鎮林業工作站、農業服務中心等力量,建立鄉級林長辦并開展標準化建設,對辦公場所、人員經費、制度檔案等進行規范管理。涼山州開展鄉級林長辦標準化建設試點,試點鄉(鎮)以有辦公條件、有工作人員、有檔案資料、有宣傳氛圍、有巡護隊伍、有工作考核等“六有”標準開展建設。
一些市(州)著眼于完善林長制考核激勵制度,結合當地實際制定個性化、差異化考核辦法,創新激勵措施,進一步激發基層林長和工作人員積極性。攀枝花、瀘州、遂寧、內江、宜賓、達州、雅安、資陽、阿壩等9個市(州)將年度惠農資金撥付情況納入年度考核指標,著力解決各縣(市、區)資金撥付慢、撥付難的問題。攀枝花、遂寧、資陽等3個市創新設置古樹名木保護考核指標,進一步加強古樹名木的保護管理。成都市增設“加快公園城市構建”考核內容,實行分區分類差異化考核,并落實3000萬元激勵資金,對年度考核排名為一等次的縣(市、區)給予一次性獎勵。
林草資源保護修復持續加強。充分發揮林長制引領作用,統籌推進森林、草原、濕地、野生動植物保護和生態修復治理。在全國率先實行林地定額省市分級管控制度。嚴格落實草原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制度。實施濕地保護與恢復項目。加強重點保護植物野生種群調查及棲息地保護,建立打擊破壞野生動植物資源違法犯罪廳際聯席會議制度。加大古樹名木保護力度,建成35個省級古樹公園。高質量推進國家公園建設,編制若爾蓋國家公園設立方案,建立川甘兩省溝通協作機制。今年已完成營造林375萬畝、修復治理草原645.64萬畝。目前,全省森林覆蓋率35.72%,草原綜合植被蓋度82.57%。
林草產業發展提質增效。以林長制考核為抓手,推動林草產業高質量發展。積極謀劃“天府森林糧庫”建設,著力打造全國“森林糧庫”建設示范省。全省林業產業基地超過1億畝,其中現代林業產業基地近3600萬畝、竹產業基地1100萬畝,2022年,全省林草產業總產值超過4700 億元,竹漿造紙產量及銷售收入居全國第1位。制定油茶生產三年行動方案,榮縣、敘永縣被認定為全國油茶生產重點縣。大力建設國家儲備林,項目已覆蓋21個市(州),累計銀行授信786億元、放款216億元,建設儲備林257萬畝。
林草災害防控更加有力。嚴格落實林長制網格化管理責任,構建和完善森林草原災害防控體系。加強防火巡護,高火險期護林護草員上線率穩定在90%以上。從嚴管控火源,規范設立林區防火卡點9000 余個。組建火情早期處理隊伍,建立森林草原違法違規野外用火舉報獎勵機制。扎實推動松材線蟲病防控五年攻堅行動,全省疫情實現疫區、疫點、發生面積三下降,全省主要林業有害生物發生面積、防治面積、成災率均遠低于國家控制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