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汝東

隨著國際格局的不斷演化和新型傳媒技術的不斷更新、普及以及新型傳播現象的涌現,特別是全球傳播新秩序的重構,我國的國際傳播、區域傳播、全球傳播越發重要。我國的全球傳播布局,特別是傳播能力建設與提升,傳播績效的提高日益受到重視。2021 年5 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強我國國際傳播能力建設進行第三十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強調,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是加強我國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的重要任務。[1]因此,深刻認識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國際傳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深刻透析新的全球變局中我國國家傳播面臨的新形勢、新問題、新站位,挖掘國家傳播能力的深刻內涵,綜括國家傳播能力建構既有的成就、現狀、問題,下大氣力加強國家傳播能力建設,發掘我國國家傳播能力提升的戰略、策略,十分迫切而必要。
什么是國家傳播能力,其內涵是什么,如何構成的?我國國家傳播能力的現狀如何?取得了哪些成效?存在哪些問題?在新的全球變局中如何提升我國的國家傳播能力?采取什么策略?等等一系列問題都值得進一步深入研究。目前已有的相關研究中,有的提出“國家傳播能力指的是一國大眾傳播系統發揮其職能的效率與效能水平。”[2]筆者認為,國家傳播能力是國內外各級各類傳播主體所具有的進行國家信息采集、生產、處理、傳輸等并取得一定目標、成效的潛力,國家傳播能力是現代化國家在全球治理、國家治理中整體實力的集中體現,也是一個國家整體實力在國內外場域競爭中的具體反映。國家傳播能力須在一定的對內、對外的國家傳播實踐中,才能轉化為傳播效果。
我國的國家傳播能力,是指我國的各級各類傳播主體進行國家信息采集、生產、處理、傳輸等,并取得一定目標、成效的潛力,是新時代我國進行全球交流實力的集中體現,也是我國進行國家治理、參與全球治理的重要構成要素。我國的國家傳播能力是我國國家話語體系建構、綜合國力展示、國家形象改善的基礎之一,是我國國家話語權的重要組成部分。
國家傳播能力是各類傳播主體的基本素質,也是進行國際傳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由傳播主體的信息采集能力、信息生產能力、信息處理能力、信息傳輸能力、信息轉換能力、信息掌控能力、信息匹配能力、信息再生產能力等要素構成。國家傳播能力的強弱,不僅取決于媒體體系、媒體平臺的強弱,更取決于傳播主體的整體素質和整體能力,特別是國家的綜合實力。國家傳播能力不僅包括媒介符號的傳播能力,也包括實體的傳播能力。媒體傳播主要是媒介符號傳播,而像高鐵、航天、軍事、科技、教育等等,則是實體傳播。因此,國家傳播能力的建構,不僅要重視媒介符號傳播能力的提高,而且要重視實體傳播能力的提高;不僅要重視主流媒體國家傳播能力的提高,也應該重視民間國家傳播能力,也就是公共外交傳播能力的提高。
提升我國的國家傳播能力,包括國內傳播力和國際傳播力兩個部分。這兩者既有本質的差別,也有密切的聯系,是相輔相成的。在實際操作中,既要提高國內傳播力,更要提高國際傳播力,特別是區域傳播力、全球傳播力。既要提高主流媒體的傳播力,也要提高民間的傳播力;既要提高符號傳播力,也要提高實體傳播力。總之,提高國家傳播力的本質是提高我國國家傳播的國內外績效,強化我國的國家整體實力,強化我國的國家治理能力,增強我國在參與全球治理中的引導力,強化我國在國內,以及全球舞臺上的競爭力、話語權、話語效果。
總之,國家傳播能力是一個系統,是國家傳播的核心構成部分,涵蓋了國家國際傳播的方方面面,如講好中國故事,闡釋好中國道路,建構良好的國家形象;建構合作共贏的全球發展格局、全球文明格局;建構并完善中國的國家話語體系,完善我國的全球敘事體系等。國家傳播能力的提升需從戰略系統高度加以認識,加以操作,既要重視傳播主體隊伍的微觀建構,也要重視宏觀國力的整體提升。
我國的國家傳播能力經歷了不同的發展時期,也呈現出不同的樣態和特點。新中國成立后,改革開放前,我國的綜合國力較弱,在世界舞臺上的影響力有限,國際傳播體系不夠健全,國際媒體共同體建設緩慢。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國際傳播逐漸呈現出全球視野,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具有全球性的國際主張,并引領了區域性國際組織的建構。新時代以來,國際傳播逐漸呈現出全球化態勢。國家領導人傳播,特別是國家領袖傳播呈現出大國氣象,所提出的一系列主張、倡議引領了世界格局的走向。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傳播,特別是以高鐵、航天、船舶等為主的實體傳播產生了巨大的全球影響力。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國家傳播能力有了巨大的提高,取得了國際傳播的巨大成就。這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第一,是建成了覆蓋世界人口最多的、龐大的國際傳播體系,5G 等新媒體技術已推廣到多個國家。我國的國家媒體在近百個國家,特別是非洲國家落地,成為當地媒體重要的組成部分,服務于當地民眾,成為傳播中國文化、講述中國故事、闡釋中國道路的友好橋梁。
第二,經濟快速發展,多年來一直是引領世界經濟增長的引擎。國民經濟體量名列前茅,整體國力大大增強,實現了工業化,減貧事業成就令世界矚目,新冠疫情治理以及相關的國際援助感動世界。高速公路、高速鐵路、航空航天、船舶制造等等,構成了平面空間、立體空間交錯融合的媒介網絡。
第三,建構、完善了我國國際傳播的語言環境體系,在全球建設了上千所孔子學院、孔子課堂,建構了相對完善的公共外交系統。據國家孔子學院總部的有關報道,我國已在全球154 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548 所孔子學院,1193 個中小學孔子課堂,5665 個下設教學點。孔子學院現有中外專兼職教師4.67 萬人,各類面授學員187 萬人,累計面授學員1100萬人。[3]另據報道,在新冠疫情之前,我國每年的出國人次已經超過一億,相信隨著對外航路的恢復,這一數字將繼續增長,我國的公共外交傳播能力將不斷增強。
第四,建構了以領袖傳播為核心的、引領世界的中國國家話語體系,提出了一系列全球性的中國范疇,相繼提出了一系列中國方案、中國道路,比如“一帶一路”“人類命運共同體”“全球發展”“全球安全”“全球文明”等等,引領了全球話語體系建構的方向,成為全球發展的風向標。
第五,積極加入已有的全球化體系,不斷推陳出新,完善、擴展了新的區域性國際組織,比如上海合作組織、“金磚”國家組織等等。積極建構相關的國際金融體系,推動人民幣的國際化。這些都大大消解了霸權國家及其為首的集團組織對我國崛起的抹黑、阻撓和圍堵。
當然,盡管我國的國家傳播能力不斷增強,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仍存在一些不足,有必要不斷改善,不斷提升。比如,首先,我國在全球的整體實體傳播能力有待提高。目前我國的經濟發展速度和國民生產總值均居世界前列,但是,在許多具體領域,我們還需大幅度提高。與個別國家乃至集團的關系仍然比較緊張,意識形態和國家價值觀念差異較大,對抗激烈,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外交、能源、生態等諸多方面依然面臨國內外的諸多問題與挑戰。其次,符號或媒體傳播力有待強化,傳播成效亟須提高。缺乏比肩世界一流的媒體體系,時常受到既有國際傳播體系的打壓,傳播績效有限,亟待占領世界輿論高地。再次,民間傳播潛力有待釋放,比如網民、自媒體、資本媒體等等。
總之,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國家傳播能力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也尚且存在一些問題和挑戰。因此,鞏固既有成就,弘揚優良傳統,增強問題意識,強化能力建設,勇敢面對各種挑戰,仍然十分必要而迫切。
持續提高我國國家傳播能力,利用新的媒介技術,不斷構建完善新的全球媒體平臺,完善中國的媒體體系、話語體系和敘事體系,不斷改善中國的大國形象,回應全球關切,引領全球發展,是提升我綜合國力,特別是軟實力的硬核策略。這需要特別重視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應轉變、完善國家傳播的體制機制,完善既有的國際傳播體系,既要挖掘、發揮好既有體系的潛力,在以執政黨為傳播主體的基礎上,也要建構媒體領域中的“國家隊”。實際上,我國國家傳播的硬件系統已處于領先地位,目前十分迫切的是既要提高傳播隊伍的整體素質和整體能力,釋放其潛力,擴大其影響力,提高其戰斗力;也要提升各媒體的戰斗力。提高我國的國家傳播能力,其核心就是要提升我國進行輿論戰的核心戰斗力,在全球輿論戰、信息戰中敢于拼殺、善于拼殺,扛得住,打得贏。使國家傳播能力匹配于、服務于我國現代化全面高質量發展的迫切需要。
第二,應繼續強化領袖外交、政府外交,整合官方外交與民間外交,使之形成國家合力。在既有國際集團組織、新興國家集團組織以及國際、國內重大文化、商貿、外交活動中,適時發揮中國智慧,提供中國方案,滿足單一國家、區域國家乃至全球的核心信息需求,及時回應國際乃至全球關切,引領國際輿論、全球輿論,占領全球傳播的信息高地、道德高地。
第三,在新的區域爭端、全球變局中,在新的全球秩序中,找準我國國際傳播在全球傳播新秩序建構中的立場、站位,進一步加強與國際媒體的合作,特別是與國際一流媒體的合作,倡導并建設全球媒體命運共同體,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全球發展、全球安全、全球文明的發展。
第四,充分把握國際變局,把握我國的各項內政、外交情勢,深刻把握各種語境因素,加強一手信息獲取能力,提升第一時間的新聞信息采集能力,更多占有一手傳播資源,占領國際傳播的制高點。善于靈活設置話題與議題,運用好議程設置。及時引領全球話語體系風向,主動消解、化解、瓦解對我國的輿論抹黑現象,消解霸權國家對我國的圍堵、遏制、鉗制。
第五,樹立并強化服務當地受眾意識,創新信息產品,適時把握世界動向,服務全球受眾。區分不同受眾群體,分類施策,巧妙布局,定向傳播,精準傳播。此外,還應弘揚本土傳播傳統,通曉各國習慣,創新國際傳播策略。釋放民間智慧,引領公共傳播的意志,借鑒、傳承人類傳播文明。重視實體傳播與媒體傳播的匹配與協同,切實提高國際傳播的績效。
總之,提升我國的國家傳播能力是一個重大而迫切的命題,在過去的數十年中,我國的國家傳播能力在領袖引領、基礎夯實、隊伍建設、技術創新、智慧發揮等諸多方面已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成就。但是,面對新的世界變局和全球新秩序,我國的國家傳播依然面臨許多問題和挑戰,有必要持續不斷地開掘國家傳播能力的寬度、廣度和深度,使之更具有系統性、完整性、前瞻性,更好地服務于我國的國家傳播實踐和國家的現代化進程,服務于我國的全面、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