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劍偉,通訊員 陳柯伶
2023 年1 月—9 月,廣西自然資源要素保障運行持續向好。全區核發建設項目用地預審與選址意見書573 件,面積1.45 萬公頃,同比增長31.11%。獲批準建設用地面積1.48 萬公頃,其中獲國務院批準建設用地面積8 927.93公頃,占比60.20%。國有建設用地供應總量2.51萬公頃,同比增長54.88%。各項指標排名全國前列。
不斷增強的自然資源要素保障能力,持續推動著廣西重大項目建設快速發展。2023 年前三季度,廣西重大項目累計完成投資3 879.8億元,占全年目標任務的77.6%。全區綜合交通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1 813.26 億元,總量預計位居全國第三位、西部省區第二位。
2023 年廣西重大項目建設實現滾動接續,統籌推進重大項目2 900個,總投資約5萬億元,較2022 年增加4 900 億元,增幅近10%。
廣西通過不斷優化完善要素保障支持政策,強化重大項目要素保障力度,促進重大項目進入全面開工建設快車道,推動項目快開工、快落地。
2023 年4 月,廣西自然資源廳會同廣西發展改革委、廣西交通運輸廳聯合印發《2023年重大項目用地保障方案》,梳理了380 個年內有用地需求的重大項目作為2023 年重點服務保障重大項目,重點推進用地報批前期各項工作,先后指導平陸運河工程建設用地、新建黃桶至百色鐵路(廣西段)和環北部灣廣西水資源配置工程項目建設用地預審,并獲得自然資源部批復。
2023 年8 月,廣西自然資源廳和廣西交通運輸廳聯合印發《關于積極做好重大交通基礎設施項目自然資源要素保障若干措施》,從國土空間規劃支撐、整合優化前置技術審查、強化自然資源要素保障、改進優化用地審批和強化工作協同聯動等5 個方面提出了19 條舉措。該文件明確支持國家重大項目先行用地,允許分期分段報批用地,推行用地用林協同審批,規范“三改”用地和拆遷安置用地報批,以及優化項目劃撥用地程序,及時辦理項目用地相關手續,保障項目用地。
其后,廣西重大項目迎來開工高峰期。8 月—9 月共對接項目240 多項,涉及項目總投資約4 300 億元,單月開工項目數量分別為33 個和50 個,分別比7 月的開工數增加8 個和25 個。
截至9 月底,全區鐵路建設完成投資239.93 億元,完成年度任務的82.73%,同比去年增長22.18%。貴陽至南寧鐵路8 月31 日正式開通運營,新建南寧至玉林鐵路等9 個主要續建鐵路項目進展順利。
公路累計完成投資1 268.28億元,完成全年任務的75%。玉林至橫州、蒼梧至容縣等一批高速公路項目建設正在加快推進,預計至今年底,廣西高速公路總里程突破9 000 千米。
2023 年10 月,大藤峽水利樞紐灌區工程貴港片區項目獲批用地481.947 3 公頃。
大藤峽水利樞紐灌區工程項目總投資79.706 2 億元,其中貴港片區投資49.636 5 億元,建設明渠及渠系建筑物60 條、總長440.9 千米,配套建設高位水池、泵站、運行檢修道路等,總灌溉面積66 733.33 公頃。
工程項目面廣、線長、點多。在用地審批上,存在報批地類認定、征地報批前期工作、永久基本農田補劃、耕地占補指標落實、生態保護紅線認定意見等諸多難點、堵點問題。
貴港市自然資源局負責人介紹,該灌區工程能在短時間內得到自然資源部的批復,他們主要采取建立“項目業主+行業主管部門+自然資源部門”三方聯動機制、多次召開項目用地協調推進會、實地服務指導等綜合舉措,精準協調解決項目的用地審批難點。
<<<大藤峽水利樞紐 王亞/攝
大藤峽水利樞紐灌區工程用地報批的“三方聯動”保障方式,是廣西自然資源要素保障貫徹落實聯動協同機制的一個縮影。
截至目前,廣西已建立重大交通基礎設施項目用地“三方聯動”和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用地要素保障協同工作機制,通過聯席會議、項目服務、聯合監管、定期調度等方式,推進用地審批的前期工作。
廣西自然資源廳負責人說,聯動協同機制對用地保障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做到“快收集、快研究、快解決”,落實好主體責任,形成合力加快重大項目用地組卷報批速度,為重大項目落地保駕護航。
2023 年前三季度,廣西定期開展區、市、縣三級聯動重大項目開工活動,推動中石油廣西石化煉化一體化、環北部灣水資源配置工程等373 個重大項目實現開工,總投資超4 600 億元。
2022 年,賀州市引進的廣西長鴻生物降解母粒產業園項目總投資30 億元,規劃用地34.33 公頃。該產業園項目從2022 年12 月15日簽約落戶,到2023 年3 月9 日用地摘牌,不到3 個月就完成了用地報批等程序,且從摘地到開工建設僅1 個工作日,成為廣西“交地即交證”“供地即開工”的用地報批新樣板。
賀州市跑出項目審批效率“加速度”。2023 年1 月―8 月,賀州市共落實新增建設用地指標1 366.67 公頃,同比增長476%,獲批用地1 193.33 公頃,位居廣西前列;供應土地面積800 公頃,同比增長96%,有力保障了30 多個重大項目順利落地。
賀州市自然資源局負責人表示,用地報批取得較好成績主要基于兩個原因:一是賀州市自然資源局率先實施投資工業項目“用地清單制”,組建重大項目服務專班,實行“一個問題、一名牽頭領導、一個跟蹤服務聯系人、一系列解決問題措施”的工作模式,為項目加快推進掃清障礙。二是實施審核制度改革。規劃設計方案審查時限由40 個工作日壓縮到25 個工作日,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辦理時限由正常的5 個工作日壓縮到3 個工作日。2023 年上半年,賀州市審批規劃設計方案64 個,驗收項目55 個,單體驗收21 個。
賀州市審批效率的加速提升,折射出廣西自然資源廳在建設項目用地預審機制的變化。
2023 年初,廣西自然資源廳印發《重大項目用地保障攻堅行動工作方案》,成立攻堅行動指揮部,將410 個重大項目納入用地保障攻堅行動任務清單,配套用地審批“容缺受理”等11 條針對性保障措施,建立與各設區市的聯系協調機制,采取集中調度、上下聯動等方式,開展重大基礎設施和重點產業項目用地攻堅。
廣西深入實施重大項目用地“三方聯動”和“分級分類”等服務保障機制,主動靠前開展上門服務,加快推進用地審批前期工作,開通重大項目用地審批綠色通道,即到即審。2023 年以來,自然資源廳累計赴設區市和區直部門上門服務重大項目347 個。
<<<2023 年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用地保障座談會現場 蒙福運/攝
玉林市在強化建設用地審查報批“三級聯審”制度的基礎上,開通重大項目審批綠色通道,全力做好項目用地保障工作。2023 年前三季度,玉林市建設用地批次已獲批22 個,涉及用地總面積為926.67 公頃,保障了高鐵綜合交通樞紐中心綜合體建設項目、鋰電新能源材料一體化智能制造基地項目、玉林龍潭產業園區白平污水廠及配套管網工程、岑溪—大新公路玉林至橫縣段項目(玉林段)等一大批項目用地需求。
2023 年廣西自然資源廳還積極探索空間要素保障新路徑。以大興調查研究之風為契機,利用“運用自然資源政策助力實施鄉村振興”年度重點調研,梳理形成16 項問題清單,研究制定強化村莊規劃編制實施助力鄉村振興若干措施,破解鄉村振興項目用地審批難題;以開展“改革攻堅提升年”活動為契機,統籌推進混合產業用地供給試點、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礦產資源管理等改革,不斷提高自然資源要素保障效率。
2023 年10 月,廣西自然資源廳啟動為期1 年的混合產業用地供給改革試點工作,探索通過多用途混合利用、工業用地功能兼容等模式開展產業用地混合供給,旨在適應產業園區“產學研”高度融合的發展趨勢,優化產業用地供給,保障新產業新業態發展用地需求,提升土地綜合利用效益。試點工作在南寧、柳州、北海、防城港4 個設區市開展。
重大項目是擴投資、調結構、穩增長、增后勁的關鍵。2023 年以來,廣西自然資源廳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對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作出的戰略部署,不斷增強資源要素保障能力,助力重大項目建設進入“快車道”。廣西自然資源廳將進一步建立健全重大項目用地全周期服務保障機制,扎實推進重大項目用地保障攻堅行動,切實保障重大項目投資用地需求,在推動邊疆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上展現更大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