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童,李巖,柳聚鵬,易建強,馬龍,魏雄飛,霍少文
(1.蘭州工商學院 甘肅 蘭州 730000;2.核工業西南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四川 成都 610000)
鄉村旅游是旅游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手段,在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城鄉融合發展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1-2]。把鄉村旅游高效能發展融入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按照加強文旅融合、促進鄉村發展、提升鄉村消費、助力鄉村振興的思路,應努力發展鄉村旅游,鄉村旅游不斷孕育著蓬勃的新希望,為鄉村經濟發展指明了新的道路[3],而在鄉村旅游業發展和建設過程中,應該立足地方特色、緊扣鄉村文化[4],本文以甘肅省高灣鎮的土坯房為對象,分析了土坯房的主要建造過程,列舉了主要部位經過幾十年的沉淀表現出來的質量通病,為后期如何改善土坯房屋的耐久性,提高其使用年限做好基礎,以保持并傳承土坯文化。
土坯房的建造主要包括地基處理、基礎施工、土坯預制、墻體施工和屋面施工,其中耗時最長的是土坯預制和墻體砌筑,而質量問題最嚴重的也是土坯砌筑的墻體。
在農村土坯房問題中,土坯問題是最根本的,也是最基礎的,首先是土坯成型,在土堆中調好含水量,常用的處理方法是提前一天在土中灑水,經過一夜蒙料后,能達到最優含水率的范圍,然后將模子置于堅硬的地面上,拼接好試模,同時要注意豎直度和垂直度,以達到外觀尺寸的要求。然后在試模中撒入少許干土樣,起到便于脫模的效果。將濕土樣倒入試模中,用腳跟部位在試模的四個拐角處踩踏一下,以保證角部不會出現脫落、松散、崩塌等現象,然后將試模上部多余的土用腳刮去,用腳掌面將土樣整平處理,刮去長邊上的土樣,再用擊實錘擊實,擊實時堅持先兩邊后中間的原則。擊實完成后,取掉卡扣,卸下模子,輕輕將土坯搬起,沿條面方向置于平整的地面上自然晾干。在成型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土質含水不均勻,模子拼裝不垂直,拐角踩踏不到位,土樣數量出現偏差大,擊實功欠缺,脫模和搬運過程中有質量損失現象等問題,在自然養護過程中也會出現土坯裂縫甚至有缺棱掉角現象,如圖1所示。
圖1 土坯缺棱掉角Fig.1 Missing edges of adobe
土坯房屋的基礎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夯土基礎,另外一種是圬工基礎。夯土基礎是土坯房屋甚至土房最開始采用的基礎,按照條形的布置方式,人工開挖出寬度在0.7m-1.2m之間、深度約0.8->2.0m的條形溝槽,采用原狀土用夯土錘進行夯實,夯實時一般采用先兩邊后中間的方式,夯錘下落高度一般根據夯擊者個人身高和夯擊土的要求自由提升和下落夯擊,還有一種夯土采用的是灰土,最常見的是三七灰土,將石灰和含水量適當的土混合均勻,依然采用夯擊的方式擊打密實,后者比前者基礎更加牢固,尤其在房屋進行重新修繕時候對基礎二次開挖時這種現象更加明顯,從無側限抗壓強度的數值來看,強度能提升2-7倍。夯土基礎在土坯房中表現出的問題主要是基礎的沉降引起的開裂和基礎的水破壞兩種。其中開裂主要是由沉降引起的,由整個房屋在長期自重作用下導致基礎承載能力失衡,引起基礎出現裂縫,在我們調研的對象中,只出現了一種寬度約在5-10mm之間的一種情況;另外一種是由水破壞引起的,這種破壞主要原因還是黃土的耐水性比較差,黃土的軟化系數基本接近于0,由于其在水中失去強度,亦不能承受上部結構的荷載,因此會引起房屋質量問題,如圖2所示。對于圬工基礎而言,有兩種形式,一種是磚基礎,另外一種是塊石基礎。圬工基礎的形成多數是用水泥砂漿砌筑而成的,其質量問題主要有地基下沉引起的豎向裂縫、磚的鹽析現象和砂漿強度較低三種。如果地基處理深度不夠、方法不當都能引起其承載能力較低,從而引起圬工基礎沉降,導致基礎裂縫形成;對于常見的磚砌體而言,由于磚自身質量存在問題,經過長期自然因素作用,導致磚材料表面鹽析現象越來越嚴重,質量損失越來越大,引起基礎承載能力降低甚至會出現房屋部分傾斜現象;砂漿強度低也是常見原因之一,對于農村自建土坯房,節約成本也是普遍問題之一,會出現自我“偷工減料”現象,在修繕過程中采用所謂“過期”的水泥,且水泥用量不夠、砂含泥量較大等原因都會使得砂漿強度較低,從而降低圬工砌體的強度和承載力,如圖3所示。
圖2 素土基礎Fig.2 Plain soil foundation
圖3 圬工基礎Fig.3 Masonry foundation
土坯房的墻體質量主要取決于土坯本身,而墻體的砌筑方法有四種,分別是丁砌法、順砌法、丁順組合法和其他法。丁砌法主要有平丁、立丁和組合丁;而立丁砌筑比較常見,也有采用平丁和立丁組合砌筑的,順砌法有三種,分別是平順法、立順法和組合順法,順砌法最常見的是平順和立順砌筑;丁順組合法主要包括平丁立順法和立丁平順法兩種;其他法最常見的是土坯頂面豎直向下,條面外露,大面用泥漿粘結的砌筑方法。墻體最常見的質量問題是墻體開裂和土坯脫落兩種,如圖4所示,墻體開裂主要原因是地基下沉和泥漿縫脫空兩種,土坯脫落主要是由環境因素長期作用導致土坯內部黏聚性變差,出現質量損失嚴重的現象。
圖4 墻體裂縫Fig.4 Wall cracks
土坯房屋面最常見的形式有兩種,一種是瓦屋面,一種是泥屋面。瓦屋面是用土將瓦鋪砌在屋面結構層表面上,也有用泥漿和水泥砂漿的,但通長采用濕土鋪砌,鋪砌時采用自下而上的順序,同時也要保證搭接長度,而且也有對縫的要求,做到縫渠豎直、脊線分明。這種屋面優點是便于排水,屋面使用年限較土屋面久,外觀也較土屋面優美,缺點是成本高,隔熱性能較差。泥屋面是采用泥材料將其抹于屋面結構層表面上,形成一定坡度,起到保護屋面結構層和排水的作用,這種泥俗稱“房泥”,施工時主要采用抹摱的方法,多數情況下會在泥漿中加入稻草、秸稈或小型麥衣子,起到約束其不變形、不開裂的作用。屋面存在的質量問題主要表現在泥屋面上,在風、雨水、雪、光照、低溫、熱量等綜合因素作用下,泥屋面會逐漸出現表層溜塌、坑凹等現象,長期作用會導致屋面結構層破壞甚至漏水現象,因此這種屋面通常每隔幾年都會補房泥,以保證入住安全。
土坯房的裝飾比較簡陋,不管是墻內面還是墻外面,通常會采用摱泥的方法,墻體抹面用的泥比屋面的要稠一些,同時也會加入一些農業廢棄材料以改善其使用性能,摱泥的作用主要有兩個,其一是為了保護土坯,避免受環境因素出現缺棱掉塊、脫落等現象,其二是墻體摱完泥后有一定的視覺美。這種摱泥出現的質量問題主要有裂縫、脫落兩大類。裂縫的形成主要是土坯墻體上的反射裂縫,因墻體產生裂縫,將這種裂縫反射到摱泥層上,解決的辦法就是查找根本原因,而不能只單純的處理表面。產生脫落現象的主要原因是與土坯粘結性不好、水損壞現象嚴重等。這種裝飾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延長土坯墻體的使用壽命,如圖5所示。
圖5 裝飾面脫落Fig.5 Decorative surface detachment
除了上述主要因素之外,還有一些因素也能導致土坯房出現質量問題,例如地震作用、昆蟲鳥類作用(如圖6所示)、居住破壞作用和環境因素綜合作用等。這些因素對土坯房的破壞程度和可能性不盡相同,有些可能會導致劇烈性破壞如地震,有些產生的破壞小但結合其他因素可能也會產生較大破壞,例如老鼠打洞,對土坯房結構破壞較微,但如果受到大雨甚至流水的影響,這樣的破壞顯然是不可想象的。
圖6 土坯墻生物破壞Fig.6 Biological damage of adobe walls
綜上,土坯房屋在建造過程中自身會顯現出一些引起質量問題的因素,從結構組成來講主要包含地基、基礎、墻體和屋面等,此外還包含裝修和生物群帶來的質量破壞和質量問題,這些問題是值得我們關注的。
為了加速鄉村經濟建設,促進鄉村旅游發展,提高鄉村游的品質,發揚歷史文化在旅游業中的作用,對土坯房的建造過程進行詳細研究,列舉出了六個影響土坯房屋質量的因素,對土坯房的質量缺陷和質量通病診斷總結,為今后土坯房屋的改良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