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婧雯 (江蘇省如東高級中學)
進行地理智慧課堂構建,首先要依托地理這一學科的特點,明確智慧課堂對于地理學科的教學意義。智慧課堂可以將課堂教學數據化,通過數據分析明確學生的各方面特質,從而分析地理知識教學的規律,促進學生的地理課堂學習效率提升。
在“地球的圈層結構”這一節教學中,學生要學習到與地球的不同圈層相關的知識,此時教師可以利用智慧課堂平臺為學生出題,基本的題目按照知識相關內容分為地殼、地幔、地核三部分。在這三部分中,問題又分為概念問題、探究問題、應用問題三個模塊。例如針對地核相關知識,學生要回答地核的位置、地核的組成物質、地核的基本特點等問題,通過回答這些分類問題,智慧課堂平臺將學生的正確、錯誤情況準確的記錄下來,這樣教師在查閱時就可以通過數據發現這部分知識的習得率,通過這樣的數據就可以分析出學生的學習規律,從而實現教學方法的改進。
通過數據化的分析,教師可以明確智慧課堂在哪些方面對學生的學習提供了顯著的輔助作用,從而以數據為基礎進行教學手段的改進,為學生的地理知識學習提供更加專業和對口的指導,促進學生的地理知識學習智能化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建設智慧課堂,還可以精準地對學生的問題進行診斷。在以往的教學中,學生個體的行為往往掩蓋在集體結果下,教師對學生個體上存在的問題不能進行及時的診斷,而學生也往往對這些問題不自知。而智慧課堂往往可以精準的診斷出學生的問題,通過將學生的學習過程準確完整的記錄在系統中,可以有效地促進學生問題的改進。
在“地球的演化”這一節教學中,學生要學習到與生物世紀相關的知識,教師在智慧課堂平臺中為學生設計出一系列問答題,讓學生通過書寫答案實時提交對問題的回答,例如教師可以設置:“世界上最早的生物紀元是什么?它有哪些特征?”要求學生將兩個問題分開書寫,學生書寫完畢后,教師可以了解到學生書寫的答案中存在的錯誤,并分析錯誤原因是知識的記憶有問題還是知識的理解出現了錯誤,針對學生的錯誤類型,教師可以精準的通過實時查看每位學生的答案實現問題的診斷。
精準化不僅僅是指對學生問題分析的診斷十分精準,教師還可以在智慧課堂中針對學生的問題提出精準的解決策略,從而幫助學生改進相關的問題,從而有效促進學生的地理知識學習,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地理知識,完善知識體系。
個性化是指智慧課堂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多種學習模式和方法,完全符合學生當前的心理特點和需求,讓學生通過個性選擇完成相關任務實現地理知識的學習,這主要通過智慧課堂平臺中的在線交流功能實現。通過有效地溝通和交流,學生能夠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教學方式進行學習,有效促進了學生地理知識學習的效率的提升。
對于腕表而言,硅材質這一非鐵磁材質經特殊處理,擁有極高的回彈性,盡管硅材質游絲的粗細僅為頭發的三分之一,但其持久的韌性可令腕表保持非凡的精準度。對于消費者而言,硅材質游絲不僅令腕表運行免受磁場干擾,同時也擁有卓越的抗震性能。
在“流水地貌”這一節教學中,學生要學習到與流水作用相關的知識,教師可以為學生設置不同的教學任務和方法,讓學生進行在線交流。在課外完成作業階段,教師為學生設置多種任務類型,有繪制河谷剖面圖這類動手作業,有問答題、選擇題這類知識性作業,還有拍攝河谷照片這類實踐性作業。學生此時就會依據自己的個性進行選擇。在選擇完作業后,學生會在完成過程中不斷交流,如分享自己繪制的圖片讓其他學生進行比對,從而發現其中的錯誤,也可以分享自己的照片、自己的答題情況等和其他學生與教師實現有效的交流。
個性化對于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在這一階段,學生往往具有較強的自主意識,因此教師提供不同的學習任務,利用在線交流功能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展開指導,可以有效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意愿提升,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地理學習效率,讓學生的自主意志在學習中發揮主要作用,這對于課堂翻轉和互動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以上三點就是構建智慧課堂的主要意義,通過改進教學方式讓地理教學數據化、精準化、個性化,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地理知識學習效果和學習興趣。
智慧課堂是一種以在線平臺為主導的教學課堂,基于在線平臺的數字特點,筆者在此對智慧課堂的基本模式做出探討,通過實踐的方式將智慧課堂落實在行動中。智慧課堂的教學模式主要有翻轉、探究、互動三種,翻轉模式是指教師讓學生成為知識學習的主人,在智慧課堂中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讓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發揚。
在“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這一節教學中,學生要學習到與三種地貌類型相關的知識,此時教師可以在智慧課堂平臺中為學生準備一定的素材并對學生說:“我們這節課要進行一下課堂的翻轉,大家通過觀看我們的文字和視頻、圖片素材,找出與三種地貌類型相關的問題,大家提問老師來回答,看看和大家心里的答案是否一致。”學生此時就會開始自主學習教師提供的素材,并思考“喀斯特地貌是怎么形成的?主要分布在哪些區域?是由于什么作用和反應?”此時教師就可以給出自己的正確答案讓學生進行比對,從而實現認知的矯正。
這種翻轉課堂的模式,可以利用話題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在探究和學習中實現地理知識的積累,從而有效完成對課本知識的理解。翻轉模式確立了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這能夠有效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促進學生的地理知識學習效率提升,幫助學生建立對于地理知識學習的信心。
探究模式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提供關聯的具有邏輯性的問題不斷引導學生,讓學生不斷針對知識內容開展探究,深入到知識的內核和本質中進行研磨,從而實現對知識的全面掌握和深刻理解。教師的引導和問題對于探究模式的構建具有重要作用,要讓學生一步步深入開展探究直擊知識深處。
在“地球上的大氣”這一節教學中,教師可以不斷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探究。首先教師詢問學生:“我們的大氣一共分為哪些基本層級?”讓學生形成整體的探究脈絡,學生此時就會梳理出對流層、平流層、高層大氣三個模塊。其次,教師沿著這一邏輯繼續深入:“平流層內具體有哪些成分,具有何種特點?”學生此時就會開始深入探究,針對平流層的相關知識進行探索,發現平流層內臭氧的含量十分高,形成了一個臭氧層。最后教師繼續沿著邏輯深入:“這一臭氧層具有什么作用?”學生此時進一步深入,發現臭氧層可以反射太陽輻射,是保護地球不受強烈光照侵害的主要物質,這樣就實現了知識的深入探究。
進行深處研磨可以讓學生全面、貫徹地參透知識的內涵和奧妙,讓學生將地理知識的精華全方位吸收,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在構建探究模式的過程中要不斷用關鍵問題為學生提供信息和探究思路,讓學生通過一個個問題將知識剝繭抽絲,實現對相關地理知識的有效學習。
互動模式是指智慧課堂要以充分的互動為矛,破除學生學習道路上的困難,教師不僅要開展師生之間的互動,更要讓學生之間開展有效且充分的互動,引導學生在互動中討論相關知識點,實現學習障礙的解決和破除。通過互動模式的建立,學生能在交流和討論中碰撞出思維的火花,實現地理思維能力的迅速增長和進步。
在“大氣受熱過程”這一節教學中,學生要學習到與大氣的作用相關的知識,此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針對“大氣對太陽輻射的作用”這一話題進行互動討論,讓學生在辯論中實現知識的積累。教師首先在智慧平臺發起話題,讓學生踴躍陳述自己的看法,有的學生提出大氣對太陽輻射具有削弱作用,絕大多數太陽輻射都被反射和散射出去,而有的學生則提出大氣還對太陽輻射具有吸收作用,例如水汽和二氧化碳可以吸收紅外線,部分學生還提出了大氣不僅可以阻擋太陽輻射,還可以保護地球,具有保溫的作用。通過一系列的互動爭辯,學生之間就能夠產生思維火花的碰撞。
互動模式的構建需要教師的引導,教師可以拋出問題讓學生進行爭辯,爭辯同樣是一種讓學生思維碰撞的有效途徑,學生在辯論中各抒己見,教師可以充分了解到學生內心的真實想法,通過辯論了解學生的知識掌握狀況,從而學生在互動和抒發意見的過程中有針對性地改進教學策略。
構建智慧課堂需要一定的策略和方法,筆者認為應該根據學生需求進行方法和策略的選擇。教師在地理教學過程中首先要讓學生理解的就是人地協調觀念,這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讓學生進行差異信息的比對,從比對中發現促進人地協調的方法,從而實現智慧課堂的有效構建。
在“水循環”這一節教學中,學生要學習到與水循環的相關知識,此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針對干旱地區和濕潤地區的水循環過程進行比對。通過智慧課堂中展示的資料,學生發現干旱地區水循環中的降水往往不是來自本地,本地區基本無水源可以參與水循環的過程,因此降水主要來自水汽輸入,而又由于深處內陸無法接收到大量的海洋水汽,因此這一地區的氣候一直較為干旱;而濕潤地區則不同,水汽蒸發和輸入都較為充足,此時學生就理解了水循環的基本過程,同時形成了節約水資源的人地協調觀念。
進行信息的比對可以讓學生發現知識之間的關聯,從而總結出正確的促進人地協調的方法,既能讓學生積累地理知識,懂得分情況進行知識的應用,又可以讓學生實現邏輯能力和關聯能力的積累和培養。
電子地圖是當前最前沿的教學手段之一,在智慧課堂中應用電子地圖也是必要的策略和方法之一,這主要是滿足了發展學生綜合思維的需求。教師應當在教學過程中熟練使用電子地圖進行教學,讓學生能夠從電子地圖中了解到豐富的地理知識,讓學生通過多方位吸收知識從而進行綜合思維的培養。
在“主要植被與自然環境”這一節教學中,學生要學習到與植被相關的地理知識,此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使用電子地圖觀察不同地區的植被。電子地圖的特點就是可以隨意縮放大小。學生首先將視線集中在我國境內,發現我國存在多種植被類型,有溫帶落葉闊葉林、亞寒帶針葉林,還有亞熱帶常綠闊葉林。通過使用電子地圖,學生能夠清晰地觀察到我國的豐富植被,甚至是某一個特定地點的樹種,同時電子地圖中還會提供氣候等特殊的信息,這樣可以讓學生綜合所有信息進行思考,想到氣候和植被之間的關聯。
活用電子地圖不僅僅可以提升教學效率,同時可以讓學生習得電子地圖的使用方法,從而讓學生在電子地圖的使用過程中更加得心應手,在課外生活中也能夠自覺使用電子地圖進行知識的探索,讓地理知識的學習不僅僅存在于課堂,而是將學習和生活相結合,培養良好的學習觀念。
地理是一門來源于實踐的學科,所有的地理知識都是人們在生活中總結出來的規律和經驗凝結而成的,因此開展地理教學構建智慧課堂,教師必須讓學生參與實踐活動,在實踐中親身感受地理知識,這同樣是地理教學的主要需求之一。為此教師可以為學生模擬某區域的地理情境,讓學生通過情境參與實踐活動。
在“海洋與人類”這一節教學中,學生要學習到與海洋資源相關的知識,此時教師為學生設置模擬情境:“海洋資源是我們人類生存的重要資源,大家的生活都與我們海洋中的資源息息相關,大家在課外開展實踐活動,在生活中尋找我們人類利用海洋資源的場景,撰寫相關的調研報告在課堂上進行講述。”學生就會在生活中尋找相關場景,并想到海洋中的生物是常見食物,于是便會去到農貿市場拍攝與海洋中的魚蝦蟹類相關的照片。海運也是人類常用的運輸方式,于是學生就會前往碼頭、海港等地進行調研,學生還意識到海洋中具有豐富的礦產資源,于是就會從網上搜索海上油井相關的圖片。在學生調查完后,最終將自己的調研報告在課堂上進行匯報,這樣就實現了實踐活動的參與。
模擬區域情境可以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受,從而能夠引導學生深入到具體的情境中進行知識探索,幫助學生實現知識的習得。以上三種構建智慧課堂的方法能夠有效促進學生深入智慧課堂中進行探索,幫助學生將知識的學習轉化為有趣的探索過程。
信息時代信息技術傳播手段和工具的發展對當前地理教學提出了開放、多元、自由的新要求,智慧課堂的構建便是應時代而變動的具體體現通過打造地理智慧課堂,有效提升學生地理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地理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