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日益
中醫養生有“四季五補”的說法,也就是說,春要升補,夏要清補,長夏要淡補,秋要平補,冬要溫補。“平補”是一種循序漸進的進補方法,主要遵循“補而不峻”“防燥不膩”等原則,用甘平和緩的方式滋養身體。秋季合理進補,既能及時補充機體在夏季的消耗,又可緩解“秋燥”等不適。
秋季宜選太子參、沙參、黨參、枸杞、麥冬、天冬、玉竹、茯苓、黃精、石斛、生地等平性藥材進補,以益氣滋陰、宣肺化痰。紅參、鹿茸、鹿角膠、熟地、當歸、黃芪等難以消化吸收,增加腸胃負擔的溫性滋補藥物不宜多吃。藥物“平補”應該注重辨證施治,因人而異,虛則補之,不虛不補。如果有需要,應在專業中醫師指導下進補,避免因盲目用藥導致藥不對癥、虛不受補。
藥物進補更適合體虛久病的人群。對身體健康的人而言,多食用味性平和,具有生津潤燥功效的食物,就能起到日常保健的作用。部分體質虛弱,患有基礎病的慢性病人群,在醫生的指導下,將藥補和食補相結合,可有效緩解病情,減輕癥狀。
在肉類食物中,鴨肉滋陰養胃、健脾補虛,符合秋季“宜涼忌溫”的進補原則。牛肉滋養脾胃、益氣生血,蛋白質含量高,而且性質偏涼,適合體質虛弱、中氣下陷的人群在秋季食用。鴿肉補腎益氣,甲魚滋陰補虛,均是腎氣虛虧者的秋季食療佳品。海參具有補腎益精、養血潤燥的作用,腎虛、貧血、腸燥便秘和肺部疾病患者不妨適當食用。此外,還可多吃點黃花魚、銀魚、鯧魚等魚類,起到養血滋陰、補脾益腎、利水除濕的作用。但鰱魚、鱔魚等味甘性溫的魚類,在秋季要少吃。
除了肉類,不少植物性食物性質平和、滋陰潤肺,如山藥、百合、花生、板栗、小米、扁豆、薏苡仁、芡實、蓮子、黑芝麻等也是秋季進補的佳品。您可以根據自身需求適當加以選用。脾胃虛弱、消化不良者,不妨搭配制作成芡實山藥粥、蓮子薏米粥,既容易消化吸收,也能發揮健脾養胃的作用。
新鮮的果蔬也是不能缺少的秋季美味。木瓜、蘋果、葡萄等水果能平補氣血、健脾開胃。蘿卜、西蘭花、冬瓜、絲瓜、苦瓜、秋葵、蓮藕、茄子等蔬菜可滋陰補氣、潤肺生津。適量選用新鮮果蔬有助于預防口渴咽干、皮膚粗糙、大便秘結等“秋燥”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