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慶紅
在現代教育理念的滲透下,核心素養的培育已經成為時代賦予教師的一項新課題,也是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應關注和研究的重點。小學語文單元作業的設計既要注重知識的積累,又要突出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這是當前課程實施中的關鍵環節。只有將二者有機結合,才能使整個課堂更加高效。小學語文教師在設計單元作業的過程中要注重創新作業設計的形式,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基礎,讓學生參與到單元作業設計中來。本文以單元作業為切入點,對如何設計小學語文單元作業展開探討,并提出一些具體的建議與策略。
一、小學語文單元作業設計的作用與價值
1.有利于教師了解教材編排體系,準確把握教學目標
通過單元作業設計,教師對教學內容與要求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能夠進一步清晰掌握教學目標與任務,進而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同時,教師還可以進一步強化其對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之間聯系及滲透的認識,從而形成一套完整而合理的教學模式,最終實現高效教學。
2.有利于減輕學生負擔,提高訓練的精準度
通過單元作業設計,教師能有效把控學生完成作業的效率,均衡作業次數,提升學生的練習水平,提高作業的針對性,改變沒有目的的題海戰術,以切實促進“雙減”工作的落實,減少學生學習的壓力,同時也能提高學生在今后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與積極性,讓學習效果事半功倍。
以單元為目標設計的小學語文作業大大減輕了學生的作業負擔,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又可以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真正實現減負增效,是一種新型且高效的教學方法。因此,教師有必要加強對單元作業設計的重視,做到有的放矢。
3.切實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與內涵
系統的單元作業設計不僅能豐富學生學習內容、激發學習興趣,還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點,并應用于實踐,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同時能夠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思維方式及習慣,成為具有一定知識水平和技能的人。由此可見,單元作業設計對培養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意識有著非常積極的意義,能全面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與自身內涵,真正達到素質教育的目標要求。因此,教師在教學時可根據自身教學特點制訂合理的計劃,以確保教育教學任務的有效完成。
二、小學語文單元作業設計的策略
1.積累語言材料,發展語言建構和運用能力
語言建構與運用作為語文綜合素養中最重要的表征,在語文核心素養中占據著重要地位,是學生提高語文綜合素養的最佳途徑。語言建構就是要讓學生用淺顯的話語建構出符合思維邏輯結構的完整語言體系,使學生能夠將簡單的話變成有深度的句子或故事,引導學生進行有效溝通與對話,在結構化語言系統中將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文字結合起來,并通過語言將這些內容表達出來。
語文這門學科包括聽、說、讀、寫四個基本內容,但目前多數小學語文教師忽視了學生的口語訓練,以致一些學生在文字運用上如魚得水,但其口語表達能力并不足以支撐其語言建構能力的提高和發展。鑒于這種情況,教師要把發展學生的語感作為首要教學目標,讓學生先積累大量的語言材料,再在具體的情境中去交流和表達自己的想法,逐步讓自己了解和掌握漢語語言使用的規律與途徑。
2.進行角色扮演,強化教學內容理解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角色扮演這一教學模式可以幫助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也是指導學生對作業內容與體系進行深度思考的關鍵。通過角色扮演,學生能夠真正地融入課堂,充分地感悟所學知識,能夠及時與同伴和教師進行互動交流,這對提升語文教學效果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師在單元作業設計中可以加入角色扮演,讓學生自行選擇適合自己的角色進行扮演,在角色扮演中獲得真正的鍛煉,加強自己對教學的理解,促進語文學科整體教學效果的提高。
3.設置激勵環節,調動課堂參與性
在進行小學語文作業優化及核心素養培養的過程中,教師要科學地設計教學激勵措施,促使學生能夠更加積極地參與到學習當中去,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及主動性。
就常規教學而言,部分學生對傳統語文課堂教學模式產生了一些抵觸心理。對此,教師可借助學生心理特點來設置一定的教學激勵環節,并通過設立獎項、頒發榮譽的方式來調動學生向上發展的熱情,使他們在競爭中相互合作,共同學習,增強自己及集體的榮譽感,全身心地投入到語文課堂教學中。這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還能增強團隊的合作意識。
在設計教學激勵制度時,教師可采用物質獎勵與精神獎勵相結合的辦法,以精神獎勵為主,以少量物質獎勵為輔,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使其在語文教學中獲得更大收益。
綜上所述,在核心素養的培養目標下,小學語文單元作業設計必須注重激發學生自主探索的興趣,強調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要注重突出教學重點和難點,確保有針對性地提高學生學習效果;要注意形式新穎且符合當前社會文化潮流,兼顧靈活性與可操作性,以適應新課改要求,保證小學語文單元作業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