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甘肅張掖肅南縣召開的河西片區民族縣畜牧產業勞模(工匠)創新工作室聯盟成立大會上,隨著肅南、天祝、肅北、阿克塞四個縣聯盟單位工作聯盟協議的簽訂,河西片區民族縣畜牧產業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聯盟正式成立。
此次工作室聯盟的成立,不僅為勞模工匠高技能人才搭建起了一個學習研討、技術交流、技術協作、資源共享、技藝切磋、聯合攻關、成果共享的平臺,而且將各工作室過去的“單打獨斗”“各自為陣”轉變升級為現在的“抱團取暖”“眾創發展”,并將以此為紐帶,整合資源、形成合力,建立畜間人畜共患病聯防聯控防控機制,通過開展及獸醫公共衛生“公益宣傳”、技能培訓、志愿服務等常態化活動,傳承勞模精神和工匠技藝,培養造就更多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人才,為河西片區民族縣的畜牧產業發展起到引領和促進作用。

日前,2023 年四川省工業和信息化技術技能大賽在四川信息職業技術學院開幕,這是四川工業領域第二屆技術技能大賽。大賽設置工業互聯網安全、工業大數據算法、區塊鏈應用、5G+虛擬現實開發應用、工業機器人技術應用、節能環保等19 個賽項,來自全省各企業、院校的1500 余名選手參與大賽角逐。各賽項設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和優勝獎,獲獎選手符合條件的,按照有關規定晉升相應職業技能等級。獲得單人賽項、雙人賽項第1 名的職工選手,經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核準后,授予“四川省技術能手”稱號,部分賽項優勝選手將代表四川省參加第二屆全國工業和信息化技術技能大賽。
值得一提的是,大賽組委會首次策劃舉辦全省數字工匠技能大賽,力爭發現和挖掘一批既能推動傳統工業與數字技術融合創新,又善于融合數字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升級的四川“數字工匠”。
近年來,南京建立勞模創新工作室督導制,選聘在業內有影響力的勞模創新工作室帶頭人為督導,發揮“大咖”帶頭作用,同時加強工作室之間的橫向交流,著力把勞模創新工作室打造成創新實踐的大家庭、創新活動的大舞臺,最終形成自主創新的大循環。
據介紹,南京市共建立市級勞模工匠創新工作室248 個、市級職工創新工作室272 個。聯盟的組建跨地區、跨行業、跨企業,覆蓋江蘇國防、電力行業的35 個勞模工匠創新工作室和1 個職工創新工作室聯盟,會聚勞模工匠創新人才,重點探索同性質企業、不同產品類型、不同企業文化和管理模式下創新工作室的合作與交流。
下一步,南京市將做精做好勞動和技能競賽,為產業工人創新發展搭建舞臺,切實加強對產業工人的維護保障,為產業工人創新發展提供動力,推動完善工會數字化建設,為產業工人創新發展建立新賽道。
近日,安徽省首家縣級工匠學院——肥西工匠學院,在合肥經濟貿易科技學校和縣工人文化宮掛牌成立。肥西工匠學院探索建立五種培訓方式:“訂單式”培訓,建立全縣產業工人職業技能發展需求庫,根據需求開展技能培訓;“上門式”培訓,開展“送培訓”下基層、進企業活動,把“培訓課堂”設在企業車間、班組;“孵化式”培訓,通過勞模工匠創新工作室,帶動孵化出更多“工匠型”人才;“套餐式”培訓,根據每一位職工的崗位及所屬工種,量身定制系統的培訓計劃;“交流式”培訓,組織技術骨干定期開展產業(行業)性技術交流會,共同探討、研究、解決本行業技術難題。
建成的工匠學院內有專門的理論教室、實訓基地、職工創新中心、工匠講堂,設置了7 個品牌專業,建立3 個實踐基地,精準對接肥西縣數控、智能制造等三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為肥西職工群眾提供理論和實操綜合培訓等服務。
近年來,吉林省總工會著力構建全周期職工技能提升培訓體系,推進“六新產業”工匠學院相繼落地。日前,吉林省新材料工匠學院揭牌暨首期培訓班開班式在中科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舉辦。新材料工匠學院將推動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提質升級,為吉林省新材料產業培養更多的技能人才。
據介紹,吉林省新材料工匠學院采用“省總工會+政府部門+培訓學校+龍頭企業+行業協會”五位一體合作模式,突出“院士帶工匠、工匠帶技工、技工帶學生”培訓培養方式,通過開展工匠人才培育、技術技能提升、職工創新創造等工作,激發廣大職工崗位成長和干事創業熱情。省總工會力爭把新材料工匠學院建設成為具有吉林特色、輻射推動全國新材料產業發展的工匠人才培養新高地,打造成為新材料產業技術創新成果孵化、展示、交流、轉化的新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