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濤
“輿商”即輿論情商,就是在互聯網輿論的大背景下,人們對新聞宣傳、輿情處置中素材選擇、尺度拿捏、分寸把握等方方面面的駕馭能力。全媒體時代,“處處都有麥克風、人人都是發言人”,官兵的人生觀、價值觀和行為方式受到復雜輿論環境潛移默化的沖擊和影響。增強全媒體時代宣傳工作能力,抓好官兵“輿商”培育,理應成為部隊思想政治建設的重要內容。
開放的社會沒有封閉的軍營。近年來,隨著媒體技術的快速發展,全媒體日益成為官兵須臾不離的新載體、新平臺、新空間。身處信息網絡變革潮流之中的官兵,受社會輿論的影響更加直接和廣泛,加強“輿商”培養愈發不可或缺。
一是適應時代發展的迫切需要。第51 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2 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67 億,互聯網普及率達75.6%,網民使用手機上網的比例為99.8%。這一數據表明,網民上網途徑基本實現了由固定端向移動端的轉換,我們已進入以智能手機為媒介的移動互聯時代。在移動互聯網中,信息傳播具有速度快、互動性強、全天候和全覆蓋等特征,官兵時刻處在各種傳媒觸角的影響和包裹下。只有具備良好的“輿商”,才能更好地認識傳播規律、掌握傳播技術,提高用網治網水平,過好網絡關、時代關。
二是塑造軍隊形象的客觀要求。新形勢下,官兵和媒體打交道越發成為常態。一方面,軍級以上單位紛紛開設微信公眾號、微博、抖音、快手等新媒體賬號,報道部隊動態,展示軍隊形象;另一方面,官兵在參加重大演習、維穩處突、搶險救災、軍民共建等多樣化軍事任務時,直面媒體采訪、被民眾圍觀的時機場合越來越多。官兵只有具備良好的“輿商”,知曉如何借助媒體發聲、如何避免負面行為等,才能在全媒體時代滿足媒體和公眾新聞關注的需要,塑造人民軍隊良好形象。
三是處置涉軍輿情的必備素養。涉軍內容作為互聯網上“自帶流量”、影響較廣的信息門類,一直以來都是網民關注的焦點。全媒體時代,涉軍輿情的來源更加隱蔽、傳播更加迅速、影響更加廣泛,特別是涉軍輿情的參與者越來越多,不僅有軍人、軍屬、軍迷,還有利用新媒體散布謠言、蠱惑人心、顛覆破壞的敵對勢力,使輿情更加復雜多變。廣大官兵只有具備良好的“輿商”,才能擦亮雙眼,識別敵我力量,辨清信息真假,深入分析輿情傳播規律,掌握輿情治理方法。
四是開展輿論斗爭的重要能力。全媒體時代,輿論斗爭已成為大國博弈的焦點。平時,敵對勢力采取歪曲抹黑、妖魔化宣傳等方式對我實施輿論攻擊,鑄魂與蛀魂、固根與毀根、立旗與拔旗的較量一刻也沒有停止,只有具備較高的“輿商”,才能對各類信息進行充分的識別、分析、評估,牢牢把握意識形態領域的話語權。戰時,如何改變敵方認知、爭取國際輿論廣泛支持、贏得政治主動,直接影響和制約著作戰進程,只有具備較高的“輿商”才能深刻認識把握輿論斗爭的戰法策略,在無形戰場上克敵制勝。
近年來,隨著網絡技術的創新發展,媒介業態的不斷融合,日常生活中反映輿情的媒介、表達觀點的聲音日益多樣化,極大地影響著社會輿論。面對全媒體時代新的特點要求,需要不斷學習新聞輿論知識、了解輿情傳播規律、提高媒介素養,但一些單位和個人也存在“輿商”匱乏的情況,暴露出一系列問題。
一是思想認識不到位。有的官兵認為自己離媒體很遠、與輿情不沾邊,對提高媒介素養、培養“輿商”敬而遠之;有的對媒體不夠重視,將媒體視為“典型宣傳”的工具、“形象工程”的載體;有的認為和媒體打交道、培養“輿商”是上級領導、宣傳部門的事,與己無關;還有的認為網絡是虛擬世界,網絡輿情是不良媒體和個人的“亂操作”和“瞎議論”,把輿情當成“洪水猛獸”,對輿情處置持反感、排斥、對立態度。
二是媒介應對不靈活。在多個單位調查顯示,相當一部分官兵對媒介的掌握僅限于低層次的基礎使用,對媒體產品的生產、媒體的運營機制、輿情爆發的原因和傳播的機理等知之甚少、認識不清;一些官兵缺乏媒介專業知識,不知道如何與媒體打交道,對媒體心懷警惕戒備,能躲則躲,接受媒體采訪時不能從容應對,不會講、不敢講、不愿講,語言不清、表達不力、神態緊張,一些不適當的言行被解讀成負面新聞卻不自知。
三是信息甄別不精準。當前,網絡已成為官兵了解信息的主要渠道,但網上的信息良莠不齊,有的官兵對一些“小道消息”“奇聞”“驚天秘密”興趣濃厚,經常在朋友圈轉發分享,給身邊戰友思想帶來沖擊;有的對敵對勢力精心包裝的有害信息缺乏應有的甄別能力,對暗含抹黑攻擊黨和政府、煽動炒作內部矛盾、造謠傳播涉軍信息的文章跟帖轉發、評論附和,成為敵對勢力的“幫兇”和“助手”。
四是宣傳報道不嚴謹。近年來,涉軍新媒體賬號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對于塑造軍隊和軍人良好形象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有的內宣外宣不分,刊發裝備翔實數據,發布指揮所或裝備的內部圖片,出現“拱手送密”現象;有的宣傳典型時違背人性和人情,比如“一心撲在工作上,妻子生小孩不回家”,讓受眾產生抵觸情緒;有的宣傳把關不嚴,比如引用領導人講話不全面不準確、引用名人名言不考慮時代背景等,出現政治性問題。
五是輿情應對不嫻熟。當前,網絡空間已成為人們生產生活的新空間,但有的官兵特別是部分領導干部,囿于傳統思想束縛,遇到網絡涉軍輿情時,首先想到的是靠“堵”和“捂”來應對,用“刪稿”“封號”來消除聲音;一些官兵缺乏輿情處置素養,應對輿情的知識能力、專業能力和技術能力欠缺;一些領導干部處置輿情時缺乏擔當,習慣往后躲往后拖,等待上級批示指示,錯過輿情處置黃金時間,甚至加劇負面輿情傳播擴散。
全媒體時代,官兵接觸網絡、接觸媒體、接觸輿情已成常態,不管是瀏覽網上信息、接受媒體采訪還是開展新聞宣傳、處置涉軍輿情等,都需要具備較高的“輿商”。為此,應重點突出五種能力培養。
一是敏銳的政策把握能力。全媒體時代,意識形態領域斗爭復雜尖銳,在官兵所需的各種能力中,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要深刻把握黨中央在關心什么、強調什么,什么是最需要堅定維護的立場,哪些是意識形態領域斗爭的重點難點,確保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能保持政治定力、防范政治風險、把準政治方向。要注意研究透“大勢”、把握住“全局”,自覺在大局下想問題、出主意、做工作。要熟悉輿論宣傳、輿情處置等方面的法律法規,做到“一口清”“問不倒”,把握正確輿論導向,嚴格按章辦事,始終做政治上的明白人、理論上的清醒者和工作上的“政策通”。
二是深刻的網絡認知能力。我們身處“萬物互聯”的時代,只有對網絡進行深刻的認知,才能有效指導工作實踐。要提高網絡素養,熟悉網絡操作基本技能,加強對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學習,避免成為時代的“局外人”與“落伍者”。要增強網絡思維,學習網絡信息傳播中議程設置、受眾心理等基礎理論,了解網絡輿情傳播規律。要強化法治意識,熟悉網絡法規和保密要求,依法依規用網上網,不觸碰網絡底線紅線,不該在網上說的絕對不說,防止網絡失密泄密。
三是理性的信息甄別能力。隨著全媒體技術的發展,日益復雜的輿論場不同價值觀念交鋒、不同意見主張對抗,沖擊著官兵的理想信念、使命意識和價值取向。要廓清思想迷霧,學會從良莠不齊的信息中判別真假,準確識別隱藏較深的輿論操縱,防止“偏聽偏信”“被輿論牽著鼻子走”等問題。要提高鑒別不良信息的能力,煉就一雙“火眼金睛”,對憑空捏造、偷梁換柱、“低級紅、高級黑”等信息透過現象看到本質。要自覺抵制政治謠言和灰色信息,不在是非面前態度曖昧,不對惡意炒作人云亦云,更不能對小道消息、過激言論津津樂道。
四是熟練的媒介運用能力。當前,網絡信息技術不斷進步,傳播領域變革不斷加深,給部隊教育管理帶來新的挑戰和機遇。要加強媒介認知,學習了解微博、微信、抖音、嗶哩嗶哩等移動社交媒體軟件的特點、功能、傳播途徑等基本信息,掌握直播、H5、VR、AR、AI、“元宇宙”等輿論宣傳形式。要加強媒介使用,熟悉信息采寫、編輯、制作、發布全過程,像熟悉手中武器一樣嫻熟自如地使用新媒體。要加強媒介應對,學習掌握接受采訪時的著裝形象、語氣姿態等注意事項,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和面對鏡頭的心理素質。
五是審慎的輿情處置能力。全媒體時代,涉軍輿情高位運行、話題多元、熱點頻現,如何正確認知、敏銳識別、有效引導涉軍輿情,給官兵提出嚴峻考驗。要密切監測輿情,通過“系統+人工”相結合的方式,及時關注網上涉本單位、本領域的輿情,通過碎片化信息見于未萌,提高輿情預警質量。要準確把握輿情演變規律,認清輿情性質,預判輿情走向,評估可能出現的風險,提出處置措施。發生涉軍輿情后,第一時間快研、快報、快辦、快處,牢牢掌握輿論引導主動權,有效化解輿情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