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鄉村產業發展服務中心 張博
鄉村振興戰略是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需要金融的大力支持。如何更好地發揮金融的支持作用,推動農村產業發展,實現鄉村振興,是地方各級政府當下需要思考的問題。
雖然國家在2021 年出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鄉村振興促進法》,該法對改進、加強鄉村振興的金融支持和服務給予了法律保障,但是細化的以農村金融促進條例形式的法律法規還沒有成型,農村金融立法有待進一步完善。
農村缺乏良好的信用環境,信貸抵押品少,造成農村金融信貸風險高,農戶很多時候達不到貸款條件,信貸風險較大。
農村信用社、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等僅在重點鄉鎮設立網點,中國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交通銀行等銀行幾乎不在農村設立網點,缺少直接為農村提供金融服務的機構。
農村信用社、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等面向農村提供的個人貸款產品、企業貸款產品較少,農戶信貸業務規模較小,農村金融供給非常有限。
黨的二十大報告對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出了重要部署,提供了路徑引領。報告提出要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健全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因此,河南省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中要引導更多金融資源和資金投入“三農”領域。
地方各級政府部門,特別是縣鄉兩級黨委和政府部門直接面向群眾,要著力強化農民的金融教育,改變思維觀念、提升其金融素養、建立其金融思維。縣鄉干部、駐村第一書記、扶貧干部及金融機構從業人員要借用抖音、快手等平臺加大宣傳力度,向農戶普及金融知識、操作技能和典型風險案例,增強農戶的風險識別與防范能力,努力引導農戶積極利用金融推進鄉村振興。
2023 年,農業農村部等五部委發布了《關于金融支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指導意見》,在加強農業強國金融供給等方面提出了具體要求。地方各級政府、金融機構需要結合意見,出臺可行的、符合當地實際的、能夠落地的政策措施。銀行業金融機構、保險業金融機構,特別是農村信用社、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農村商業銀行、農業保險公司、農業擔保機構等要拓寬農村金融服務領域,豐富金融產品,為鄉村振興提供可持續的金融支撐。
農村金融,“金”必不可少,但是重點在“融”上。農村金融機構、地方金融監管機構需要用金融科技、平臺經濟的方式,創新模式、方法、路徑,服務鄉村,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圍繞農業全產業鏈,立足于構建鄉村發展新生態,構建金融服務場景,為產業鏈不同主體提供綜合金融服務。地方政府部門、地方金融類企業通過金融賦能社會,可以實現金融大眾化,推動實現農民容易貸款、便宜貸款,助力社會利益的合理分配。
金融助力鄉村振興戰略,不僅需要資金的投入,還需要整合鄉村土地、人才、資本、技術、數據等生產要素,推動生產要素融合,持續釋放金融產品活力。金融機構可探索打造農戶小微企業信貸融資服務平臺,加大農戶生產經營性貸款有效投放,提升獲取金融信用的能力,助力農戶、農村企業、合作社等獲得貸款,得到金融支持。
各級政府部門、金融機構要加強信用信息歸集與整合,規范信用信息使用,建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信用檔案,構建區域內鄉村振興信用信息數據庫,提高農村金融服務效率。政府部門與金融機構之間、金融機構與金融機構之間應信息共享,節約成本,打通農業保險、扶貧補貼等數據,建立農戶數據庫,構建農戶信用評價體系。
增加金融有效供給,優秀的人才隊伍是基礎。各金融機構要高度重視縣域支行機構及人員隊伍建設,鼓勵新入行員工在縣域支行跟崗實踐,為有志從事鄉村振興的骨干開放綠色晉升通道。金融機構要發揮與地方政府、企業、農村合作社之間的聯動作用,打破傳統培訓模式,按照“項目+團隊”模式,以項目為帶動、以團隊為主體,協調各方力量,圍繞豐富農村金融產品、金融服務進行重點項目攻關,加強農村金融人才隊伍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