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濱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強化互聯網思維,利用互聯網扁平化、交互化、快捷性優勢,推進政府決策科學化、社會治理精準化、公共服務高效化,用信息化手段更好感知社會態勢、暢通溝通渠道、輔助決策施政。”這為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提出了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和公共政策發展的當代新命題。人類社會的發展,歷經了工業革命和信息革命,進入了數字化革命的時代。20世紀中葉以來,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和廣泛應用,使得信息傳輸和處理能力大幅提升,改變了人們獲取和傳播信息的方式,人工智能的演進發展,更是深刻改變了人們的生活,也對國家治理和公共管理帶來革新和挑戰。隨著互聯網運用普及和大數據等技術快速發展,國家治理正逐步從線下向線下線上相結合轉變,從掌握少量“樣本數據”向掌握海量“全體數據”轉變,這為推動治理模式變革、提升國家治理現代化水平提供了有利條件。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們國家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國實現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載體,是我國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途徑和最高實現形式。我國憲法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兩者均由民主選舉產生,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而國家行政機關、監察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都由人民代表大會產生,對它負責,受它監督。因此,通過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人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在國家政權運行中得以實現。可以說,人大工作的數字化發展,不同于一般意義上的政務電子化,它是在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進程中,堅持和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我國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數字化讓人大工作更加公開透明。公開透明是現代國家治理的基本特征,也是代表機關受人民監督的必然邏輯要求。公眾通過互聯網、新媒體實時快捷了解人大開展立法、監督工作情況和人大代表信息及其提出的議案建議等,使國家權力機關開展的各項工作和民主選舉產生的政治代表履職行為更好為公眾知曉,也使得法律法規更加迅速地傳遞到公眾中去。
數字化為公眾有序參與人大工作提供便利。有序參與政治生活,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權利,政治參與水平的高低體現著人民當家作主的程度。信息化數字化極大地縮短了人們之間的時空距離,公眾通過網上立法聽證會、網上立法草案公開征求意見、監督工作項目建議的網上征集等,遠程提出對立法、監督等工作的意見建議,便捷有效地參與到人大工作過程中。
數字化更好保障人大代表依法履職、密切聯系群眾。我國人大代表的一大特點就是具有廣泛的代表性,既遍布每個選區或選舉單位,又包括了工人、農民、黨政干部、企業家、專業知識分子等各類人士,而且具有不脫離本職工作的兼職特色。數字化的跨時空實時交互特點,為廣泛組織代表履職活動提供了便利,也為代表們分散化開展閉會期間工作提供了遠程條件,同時也實現了人大交辦、政府承辦、代表評價等辦理代表議案建議工作的信息化,使人大代表工作更好體現廣泛性、協同性、閉環性。近些年,網上人大代表聯絡站蓬勃興起,廣東、浙江等地的人大代表聯絡站紛紛加強線上建設,人大代表聯絡站編號賦碼、群眾掃碼找代表、掃碼反映亟需解決的問題成為常態,人大代表同群眾的聯系逐步實現全天候零距離。
數字化提升人大工作科學化水平。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高新技術,為立法工作部門提供高效便捷的綜合管理平臺、智能輔助工具和法律數據庫。各級人大在財政預算、國有資產管理、政府債務管理等方面逐步實現聯網監督,建成全國統一的備案審查信息庫。不少人大會議系統、辦公系統都進行了信息化升級改造,實現線上互聯互通。這些都極大提升了人大工作質量和水平。
廣東數字化發展一直走在全國前列。當前,廣東人大正在過去一系列立法、監督、代表工作信息化系統基礎上,致力于打通各個數據系統的信息孤島,建設人大智慧履職全方位、四級人大全貫通、五級代表全覆蓋的“1+4+4+N”人大工作的數字化綜合平臺。相信通過這一輪建設,必將進一步實現人大數字化建設的迭代升級和重構再造,為推進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廣東實踐提供數字化方案和技術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