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佳煒 杭州市余杭區中泰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近年來,胰腺疾病發病率上升,其中,胰腺癌的發病率明顯升高,中國國家癌癥中心2021 年統計數據顯示,胰腺癌位居我國男性惡性腫瘤發病率的第7 位,女性惡性腫瘤發病率的第11 位,占惡性腫瘤相關死亡率的第6 位, 被醫學界稱為“癌中之王”。
胰腺癌是怎樣一種惡性腫瘤?它果真如此可怕嗎?
胰腺,人體的第二大消化腺,是一個狹長的腹腔內腺體,橫臥于腹后壁1~2 腰椎平面,質地柔軟,呈灰紅色,由胰頭、胰體、胰尾三部分組成,是人體重要的內臟器官之一。
胰腺位于腹腔較深處,一般位于胃及十二指腸之間,具有發病隱匿、臨床癥狀隱匿且不典型、進展速度快、預后極差等特點。胰腺癌患者確診后,五年生存率只有12%,是所有腫瘤疾病中最低的。早期發現率只有5%,因此對胰腺癌的第一印象就是,開不了刀,確診后數月內即死亡。
目前尚不明確胰腺癌的發病原因,據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其發病與吸煙、飲酒、高油高糖高鹽飲食、肥胖,以及慢性疾病和遺傳因素有關。其中慢性疾病,比如糖尿病、慢性胰腺炎患者的發病率明顯高于普通人群。此外,家族遺傳因素中遺傳性胰腺炎、波伊茨—耶格綜合征、家族性惡性黑色素瘤等患者,胰腺癌發生率顯著增加。
盡管胰腺癌早期發現率低,但是在早期依然有一些蛛絲馬跡可循,如:
胰腺是人體重要的消化腺體,所以當其發生病變時,往往會出現上腹部不適,其中最明顯的就是飽脹痛。有90%的患者會在早期出現該癥狀,主要表現為上腹脹、鈍痛,可放射至腰背部。但因該癥狀與胃部疾病癥狀相似,而按照“胃病”治療后可以緩解,所以常常被忽視,錯過進一步治療的機會。
胰腺為混合性分泌腺體,主要有外分泌和內分泌兩大功能。它的外分泌主要成分是胰液,其功能是中和胃酸,消化糖、蛋白質和脂肪。內分泌主要成分是胰島素、胰高血糖素等,而胰島素的一項功能就是抑制糖異生。當胰腺發生癌變,功能就會遭到破壞,胰島素分泌下降,進入組織細胞內的葡萄糖減少,肝糖原的分解與異生增強,肝臟釋放入血液的葡萄糖隨之增加,血糖水平也會升高。當血糖超過腎糖閾值時,葡萄糖從尿液中排出,表現為糖尿病。有時降糖成為患者的首要治療,而忽視了血糖升高的本質原因,錯過了胰腺癌的發現。
據統計,有90%的胰腺癌患者在初期會出現消瘦、體重減輕的情況。有三分之一的胰腺癌患者在確診之前體重已經下降了10%。腫瘤對機體造成的慢性消耗;消化液分泌障礙,引起的消化功能障礙,導致肌體營養不良;腫瘤伴隨癥狀,比如疼痛、惡心嘔吐等不適對正常作息的影響,都會造成體重下降。但有不少患者并未注意,或者注意到了也不以為意,錯過了疾病最佳發現時機。
胰腺癌腫瘤細胞還會刺激血小板,誘發血管內血栓的形成。壞死或脫落的腫瘤細胞,會在血管內堆積堵塞血管,引起下肢血栓,誘發下肢的水腫。這一癥狀,也常常被忽視。

約80%的胰腺癌患者會出現黃疸,尤其是胰頭癌患者。因在胰頭右后方與十二指腸降部之間常有膽總管經過,有時膽總管可部分或全部被胰頭實質所包埋。當胰頭發生癌變后,不斷增大的胰腺頭部壓迫膽總管,導致膽道變窄甚至完全梗阻,臨床上患者就會出現皮膚、眼睛發黃,皮膚瘙癢,尿色加深,以及白陶土樣大便的表現。
多學科綜合治療是胰腺癌治療的基礎。除了基礎的支持治療,手術切除是胰腺癌患者獲得治愈和長期生存的唯一方法,其中最常用的就是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同時術后還需定期隨訪、復診觀察。
但因胰腺癌起病隱匿,有80%的胰腺癌患者會錯過根治性手術的機會,需要通過放療、化療等措施進行治療。針對患者病情還可進行介入治療、中醫藥治療等治療手段。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靶向治療也會成為有效的治療手段之一。
對于胰腺癌,預防至關重要。
煙酒內的有害物質會導致身體患癌的風險明顯增加,吸煙飲酒量的多少與患病風險高低呈正比。
拒絕高油、高鹽、高糖的食物,多吃瓜果蔬菜,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一旦暴飲暴食,就會加重胰腺的負擔,長此以往超負荷運轉的胰腺會有功能性的損傷,從而誘發慢性的胰腺炎。
堅持運動,可以增強人體的抵抗力,還可以避免肥胖,擁有一個強健的身體。
糖尿病、慢性胰腺炎的患者,是胰腺癌預防工作的重點人群,穩定的身體狀態,可以避免胰腺癌的發生發展。
胰腺癌雖然發病隱匿、癥狀不典型,但定期體檢往往有助于疾病的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大家需關注自己的體檢報告,定期復查,積極關注自己的長期身體狀況,如有異常,及時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