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穎娜 北京回龍觀醫院
磁共振成像(MRI)是一項無輻射的高級醫學影像成像技術,廣泛用于診斷和評估各種疾病和病癥。盡管磁共振成像是一種相對安全的檢查方法,但仍然需要受檢者和醫護人員遵循一些注意事項,以確保檢查的準確性和受檢者的安全和舒適。
磁共振成像利用強大的磁場和無輻射的射頻脈沖電磁波來生成身體內部各個部位的圖像。在磁共振成像檢查中,受檢者將被置于一個磁場中,其體內的氫質子受到磁場的作用而發生共振。同時,磁共振成像儀器將檢測被激發氫質子的運動行為,進而獲取MR 信號,并將其轉化為可用于臨床診斷的高分辨率圖像。
磁共振成像檢查通常包括以下基本步驟:
●檢查前的準備
在進行磁共振成像檢查之前,受檢者可能需要更換醫院提供的醫療服裝,因為一些衣物可能含有金屬部件,會對磁場產生影響,干擾磁共振成像儀器接收信號和生成圖像。受檢者還需要取下身上的金屬義齒、金屬飾品、腰帶等其他金屬物品及電子設備、磁卡等。此外,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對于不能獨立行走的受檢者,家屬切記不能將普通輪椅、擔架、推車等推入磁體間。

●受檢前的詢問
在進入磁共振成像磁體間之前,醫護人員會詢問受檢者一些問題,例如是否有金屬假體、心臟起搏器、電子耳蝸、胰島素泵或其他體內植入物,以及受檢者是否懷孕或有其他健康問題及相關手術史。在一些磁共振成像檢查中,醫生可能需要使用對比劑來增強圖像質量,從而提高磁共振圖像的診斷能力。如果受檢者需要注射對比劑,請及時告知醫生有無相關過敏反應或腎功能問題。
●平躺并接受檢查
受檢者會被引導進入磁共振成像磁體間,面朝上平躺在掃描床上,根據醫護人員的指示,受檢者需調整自己的姿勢,確保躺在正確的區域并保持檢查所需的體位。檢查開始后,受檢者應盡量保持不動,尤其是頭部。同時應保持安靜,平靜呼吸,不要做咳嗽及吞咽動作,以確保圖像的清晰度。在檢查過程中,磁共振成像掃描儀會發出一些較高分貝的敲擊、轟鳴或嗡嗡聲等噪音,請不要擔心,這是掃描儀掃描過程中磁體本身的電流和電磁波產生信號時發出的聲音。若受檢者中途感到不舒服,如頭暈、惡心、呼吸困難等,可以按警報按鈕或者呼叫醫護人員。
●完成檢查
當磁共振成像檢查完成后,受檢者會隨著磁共振成像掃描床緩緩移出。醫生會分析圖像,并根據受檢者的臨床病史,出具相關診斷報告。
一般情況下,磁共振成像檢查不需要受檢者進行食物和飲水限制。如果有特殊要求,醫生會提前告知受檢者,例如進行肝臟、膽囊、胰腺、膽道磁共振成像及增強檢查等的受檢者需禁食、禁水8 小時,而盆腔受檢者在檢查前半小時需大量飲水后憋尿,使膀胱充盈,以便更清晰地顯示盆腔臟器等。
磁共振成像檢查需要受檢者在狹小的機器內盡量保持不動并持續10 分鐘或以上的時間。在進行磁共振成像檢查時,受檢者可以要求聽音樂或使用隔音耳塞,以減輕周圍噪音的影響,提高舒適度。
通常情況下,磁共振成像檢查結束后受檢者就可以正常生活,受檢者無需禁食或飲水限制。磁共振成像檢查結束后,有時受檢者會出現一些輕微的不適,如頭暈、乏力或惡心,通常發生在老年患者身上。這些不適一般是暫時的,但若檢查完成半小時后,不適感仍在持續或者癥狀加重,請及時告知醫生或醫護人員,并尋求專業幫助和建議。此外,如果進行磁共振成像增強檢查后的受檢者需要進行CT 檢查,最好可以間隔24 小時后再進行,因為磁共振對比劑在CT 圖像上是亮的,在對比劑排出之前進行CT 檢查可能會影響其結果的準確性。
對于某些特殊人群,如兒童、老年人、孕婦和心臟起搏器植入患者,還有一些額外的注意事項。
兒童:兒童可能會因為害怕檢查而難以保持安靜。在進行兒童磁共振成像檢查時,通常會使用鎮靜劑來幫助他們保持安靜。父母或監護人也可以陪同兒童一同進入磁體間協助其完成檢查。
老年人:老年人可能會有關節問題或無法保持長時間的靜止不動。在這種情況下,醫生可能會考慮調整檢查所需的時間或提供軟墊等支撐物品,使得老年人能夠更加舒適地接受檢查,減輕檢查過程中的不適感。
孕婦:通常不建議孕婦在懷孕的早期進行磁共振成像檢查,尤其是在懷孕的前12 周。若受檢者懷孕了,請及時告知醫生,他們會決定是否繼續安排磁共振成像檢查或選擇其他安全的診斷方法。

植入心臟起搏器患者:植入普通心臟起搏器的受檢者是磁共振成像檢查的絕對禁忌證之一,此類人群不宜做磁共振成像檢查,因磁共振成像檢查可使心臟起搏器產生移位、電極產熱和起搏、感知功能紊亂等不良影響。但如果受檢者植入磁共振成像兼容心臟起搏器,請告知醫生和技術人員,他們會采取限制磁共振成像磁場的影響范圍等特殊措施來確保受檢者的安全。
磁共振成像檢查的結果包括圖像膠片和診斷報告。通常磁共振成像圖像膠片可以在檢查后1 小時內就提供給受檢者。然而,對于某些特殊部位的掃描或需要進一步處理的情況,比如心臟、乳腺或波譜成像,受檢者可能需要等待2~3 個工作日才能獲得這些膠片。
正式的診斷報告通常需要更久一些才能獲得。這是因為磁共振成像生成的圖像數量很大,每次檢查可能包括數百幅或甚至上千幅的圖像。醫生需要逐幀審閱這些圖像,對于復雜的病變或情況,可能需要多位醫生進行討論和審核。因此,一般來說,受檢者需要等待2~3 個工作日才能獲得完整的診斷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