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志強
代奶奶今年83歲了,近半年來反復出現腹脹、腹瀉、乏力等不適,起初以為是年紀大了腸胃功能不好,多次自服藥物,但癥狀并無好轉。近幾天,代奶奶乏力、腹脹、食欲減退等情況明顯加重,人也消瘦了不少,家人便帶她到醫院就診。經過詳細檢查,代奶奶被確診為結腸癌伴重度貧血、重度營養不良。

結腸,就是日常人們所說的大腸,是位于小腸和直腸之間的一段腸管。成年人結腸長約1.5米,醫學上分為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和乙狀結腸。目前我國居民結腸癌發病率以每年4%的速度持續增長,41~65歲人群發病率最高。
結腸癌最常見的癥狀是腹部疼痛、腹脹、腹瀉,也可能出現便秘。患者腹部有時可以摸到包塊,多伴有消瘦和貧血。結腸癌早期往往無明顯癥狀,等出現明顯癥狀時常已是中晚期。
醫生提醒,當患者出現大便習慣、性狀改變,如大便次數增多、大便稀溏、大便變細、大便帶血、便秘,以及腹痛腹脹、不明原因消瘦、貧血等癥狀時,應及時就醫,行結腸鏡檢查,排除腸道腫瘤疾病。
當患者出現急性腹痛、腹脹、惡心、嘔吐、肛門停止排氣排便時,應警惕腸道腫瘤合并腸梗阻,應急診就醫。
結腸癌的治療原則是通過一般治療調理身體、控制癌癥發展進程,在合適的時期行外科手術治療,然后根據個人情況完善后續放射性治療、化學藥物治療消滅殘余癌細胞。部分身體無法承受手術的患者,可以嘗試靶向藥物治療或其他治療。
遵循平衡膳食的原則,改變“三高一低”的飲食習慣,即高蛋白、高脂肪、高熱量、低纖維素。多吃粗糧和谷薯類、蔬菜、水果等纖維素含量高的食物,補充適量的維生素D和鈣。少吃燒烤、腌制、油炸的食物,盡量不吃未煮熟的魚、蝦、螺等,避免食入寄生蟲。
規律生活作息,不熬夜,保持充沛的精力和穩定的情緒,增強機體免疫功能。適量進行體育運動,每天至少30分鐘,每周150分鐘,注意控制體重在正常范圍。盡量戒煙,不過量飲酒。
結腸癌易被誤診為痔瘡,應定期體檢,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如患有潰瘍性結腸炎、結腸腺瘤、肛瘺等腸道疾病,應重視治療。出現腹脹、腹痛等不適,大便性狀或者習慣改變,有黑便與便血,應盡早就診。

掃碼收聽此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