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幫高
“數字農業+智能農機”對鄉村振興的持續發力產生了積極的影響。目前,山東省萊州市在鄉村振興領域中積極運用“數字農業+智能農機”,以求加快實現農業現代化的戰略目標。
一、“數字技術”助力現代果園
在山東省萊州市郭家店鎮古村一望無際的現代化蘋果園里,樹下縱橫交錯的滴灌帶正源源不斷地噴灑出滴滴水珠,滋潤著干渴的土壤。偌大的果園里,卻難覓果農的蹤影。
作者在一個控制室里找到了果園的主人??吹剿炀毜卮蜷_了智能手機,手機上立即出現了兩個界面,一個是智能氣象站,另一個是智能果園,當打開氣象站的頁面時,光照、土壤濕溫度、pH值、CO2數值、主動力泵以及灌溉區參數實時顯示出來,一目了然。
土壤溫度:16.2℃,土壤濕度:9.4%RH……萊州市青雨果業“90后”新農人宋繼峰介紹說,“這里就是被稱為數字果園‘智慧大腦的物聯網實時監控系統,它能將果園里的氣象數據、土壤溫濕度數據、風力數據、降雨量數值與病蟲害測報情況實時反映出來,并一同上傳到平臺上,一旦含水量低于限值以后,電腦會自動打開供水系統,而淺埋在地表土壤里的滴灌帶則負責將水肥一并滴進果樹的根部,進行滴灌。這就是我輕松管理這200多畝果園的奧秘所在?!?/p>
筆者看到,蘋果園里一共聳立著3個標有“智能土壤監測站”的小方盒子,蘋果園的氣候、溫度、溫度、土壤等各種數據就是靠它來傳送。另外,無人機打藥、網絡視頻監控、太陽能殺蟲燈、水肥一體滴管澆灌施肥等 “高大上”的新科技裝備隨處可見。
宋繼峰嘴中說的平臺,就是煙臺蘋果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數據平臺,物聯網智能系統的建立與使用實現了果樹管理自動化。這片果園最大的特點就是高科技,水肥一體化灌溉系統可將果樹所需的水、肥,精準送到每棵樹下,還可以實時分析土壤數據,氮磷鉀等成分缺了啥都可以自動預警。
同一天,萊州市朱橋鎮瑯琊嶺2000畝蘋果生態園里也正在進行施肥,只見經過發酵產生的沼液,通過地下智慧管網被直接輸送到果樹根部。
據介紹,瑯琊嶺蘋果生態園在全國首創蘋果免套袋栽培技術、生物疏花疏果技術,建立了植保機械化、水肥一體化、病蟲害綜合防治等一套現代化、集約化栽培體系,依托園內完善的物聯網系統,實現果園管理智能化、監測數字化、生產標準化,畝均節本增效6000元,達到了農藥和化肥用量“雙減少”、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提升”的最佳目標。
數字果園最大的好處就是用工很少,日常管理只需要1人/100畝,節約勞動力成本800~1000元/畝,節水達到45%~50%,并能吸引一大批懂技術、有文化的年輕人加入這個行業中。目前萊州市建成了27個數字果園,果園里的溫度、濕度以及病蟲害預警、微噴等所有信息數據都會匯集到這個系統中,并自動調節至合適區間,實現對全市7000多畝數字果園的智能化管理。
二、“互聯網+農機”深耕智慧農業
植入了“智慧芯片”的農業,讓一粒種子在還未種進土里時,智慧的力量便已開始顯現:在萊州市宏大糧食種植專業合作社,產業大數據專家組已為合作社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量身定制”了種植規劃,耕、種、管、收科學又精準;在土山鎮浞南村,種糧大戶采用無人駕駛農機進行智能精播,直線定位精度可達到厘米級,夏種智能又高效;在萊州市祝家家庭農場,地面攝像頭、傳感器和低空無人機等多層、立體管控體系,是了解作物長勢和病蟲害的“火眼金睛”,管理精細又輕松。
春耕夏種一茬連一茬。每年,萊州市要完成省農業農村廳下達的10萬畝左右土地深松任務。在土地深松過程中,往往因為作業面積和深度無法準確監控和核算,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各地的積極性。近兩年萊州市利用信息化技術,全面推行土地深松智能終端,實現了深松精準作業。
“深松深度不能低于30厘米,作業面積和區域,手機上能全部顯示出來,如果達不到標準,可以第一時間通知農機手?!痹谌R州市程郭鎮南相村,駕駛一臺“鋼鐵俠”在農田里進行土地深松作業的程郭鎮玉斌農機合作社理事長劉玉斌說。將智能深松終端安裝在手機上,手機終端包含數據監控和傳輸系統,通過超聲波傳感器實時監控深松深度、面積、軌跡等信息,用手機隨時隨地查看深松作業情況,隨時隨地對深松作業“了如指掌”。
從“耕地不用牛”到“機器替人”再到“無人駕駛”,農機“黑科技”讓田間沃野處處散發著農業科技之光。如今,隨著科技發展和裝備水平不斷提高,信息化、智能化與農機不斷融合,越來越多現代農機將投入到農業生產中,“機器替人”“機器換人”將成為破解“誰來種地”“怎么種地”“怎么種好地”的必然選擇,有力推動著農業轉型升級和鄉村振興。
在萊州市新杰農機專業合作社,在地頭上架設一個小型基站(包括三腳架和機頂盒),由激光平地機上的雷達接收北斗衛星信號,安裝在拖拉機上的天線接收電臺信號,駕駛員就可以打開在駕駛室里的液晶顯示器安全操作了。智能平地機翻整的土地相對平整,無論多大面積,誤差范圍均可控制在2~3厘米之間,不僅節水30%,而且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畝產量,增加農民收入。
正是以科技和創新激活了萊州智慧農業發展的“一池春水”。在智慧農業方面,結合精準作業技術,實現減藥、減肥、減損,解決農村勞動力減少后未來“誰來種地”問題,促進種植主體由“傳統農民——新農人——農業工程師”的轉變,引領農業從“汗水驅動”向“智慧驅動”轉變。截至目前,萊州市“智慧農機”達到478臺套,智慧農機的應用讓萊州農業生產如虎添翼,推動了全市糧食生產節本增效,糧食產量穩中提升,糧食安全保障有力。
三、大數據讓農產品有了“承諾書”與“成長手冊”
通過“電子合格證+溯源碼”的形式實現農產品“生產有記錄、信息可查詢、流向可跟蹤、責任可追溯”。記者日前從萊州市西尹家芙蓉韭菜專業合作社了解到,目前,合作社利用互聯網+大數據等信息技術繪制了精準的“放心韭菜”地圖,形成了電子檔案、紙質檔案和電子地圖數據“三位一體”的監管數據網絡。
萊州市西尹家芙蓉韭菜專業合作社社員的每個地塊都可以在“放心韭菜”地圖上查詢。根據推行韭菜產品“雙證制”管理工作要求,2017年,萊州市西尹家芙蓉韭菜專業合作社的1900畝韭菜就在全省率先使用了電子二維碼合格證,通過電子二維碼韭菜合格證,消費者用手機掃一掃就可以查詢到韭菜綠色食品認證信息、收割時間、生產過程、種植戶等信息,同時電子二維碼實現了綠色食品最小包裝追溯的要求,也對保護韭農利益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在該合作社的蔬菜打包工作間,筆者看到,一盒已被打包好的韭菜外包裝上貼有兩個二維碼。“一個是合格證二維碼,另一個是溯源二維碼?!毕M者通過掃描合格證二維碼,可查看該農產品的電子食用農產品達標合格證,進而查看合格證編號、經營主體信息等。而溯源二維碼則包含了農產品種植過程中播種、除草、澆水、施肥等環節的記錄,數據精確到每一項農事操作的具體日期和地塊位置。數字賦能農業生產,讓農產品有了“承諾書”與“成長手冊”,也讓消費者吃下“定心丸?!?/p>
2018年,萊州市開始在大姜生產上推廣應用創新開發的食用農產品電子二維碼合格證,實現大姜“從產地到餐桌”的全流程監管,保證大姜產品質量安全。大姜進入采收季,線上線下齊發力。萊州市大姜協會會長張旭斌說,協會將全市3 個規?;蠼袌龅馁Y源整合在一起,重點打造的大姜交易電商平臺,形成線上、線下綜合性平臺,讓任何一個客商都能找到適合的產品。同時,根據客商的需求信息,形成系統的數據化訂單,通過訂單指導生產,更有效率地推動生姜產業高質量發展。
2021年,推行電子合格證以前,萊州市瑯琊嶺小龍農民合作社2000多畝的蘋果經銷采取傳統調運方式,價格受市場影響波動較大,經濟效益低微甚至虧損。推行二維碼電子合格證后,瑯琊嶺蘋果由原來的銷售難、價格低,一躍成為網紅產品,電子訂單紛至沓來,一果難求,變成真正的“黃金果”, 平均價格達到每千克20元以上,蘋果尚未采收即銷售一空,給企業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