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訊 11月10日上午,中國美術學院建校95周年大會在中國美術學院良渚校區舉行,并舉行了“中國美術學院良渚校區全面啟用暨‘到源頭飲水·與偉大同行95周年系列學術活動點亮儀式”。
1928年,蔡元培在西子湖畔創立第一所綜合性的國立高等藝術學府——中國美術學院的前身國立藝術院,揭開中國高等美術教育的篇章。95年過去了,中國美術學院已經成為國內學科最完備、規模最齊整的公立高等美術院校之一,是浙江省人民政府與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共建高校,學校和美術學學科連續兩輪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名單。如今,中國美術學院已發展成為一所擁有五大校區的萬人美院。
2023年春日,中國美術學院迎來95歲生日。4月8日,中國美術學院建校95周年系列學術活動啟幕,并將這天定為“國美發布”日,宣布成立中國美術學院書法學院、中國電影高等研究院和社會美育學院,發布兩個新事物——洞天:國美在線藝術社區(CAA Cosmos)和元宇宙藝術學院(Meta Art Academy)。
作為95周年校慶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11月10日下午,“藝術經驗與知識生產:專業博士的創研之道——第五屆中國藝術教育論壇”在良渚校區舉行。此后,“自然之觀——藝術與哲學的對話”具象表現繪畫30年暨繪畫實踐與理論復合型博士培養20年學術論壇、“吳大羽誕辰120周年紀念研討會”、“林文錚誕辰120周年紀念研討會”等學術活動還將在12月份陸續開展。
中國美術學院95周年校慶最核心的學術活動是“天問2023:文明的互鑒”,活動將人類文明視為超越時空局限的整體,以中國美術學院各特色學科的12個藝術人文方向“時間—山水—設計—媒介—器道—文字—影像—文藝—科幻—園林—藝術—學問”,對應自然和社會科學的12個大人文方向“生命—流域—社會—技術—信俗—文化—歷史—國家—遺跡—時間—教育—天下”,進而以之形成12個跨學科師生團隊。12支團隊奔赴世界各地,在“祿豐恐龍墓穴—亞馬遜叢林—舊金山硅谷—冰島火山口—米蘭達·芬奇故居—莫斯科工人俱樂部—大麥地巖畫—延安楊家嶺—日本桂離宮”等12個核心現場,尋訪藝術背后的文明史和人類學意涵。11月10日至13日,12支奔赴世界的尋訪團隊重新集結良渚,在最新啟用的良渚校區,通過舉辦《來自世界的報道》“影像行動”發布會暨《星叢》大展,分享和互鑒各團隊在世界各地的所問所思所得,這一系列活動將把良渚校區變為一個文明互鑒的藝術反應堆。
今年,中國美術學院也正式啟動了“百年巨匠”研究工程,直至2028年建校百年的歷史節點。聆聽過去,直面當下,追問未來。中國美術學院在全新界面上直面歷史與未來的雙向啟發與雙重挑戰,同塑時代新命題。(張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