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訊 11月8日,“高爾夫風景 : 張少俠油畫作品展”在南京藝術學院美術館開展。本次展覽由油畫作品和史料文獻兩大部分構成:展覽中的40幅風景畫,均取材于張少俠的生活所見,是他作為一位高爾夫球員,在世界各地打球時記錄下的風景;文獻部分則展示了張少俠在20世紀80年代的著作及手稿,這些手稿在數字化的時代下顯得難能可貴。
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國際藝術史學會輪值主席朱青生在致辭中就張少俠聚焦高爾夫球場的藝術創作談道:“高爾夫球場是一處被徹底忽視和無視的地點,而張少俠卻在這里找到了表達差異的方式,在高爾夫球場上進行了繪畫的“光復”,這也是當代藝術進入新媒體時代的一次人性的回歸。”
南京藝術學院藝術史教授劉偉冬在展覽致辭中對張少俠為南京藝術學院學科與教材建設作出的巨大貢獻表示敬佩。一方面,張少俠用他的堅持以及對學術的敏感度,用《古埃及藝術》這本樣書,使南京藝術學院完成了第二批藝術博士點的申報;另一方面,張少俠完成的百科全書式的《歐洲美術史》,極大提升了南京藝術學院的教材建設水平。因此,這次回歸到他曾經工作學習過的母校辦展覽,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劉偉冬說:“學習藝術是非常幸運的,藝術是我們的啟蒙,讓我們感悟到了一種生活的美好。與藝術為伍,我想我們會活得更快樂。”據悉,展覽將持續至11月27日。(趙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