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 超,程 明,張成龍
(1.東部機場集團有限公司南京祿口國際機場,江蘇 南京 210000;2.東部機場集團有限公司淮安漣水國際機場,江蘇 淮安 223000)
自從人類發明飛機以來,飛機與鳥類的碰撞就伴隨而來,隨著人類交往日益頻繁,航班量必然逐漸增加,鳥擊事件也隨之增加。鳥擊作為世界民航難題一直困擾著民航的安全發展。大量的文獻研究顯示飛機與鳥類的碰撞主要發生在起飛和降落期間[1-4]。機場除了提供飛機起降和停放服務的鋪砌地面外,其他區域地貌的主要特征是草坪和排水溝,偶爾靠近池塘或小河流,它們對鳥類極具吸引力。由于飛機在起飛和降落時機動性非常有限,因此,要想減少鳥擊必須關注飛行區的鳥類。盡管已經有了大量關于機場鳥類和鳥擊防范建議的文獻研究[5-7],但不同機場由于氣候條件和周邊生態環境的差異,鳥類種類、數量及活動規律會有很大的變化,因此,需要針對不同機場開展相應的鳥類調查研究。近年來,隨著淮安漣水國際機場航班量的攀升和周邊環境變化,鳥擊發生數量呈現遞增趨勢,尤其是2021年發生了機場鳥擊事故征候,鳥擊已經成為了飛行區日常保障工作中的難點和痛點。筆者于2021年7月—2022年6月通過對淮安漣水國際機場飛行區內鳥類多樣性和季節變化特點進行調查分析,參照《運輸機場鳥擊航空器防范危險鳥種目錄》進行鳥類危害等級劃分[8],旨在為有針對性地開展鳥擊防范工作提供科學依據,以期保障淮安漣水國際機場航空器的飛行安全。
淮安漣水國際機場位于淮安市漣水縣陳師鎮,距淮安市中心22 km,中心地理位置坐標北緯33°46′40″,東經119°9′47″。機場地處中國南北氣候分界線淮河下游的黃淮平原區,屬于暖溫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豐富,雨熱同季,年平均氣溫為14.2 ℃,年平均最高氣溫為19.1 ℃,年平均最低氣溫為9.3 ℃,年平均降水量為516.4 mm。機場飛行區面積為1.6 km2,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植物類型豐富多樣,主要植物有黑麥草(Lolium perenne)、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一年蓬(Erigeron annuus)、野豌豆(Vicia sepium)、蒲公英(araxacum mongolicum)和花葉滇苦菜(Sonchus asper)等。機場周邊主要以農田為主,種植小麥、水稻、大豆、玉米等農作物,緊鄰跑道西側圍界有大塊花卉苗圃、中藥種植園,兩頭燈光帶有少量林地。
2021年7月—2022年6月,采用樣線法每周對機場飛行區內的鳥類進行一次調查。結合機場飛行區結構特點,沿跑道東西兩側各設置一條樣線,樣線長約3.5 km。一般選在鳥類活動頻繁的清晨或者傍晚時段進行調查,并根據季節情況適當調整調查時間,同時結合攔鳥網上鳥類和驅趕鳥類記錄結果彌補鳥類監測的遺漏。調查時借助雙筒望遠鏡沿設置的樣線以5 km/h的速度觀察并記錄鳥類的種類、數量、集群大小、飛行高度。鳥類種類和居留型參照《中國鳥類分類與分布名錄》加以鑒定[9]。
根據每個季節鳥類的種類和數量進行統計和整理。鳥類頻率指數(RB)為調查期間該種鳥遇見率R和平均每天遇見數量B的乘積,即RB=(d/D×100)×(N/D),式中:d為遇見該種鳥的天數,D為調查總天數,N為該種鳥的總數量。凡RB值在500以上的為優勢種,200~500為常見種,200以下的為稀有種[10]。鳥類多樣性指數(H)采用Shannon-Weiner指數計算,即H=-式中:S為物種數,Pi為種i的個體數在全部個體數中的比例[11]。均勻度指數采用Pielou指數J計算:J=H/lnS,式中S為物種數[12]。
參照《運輸機場鳥擊航空器防范危險鳥種目錄》,將鳥類的危險程度按鳥種體重劃分為5個等級,1級為200 g(含)以下,2級為201~1 000 g,3級為1 001~1 800 g,4級為1 801~3 600 g,5級為3 600 g以上,當出現鳥類集群活動時,構成鳥群的主要物種個體數的體重之和大于2級(含)以上各區間上限值的,該鳥群提升相應危險等級。危險鳥種為2級(含)以上,非危險鳥種為1級。
在為期1年的調查中,共觀察到飛行區鳥類70種,隸屬于14目31科(表1)。以目為單位統計顯示,鳥類種數由多到少依次為雀形目29種,鸻形目11種,鵜形目7種,鴿形目和隼形目各4種,雁形目3種,鸮形目、佛法僧目、雞形目和鵑形目各2種,夜鷹目、目、鷗形目和鴷形目各1種。按居留型分類統計顯示,留鳥和夏候鳥均有19種,2者均占總種數的54.29%;冬候鳥和旅鳥分別有5種和27種,分別占總種數的7.14%和38.57%。

表1 淮安機場飛行區鳥類物種組成
調查結果顯示,淮安年機場飛行區鳥類群落組成隨季節而發生較大的變化(表2),春、秋季觀察到的鳥種數都要明顯大于夏、冬季,這可能因為淮安機場地處中國秦嶺淮河南北分界線上,春秋兩季遷徙的鳥類大多經過機場。飛行區內鳥類多樣性指數:秋季>春季>夏季>冬季;均勻度指數:秋季>夏季>春季>冬季;鳥類數量:夏季>春季>秋季>冬季。

表2 淮安機場飛行區鳥類群落結構的季節動態
本研究根據每個季節鳥類的種類和數量統計整理出RB頻率指數并列出RB值大于200的鳥種(表3),結果顯示春季優勢鳥種為環頸雉、山斑鳩、珠頸斑鳩、家鴿、白頭鵯、灰椋鳥、喜鵲、灰喜鵲、烏鶇、麻雀;夏季優勢鳥種為池鷺、白鷺、山斑鳩、家鴿、戴勝、家燕、金腰燕、紅尾伯勞、喜鵲、麻雀;秋季優勢鳥種為白鷺、扇尾沙錐、紅隼、環頸雉、山斑鳩、珠頸斑鳩、家鴿、戴勝、云雀、家燕、理氏鷚、喜鵲、烏鶇、麻雀;冬季優勢種為日本鵪鶉、環頸雉、山斑鳩、珠頸斑鳩、家鴿、戴勝、云雀、喜鵲、灰喜鵲、烏鶇、麻雀。其中大部分鳥種為人類伴生物種,如山斑鳩、珠頸斑鳩、家鴿、家燕、喜鵲、麻雀、環頸雉、烏鶇等,這可能與機場周邊分布大量村莊和農田農作物種植有關。

表3 淮安機場飛行區鳥類頻率指數季節動態
將70種鳥種對照《運輸機場鳥擊航空器防范危險鳥種目錄》劃分危害等級,結果顯示淮安機場危險鳥種有24種,其中留鳥8種、夏候鳥7種、旅鳥9種。危險等級4有1種,為鴻雁;危險等級3有4種,分別是斑嘴鴨、綠頭鴨、環頸雉、蒼鷺;危險等級2有19種,分別是池鷺、牛背鷺、白鷺、夜鷺、黑水雞、灰頭麥雞、風頭麥雞、丘鷸、白腰杓鷸、普通鵟、黑翅鳶、紅隼、紅嘴鷗、長耳鸮、山斑鳩、家鴿、家燕、金腰燕、喜鵲。
本次調查中發現,淮安機場飛行區內留鳥物種數在冬季最多,夏候鳥在夏季最多,冬候鳥在冬季最多,旅鳥在春秋兩季最多;留鳥僅占總鳥種數的27.14%,候鳥和旅鳥占總鳥種數的72.86%,淮安是東亞-澳大利亞鳥類遷徙路線中的一個重要補給地,也是中國候鳥南北遷徙路線東線的正中段位置,春季和秋季有大量遷徙鳥類途經此地,這也是機場內旅鳥和候鳥物種數占多數的原因。丁振軍等[13]對天津濱海機場和沈陽桃仙機場的研究結果表明,其地處東部候鳥遷徙路線上,最多的是旅鳥。由于淮安機場飛行區鳥類組成中候鳥和旅鳥占比高,飛行區鳥類群落結構會隨著鳥類遷徙季節交替產生很大波動,因此,在鳥擊防范中應特別注意鳥類遷徙季節前后飛行區的鳥類種群變化,針對不同季節的主要鳥種及其活動規律采取相應的鳥防措施。
鳥類群落結構除受季節變化影響外,生境的復雜程度及變化對鳥類的群落結構同樣具有重要影響[14-15]?;窗矙C場飛行區內生境單一,僅為草地,但機場外圍有農田、河流、樹林、苗圃、村莊等眾多生境,外部生境的變化會引起飛行區內鳥類數量和多樣性變化,本研究調查結果也顯示,春季和秋季收獲農作物時,飛行區內環頸雉的數量和RB頻率指數都增加。因此,要及時關注機場周邊生境的變化情況,在相近時期采取應對措施,如機場周邊農作物滅蟲或收獲時同步進行飛行區割草和噴灑農藥作業,促使那些本想進入飛行區避難的鳥類遷飛到更遠的地方。
通過對淮安機場飛行區四季鳥類調查和危害等級分類后發現,淮安機場飛行區危險鳥種有24種,春季有14種,優勢種為環頸雉、山斑鳩、家鴿、喜鵲;夏季有14種,優勢鳥種為池鷺、白鷺、山斑鳩、家鴿、家燕、金腰燕、喜鵲;秋季有17種,優勢鳥種為白鷺、紅隼、環頸雉、山斑鳩、家鴿、家燕、喜鵲;冬季有10種,優勢種為環頸雉、山斑鳩、家鴿、喜鵲。飛行區內的生態治理和巡視驅鳥,可有效地減少鳥類的數量和種類,因此,可根據不同季節的鳥情及生態調研結果,確定每個季節鳥擊防治的重點對象及治理措施。例如,對于山斑鳩、家鴿、喜鵲和環頸雉等留鳥的防范,全年要加強機場鳥情動態監測,查清其主要聚集的棲息地和覓食地,開展源頭生態治理或干擾,定期開展機場周邊鴿情預警和凈空宣傳工作,禁止機場周邊居民飼養或放飛家鴿;對于池鷺、白鷺等鷺鳥的防范,主要是減少飛行區裸露水源、食物和隱蔽條件,提高驅鳥員對其干擾力度;對于家燕、金腰燕等小型夏候鳥的防范,主要是在春季加強周邊村莊巢穴的監測和清理,記錄其飛行活動路線,在其主要途經路線實施干擾;對于紅隼等猛禽的防范,主要是增加飛行區鼠類滅殺和攔鳥網鳥類清理力度,減少其食物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