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藝術的多元化是當代藝術的一種態勢,形式的轉換、跨界的交融,所呈現的是一種文化態度與思考方式。新水墨作為當代藝術多元化進程中的一種現象,表現出其在繼承中國畫傳統的基礎上,融入東西方現代元素,加以融合發展的基本特性,表現出一種傳統水墨與現代水墨的文化關聯、精神屬性和語言特性。
新水墨是順應時代變化的產物,而不只是筆墨技巧和圖式的更新變化,重要的是藝術理念與想法。當歸于個體藝術家在進行創作時,其表現的狀態更為主觀、自由,面貌各異。作為新水墨畫的踐行者,我從20世紀90年代即開始了探討,從最初的“彩墨老屋”系列到水墨江南水鄉、從都市水墨到大漠胡楊、從水墨寫生到綜合繪畫,表現內容與形式的變化,讓我不斷有新的面對和思考。我曾做過陶藝和雕塑,跨界的嘗試和不同藝術形式的感受,空間與平面的轉換,材料與形式的共生,所有這些對我都有潛移默化的影響與作用,乃至我在新水墨畫的嘗試過程中可以不拘一格、隨心所欲。
新水墨不是一個概念,從某種角度說是不同的藝術家進行探索與發現的過程。多元與跨界,表現出水墨畫表現的多種可能性,其可知與未知的屬性,使創作過程充滿激情和期待。我在高研班將自己的想法付諸教學實踐,在教與學的互動中增進感知與體驗,是一段奇妙的過程。尤其是不同背景的學員們在一個新的方向上去做探討,感受新水墨不同的表現方法與形式,各顯其能,和而不同。在教學進程中,我和學員們一起體驗新水墨探索的一些可能性,觀念的、技巧的,轉化為實踐,無論是水墨寫生還是即興潑墨創作,過程是動態的、變化的,一些偶然的、即興的行為所產生的意外的驚喜,引發別出心裁的創作欲望,也催生出別致的畫面效果。作為一個教學進程,圍繞新水墨這個主要方向,循序漸進與跳躍式嘗試相結合。學傳統,重在理解,從畫理與學理上增加認識。學大師,意在借鑒,從借鑒中學方法,包括認識論,建構與提升觀念上的格局。學自然,強調主觀感受,物中有我,表現自我意識與自然物象的融合,在提高技藝的同時注重自我語言的修煉。新水墨沒有程式化規律可循,開拓思維,喚醒潛能,有法與無法并存,從表現材料介入,潑墨、潑彩,流淌在宣紙、油畫布、絹、亞麻布等不同材料上,加入膠、礬、泥土和其他材料,借助于其他手段和方法產生多種變化,偶然的碰撞與融合,使之產生不可重復的效果。這些不同的技術與方法,制造出變幻的肌理、物象,由此引發一些聯想,重要的是想法,淡化與消解技術層面,賦之以情感與精神內涵。
新水墨,注重表現畫面的肌理、品質與構成,有傳統繪畫基因的延展,更有當代繪畫文化的融合,直面生活,直面自己,表現生命狀態是藝術永恒之經典所在。在新水墨的探索過程中導入對當代藝術的關注與研究,譬如,德國新表現主義畫家基弗,其作品根植于德國二戰后的廢墟環境以理想主義療傷的人文環境,表現出他的思考與人文情懷和藝術對社會的關注。畫面的張力與氣氛給人的視覺與心理以強烈的震撼。從中可以得到啟迪的不只是繪畫形式的獨到,更在于其豐厚的精神內涵,引導學員去思考,材料的屬性和物質的轉換與情感表現。
由新水墨介入都市水墨,是一個自然而然地契合。深圳是都市水墨倡導的發源地,學員們大都生活在這里,常年的生活體驗,他們經歷了都市的變遷。進入都市水墨的創作,他們對身邊的物象進行梳理與思考,發現有觸發創作靈感的東西,便進行不斷的嘗試。這個過程其實也是自我發現的一個過程,沒有刻意為之,作畫的狀態來自一種主觀的、自由的即時即興,畫面的肌理是一種心跡,再進一步去思考與創作。在結業展的作品中可以感受到大家不拘一格、尋找自我的追求,他們選擇了不同的視角、不同的形式去表現自己的視覺體驗和心理感悟,作品呈現出豐富多彩的畫面,是美好生活的感受,也是對都市水墨的思考。都市建筑形態的理性空間融入水墨畫的表現,有直面生活的感觸,有對往日時光的回望,墨韻肌理流淌著歲月留下的一個痕跡,訴說不盡的過往。更多的是從現實生活中探究自己的發現,一花一世界,一木見精神,都市不只是建筑空間,更為豐富的是與其息息相關的生活與人文空間,在這里人們可以感受到情感的溫度,盡情地去感受、去發現,用水墨畫表現之,韻味無窮。盡管許多方面顯得稚嫩,跬步初行,可見端倪,也是收獲。
如果說創作啟迪了學員們的思維,那么水墨寫生同樣要關注想法。作為高研班教學的重要環節, 寫生要面對的問題,不只是技巧,如何去觀察、怎樣去表現,與物寫我,隨心而為。寫生、寫生活,可以具象,也可以意象,關鍵在于想法。寫生、寫生命,是一種感悟與積淀,關乎文化與修養。前者可以在積累中逐漸提高,而后者則是一生的修煉。寫生,不只是為了提高技藝,重要的是在藝術的路上去感悟生命的真諦。
新水墨,不只是表現對技巧的探討,而是一種思維方式,開闊想法,打開思路,大的格局里,在水墨文化的背景下,介入不同材料的研究,更加自由,尤其是繪畫精神的自由。如何表現水墨的審美價值,傳統的、當代的,在這里沒有一道鴻溝,更多的是融入與包容。重要的是人的思想,在水墨畫中的不同表現。多元與跨界,是人類思維的一種轉變與進步,也是當代社會的重要特征之一,新水墨從觀念上與其契合,同樣也表現出廣闊的發展前景。
名師簡介
中國國家畫院外聘研究員、深圳大學教授、俄羅斯列賓美術學院榮譽教授,深圳畫院畫家、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雕塑學會會員、中國水墨畫院學術委員會專家、深圳中國畫學會副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