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娜 李體雪 黃兵兵
摘要:本文闡述了豬病發生的基本特點,分析了豬病防控中消毒環節存在的不足,結合上述情況對豬病防控中消毒的作用進行深入分析和探究,最后,給出了豬病防控中做好消毒的方法。
關鍵詞:消毒;疾病防治;豬病
在養殖業快速發展的過程中,規模化和集約化的越來越多,引發了養殖業動物疫病頻發的現象。尤其是在豬病的預防和治療中,要重視消毒環節,如消毒不及時、劑量不準確、操作不規范等,則會造成嚴重的傳染類疾病,蔓延至整個豬舍甚至是周邊的畜牧養殖場。為此,養殖戶務必要提高對豬病防治中消毒的重視程度,利用科學有效的技術手段,確保消毒工作的時效性和系統性,降低豬病的發生概率,進而提高養殖場的經濟效益。基于此,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進步,人們對于肉蛋奶類制品等物質方面的追求也在持續增加,同時,也為畜牧養殖業帶來了一定的發展空間。而生豬作為畜牧業養殖中的重點動物,務必要對其易發的各類疾病進行有效的預防和治療,加大在防治疾病過程中消毒的力度,確保生豬的產量和豬肉制品的品質,進而提高畜牧養殖業的整體效益。因此,本次就豬病防治中消毒的重要作用進行探究,以期為有關養殖人員提供一定的參考價值。為養豬業的健康發展提供有力依據。
1 豬病的基本特點
1.1 呼吸類疾病頻繁發生
建筑業、化工業等的大規模發展,給人們的生活環境帶來了嚴重的污染,同時也給養殖環境帶來了一定的影響[1]。環境的惡化導致空氣中聚集有害氣體,若豬舍位置不佳、通風不暢、光照不佳、排泄物清理不及時等問題,會造成豬舍內產生大量的有毒氣體,增加了豬只呼吸類疾病的發生。如豬萎縮性鼻炎、豬流感等,嚴重威脅了生豬的健康成長,進而影響了養殖戶的經濟收益。
1.2 免疫抑制性問題增多
在生豬的養殖過程中,常常會發生免疫抑制劑問題,且其具有一定的隱蔽性和普遍性[2]。如圓環病毒2型、豬瘟病毒等,這類疾病的危害性較大,通常會對豬群的器官和免疫細胞造成實質性的損傷。免疫抑制導致養殖過程中疾病的頻繁發生。此外,錯誤的免疫接種方式也會造成大量的免疫抑制性問題的發生,進而使生豬的機體形成免疫耐受,不僅增加了生豬死亡的概率,同時也加大了治療的難度。
1.3 疾病種類復雜,病因多樣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由于外界環境、豬群應激性、各類養殖管理不科學等因素,導致養殖場呈疾病高發趨勢[3]。各種疾病的種類也相對復雜,在常見的口蹄疫、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等疾病的基礎上,增加了非洲豬瘟、豬流感等治療難度較大的疾病,嚴重阻礙了畜牧養殖業的健康發展。
1.4 繁殖性能下降
在豬病的基本特征中,也包括了豬繁殖障礙相關的疾病病例。這類疾病通常是由病毒性疾病和單獨細菌性疾病所引發的,其發病率高達30%以上。病毒性因素引發的繁殖性障礙疾病,主要有豬偽狂犬病、乙型腦炎病毒、豬細小病毒等;單獨細菌性因素引發的繁殖性能下降,主要有李氏桿菌、豬附紅細胞體病、衣原體病等。這類疾病往往會造成生豬的生殖繁育能力極度下降,母豬出現屢配不孕、流產等情況;公豬出現死精等情況,制約了養豬場的持續運行,同時也影響了畜牧養殖業的穩定發展。
1.5 混合感染加劇
在生豬養殖的過程中,混合感染的病例呈明顯上升趨勢。如豬瘟和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混合感染、豬瘟與豬弓形體病混合感染、附紅細胞體與豬鏈球菌合并感染等,隨著混合感染疾病的加劇,給豬病的預防和治療工作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同時也使臨床的癥狀更加復雜化和多樣化,極易造成診斷出現失誤的情況。此外,此類疾病的不斷增加,在進行治療的過程中,往往會進行聯合用藥,這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治療的成本。
2 消毒環節存在的不足
2.1 消毒不及時
在進行豬病防治的過程中,相關的養殖人員往往忽視了消毒的重要性,對于豬舍的日常消毒不夠及時,極易發生生豬的各類疾病問題。例如,養殖人員往往在豬群發生疫病時、母豬生產前后等重要階段,未進行豬舍和豬群的消毒工作,對于其他養殖環節而言,也常常沒有及時地進行全面消毒。這種消毒理念和行為并不符合養殖的標準,因此,務必要確保消毒工作的及時性和常規化避免生豬出現嚴重的疾病問題。
2.2 專業知識薄弱
在生豬飼養的過程中,大部分養殖人員往往來自基層,缺少專業性的學習和培訓指導,導致其對豬病的預防工作缺少專業化的思路和處理模式。在對生豬進行相關消毒的工作中,由于專業性薄弱,導致消毒中極易出現配比不合理的情況,或是劑量使用存在一定的偏差,造成消毒的效果不理想,甚至產生一定程度的不利因素,增加了豬群發生疾病的風險。
2.3 消毒意識淡薄
部分養殖人員在豬病防治中,往往不夠重視日常的消毒工作。在進行消毒的過程當中,僅僅將其作為一種形式化的工作內容,消毒的重要未能體現,進而降低了消毒的成效。特別是部分生豬的散養人員,其消毒的意識更為薄弱,甚至常常因外在干擾而對日常消毒工作不能做到盡職盡責,導致豬病的頻繁發生。
2.4 記錄不夠詳細
在部分規模化的生豬養殖場中,雖然設置了多個消毒的入口、區域、消毒槽等。然而實際消毒的時候,在信息記錄方面存在一定的疏漏。比如,對于消毒使用的藥劑名稱、消毒的具體時間等的記錄,往往不夠詳細和嚴謹,導致后期出現問題的時候,無法提供詳細的信息進行查找和參考,嚴重影響了豬病防治工作。
2.5 藥物使用劑量不合理
消毒的專業化水平,會直接影響養殖場的經濟效益。而從目前的狀況來講,部分養殖場的采購人員在進行消毒劑購置的過程中,往往為了節省成本,購買價格相對低廉的消毒劑,其中不乏一些假冒偽劣的產品。導致在為豬群進行消毒的過程中,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甚至還會造成各種疾病的高發。此外,在進行藥劑用量配比的過程中,由于專業水平薄弱,導致劑量的應用不合理,也極易造成對豬群的刺激性,誘發相應的疾病發生。
3 豬病防治中消毒的重要作用
3.1 降低病原體總數
在豬病防治的過程中,科學合理地進行消毒工作,能夠有效殺滅養殖場中的病原體,降低病原體的總數。首先,在養殖場內存在大量病原體,如寄生蟲、細菌病毒、支原體等,這些病原體進入到豬群體內,會造成呼吸系統疾病和消化道疾病等。而消毒劑的使用可以起到周邊環境的消殺作用,降低生豬養殖場內各種病原體的數量。其次,在對養殖場內進行消毒環節的時候,還要加強對相關車輛、人員、物品等的消殺和防護,從源頭上杜絕病原體的數量,降低疾病發生的概率。
3.2 防控疾病傳播
豬病防治中的消毒工作,不僅能夠有效降低病原體數量,同時對疾病的傳播和擴散也具有一定的防控效用。消毒可以對周圍環境中的病原體進行有效的殺滅工作,然而,生豬自身攜帶的病原體則較難消除。尤其是豬群將病原體排到體外的時候,還會造成環境的二次污染。此外,還存在一些條件性的致病菌病原體,只有在豬群自身抵抗能力較弱的情況下,才會誘發疾病。這類病菌長期存在于生豬體內,也會隨排泄物的排出給環境帶來嚴重的污染。因此,務必要制定出科學合理的消毒計劃,多次重復地進行消毒工作。特別是要針對生豬本體進行消殺,確保其體內的病原體能夠得到有效的減少甚至是殺滅,進而有效降低了疾病的傳播和進一步擴散。
3.3 提高安全性能
從目前的狀況來看,養殖人員在進行消毒環節的工作中,所使用消毒的藥劑,通常是市面上提前配置好的成品藥劑。通過正規渠道購買的藥劑,具有一定的安全性能,也能夠起到較好的消殺作用。為此,相關人員在購買之后,可以結合其他防病舉措進行搭配應用,有效提高豬病的防控成效。另外,合理利用消毒劑,可以有效預防生豬疾病的蔓延和擴散。例如,在發現有疑似生豬病例的過程中,做好相應的隔離措施,同時,對豬舍和周圍環境進行全面的消毒工作,強化豬群的抵抗能力,起到一定的病毒遏制效果。
3.4 降低蔓延速度
豬病防治中的消毒環節,可以有效減輕,甚至是消除疾病在豬群中的繼續擴散和蔓延。首先,疾病的傳播速度通常較快,充分的消殺防治工作能夠切實提高生豬的疾病防控能力。為此,要進行科學合理的消毒措施,抑制病原體的傳播和進一步擴散,進而有效降低因生豬疾病問題而帶來的經濟損失。其次,豬病的消毒工作是疾病預防的重要手段,在規模較大的養殖場內,通常都會設有先進的消毒設備,進而開展完善的消毒策略,減輕病毒和細菌等的進一步侵入,從而有效降低了疾病的蔓延。
3.5 減少刺激性
生豬在養殖的過程中,其抗應激的能力通常較弱。一旦受到外來的刺激,很容易造成生長發育的遲緩,甚至是繁殖性障礙問題。而利用科學合理的消毒藥劑進行豬群的消毒工作,對于生豬來講,其刺激性較小。并且在進行消毒之后,不會產生任何殘留,安全性能也較強。為此,務必要加強豬病防治中的消毒工作。
3.6 提升免疫系統
不論是生豬的散養人員還是大規模的生豬養殖場,充分對其進行消毒工作,能夠有效提升豬群的免疫功能,確保其疾病發生的概率,并得到有效的降低。此外,由于豬是群居類動物,因此在眾多豬群聚集的環境中,很容易產生細菌和病毒的滋生,導致豬群周遭環境和體內都存在一定的病毒因子,增加了疾病發生的概率。而通過及時有效的消毒工作,會殺滅環境中的病毒成分和豬群體內的有害菌群,進而提高生豬的免疫能力。
4 豬病防治中消毒方法
4.1 物理消毒法
物理方式的消毒方法,主要是利用熱消、光消和機械進行消毒的環節,以此來殺滅病原體,有效預防疾病的進一步擴散。第一,熱消方式。主要包括了高溫和低溫2種不同的消毒方式。現階段普遍的熱消形式是高溫消毒方法,因為低溫的消毒方式難度系數較大,且需要在密封的狀態下長期進行,因此并不常用。第二,光消毒。主要是通過光照和紫外線進行有效的消毒工作。比如,把為生豬準備的各類器具等,置于較強的陽光照射下進行光照消毒;或是通過紫外線照射,對生豬養殖場內進出的人員、設備、車輛等進行全面的消殺。值得關注的是,紫外線的消毒方式,往往會對豬群造成一定的生長抑制性。因此,在利用相關設備的時候,需要保持與豬群的距離,確保在安全的范圍內進行光消毒。第三,機械消毒。主要是利用外力的作用對養豬場的病原體進行消殺。比如,通過高壓水槍進行豬場內外墻面、槽具、地面等的清潔工作,減少病菌和細菌微生物的數量,為生豬提供良好的、適宜健康成長的豬舍環境。
4.2 生物消毒法
生物消毒的方式,主要是應用在豬場廢棄物和豬群的排泄物等方面。第一,堆肥方式。將豬群的糞便轉化成良好的農家肥料,通過這種方式,不僅有效降低了病原體的總數,減少了環境中的病菌危害,同時也有利于農作物生長的營養需求。第二,發酵方式。在生豬養殖的過程中,往往會在豬群的水槽中、飼料殘留中和排泄的糞便中產生大量的病原菌,豬群長期處于這種環境下,會帶來疾病的風險。為此,相關養殖人員可以利用密閉發酵的方式,或是其他特殊物質的合理使用,以實現發酵的目的,進而達到消毒的效果。第三,綠植法。在養殖生豬的豬舍外,種植一些花草樹木,利用花草樹木的光合作用,起到一定的空氣凈化效果。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病原體的數量,確保豬群的健康成長。通過這種綠植的方式進行消毒,不僅不會造成環境的污染,同時還有著綠色、環保、安全的特征,可以廣泛應用到豬病防治中的消毒環節中,效果十分顯著。
4.3 化學消毒法
豬病防治中化學消毒工作,主要是運用一些化學制劑進行消殺,以此來有效起到疾病的防控效果。第一,漂白粉。在豬舍消毒工作的應用中,漂白粉的使用性能較好,也是較為常見的消毒藥物。在漂白粉中,次氯酸鈉是比較關鍵性的成分,其含量越高,產生的消毒效果則越佳。因此,在進行化學方式消毒的過程中,常常會應用到此種方式。第二,氫氧化鈉。具有較強的殺菌效用,且消毒的腐蝕性較大,相關人員在使用的過程中,需要特殊注意。第三,福爾馬林。其消毒的主要成分是甲醛,消毒效果也十分明顯。常常被應用在豬場地面、墻面等消殺環節中。另外,將福爾馬林消毒劑與高錳酸鉀進行聯合使用,還可以有效實現蒸熏的消毒效果。
5 結語
綜上所述,在畜牧養殖業的發展過程中,生豬養殖的疾病預防和治療是至關重要的一項工作。由于豬群中呼吸類疾病頻發、免疫抑制性問題增多、疾病種類復雜、繁殖性能下降、混合感染加劇等情況,因此,務必要提高豬病防治中消毒的重視程度。通過科學合理的生物、物理和化學方式,確保消毒工作及時規范、系統詳細性和具備專業化的水平,進而有效降低病原體數量,預防疾病的進一步傳播和蔓延;同時,提升整個豬群的免疫功能,降低生豬疾病發生的概率,從而推動養殖產業的穩定運行和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 姜慶玲,汪愛軍.消毒在豬病防治中的重要作用探討[J].農民致富之友,2021,36(26):147.
[2] 李光華.消毒在豬病防治中的重要作用[J].農民致富之友,2021,15(9):161.
[3] 陳世艷.豬疫病防治中消毒的重要作用分析[J].新農民,2021,26(17):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