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麗艷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進展,心力衰竭(心衰)的發病率亦呈逐年上升趨勢[1-2],盡管目前心衰的治療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其仍為老年人高住院率、高死亡率的重要疾病之一。心室重塑是心衰發生發展的病理基礎[3]。膽堿酯酶(ChE)是一種α-糖蛋白,由肝臟合成并分泌進入循環,在血液中含量豐富,但也廣泛分布于身體的其他部位[4]。研究發現,在左室射血分數保留的急性心衰病人中,血清ChE水平對病人的不良結局具有預測價值[5]。此外,在N末端B型鈉尿肽前體(NT-proBNP)水平正常的老年慢性心衰病人中,隨著心衰癥狀的改善,相應的ChE水平亦有所上升,提示ChE水平與心衰嚴重程度相關[6]。雖然近年來有一些關于ChE與心衰預后關系的報道[5,7-8],但這些研究中大多數入組病人年齡偏小,且對ChE與心室重塑的相關性關注較少。因此,本研究主要探索ChE與老年心衰病人心室重塑的關系,報道如下。
1.1 研究對象 選取我院老年醫學科2018年3月至2021年7月住院確診慢性心衰且年齡≥70歲的118例病人,其中男70例,女48例。排除標準:有機磷中毒和嚴重肝功能不全者;口服ChE抑制劑者;多器官功能衰竭者;自身免疫性疾病病人;近期嚴重及持續感染病人;惡性腫瘤病人。
1.2 方法 所有病人入院均行超聲心動圖檢查,評估LVEF、左室內徑(LVD)、左房內徑(LAD)、室間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EWT);收集病人的一般資料:年齡、性別、NYHA分級,高血壓、2型糖尿病及心房顫動(房顫)病史;使用Sysmes XN-2800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檢測病人的Hb、PLT水平;使用羅氏702生化分析儀檢測鉀、鈉、TC、肌酐、BUN、UA、白蛋白、ALT、AST、NT-proBNP、ChE水平。參考既往研究及本院ChE正常值范圍,以4000 U/L為臨界值將病人分為低水平組(<4000 U/L,n=50)及高水平組(≥4000 U/L,n=68)。

2.1 不同ChE水平病人一般基線資料比較 低水平組病人Hb、肌酐、BUN、TC水平明顯低于高水平組(P<0.05),2組鈉、鉀、白蛋白、UA、PLT水平,年齡、性別,房顫、高血壓及糖尿病患病率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2組病人基線資料比較
2.2 不同ChE水平病人心室重塑參數、NT-proBNP水平及心功能分級的比較 與高水平組相比,低水平組LVD、NT-proBNP水平明顯增高(P<0.05或P<0.01),LVEF明顯降低(P<0.01),NYHA心功能Ⅳ級病人比例明顯增多(P<0.01),2組LAD、IVST及LVPEWT差異均無統計意義,見表2。

表2 2組病人心室重塑參數、NT-proBNP水平及心功能比較
2.3 ChE與心室重塑參數、NT-proBNP及心功能的相關性分析 Pearson相關分析結果顯示,ChE與LVEF呈正相關(r=0.263,P<0.05),與NT-proBNP、LVD呈負相關(r=-0.490、-0.233,P<0.05);Spearman相關分析結果顯示,ChE與NYHA心功能分級呈負相關(r=-0.621,P<0.05),見表3。

表3 ChE與心室重塑參數、NT-proBNP及心功能相關性分析
心衰是各種心臟疾病發展的終末階段,流行病學調查表明:發達國家心衰的發病率高達1%~2%,并且患病率隨年齡增長顯著增加。目前慢性心衰的治療策略由改善短期血流動力學轉變為延緩心室重塑[9]。心室重塑是由多種心臟疾病導致的心功能演變過程中心肌細胞和細胞基質出現的一系列形態改變。心室重塑是心衰重要的病理基礎。研究表明,ChE水平與心衰的嚴重程度及病人預后存在相關性[5],但關于ChE與老年心衰病人心室重塑的關系仍需進一步探索。
ChE是一種水解乙酰膽堿和其他膽堿酯的酶,分為乙酰ChE和丁酰ChE[10],臨床上通常檢測血液中的丁酰ChE,稱為血清ChE。血清ChE主要在肝臟中合成,在急性肝損傷、肝硬化時,其水平降低,是器官損傷的重要標志物[11]。既往研究發現,其與急性失代償性心衰病人的營養狀況、營養預后指數以及老年營養風險指數密切相關[8],ChE濃度影響營養不良及炎癥性疾病病人的疾病進展及預后[12-13],此外,血清ChE活性與TG、膽固醇及體脂分布呈正相關[14]。本研究中ChE低水平組病人Hb、肌酐、BUN、TC水平較正常組明顯偏低,提示低水平組病人的營養狀況相對較差,更進一步證實ChE與心衰病人營養狀態之間的關系。
本研究結果顯示,心衰病人的ChE水平與NYHA分級呈負相關,提示血清ChE水平降低與心功能受損有關。關于心衰病人ChE水平降低及其與心衰預后相關的具體原因,目前仍不完全明確。有研究表明,心衰病人循環中的TNF-α含量增加,可能是由于TNF-α激活增加機體消耗,導致營養障礙[15]。營養不良、消瘦和惡病質是影響心衰預后的重要因素[16],而ChE是營養不良的重要反映因子,因此,ChE與心衰病人的預后相關。另外,血清ChE主要在肝臟中合成,心衰繼發體循環淤血,肝靜脈回流障礙,引發淤血性肝功能受損,使肝臟合成功能下降,從而導致ChE水平下降。
本研究發現,血清ChE水平與心衰病人的LVEF呈正相關,與NT-proBNP、LVD呈負相關,表明ChE參與心室重構的發生發展。目前關于ChE與心室重塑之間關系的研究較少,其參與心室重塑的具體原因尚不明確,綜合既往研究總結,機制可能如下:心肌缺血損傷誘發的免疫應答可產生TNF-α、IL-6等多種細胞因子,其中IL-6在誘導心肌肥厚、細胞凋亡的通路中發揮重要作用[17],而TNF-α可以誘導IL-6的釋放,IL-6亦能增強TNF-α的作用[18]。研究發現,血清ChE活性與多種炎性標志物相關,其中與IL-6關聯性較強[19],提示其可能通過影響IL-6水平間接參與心室重塑。
本研究仍存在一些局限性。由于本研究為單一中心回顧性研究,納入病例數相對較少,所得結論的外推性尚需進一步明確,下一步將進行多中心前瞻性研究。另外,本次研究對象為70歲及以上老年人,這類人群由于有較多共患病和器官功能退化,死亡率和感染率高于一般人群,仍不能排除其他變量的影響,對結果可能造成一定的選擇偏倚。
綜上所述,血清ChE水平可能與老年心衰病人心室重構的發生發展有關,在臨床工作中,可作為評估病人心衰及心室重塑的潛在標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