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樂 WANG Le;汪洋 WANG Yang
(①鄂北地區水資源配置建設與管理局(籌),武漢 430062;②孝感市孝南區應急管理局,孝感 432001)
敏感性分析是指當我們對模型進行數值模擬時,模型參數的變化對模擬結果的影響程度,判斷各個模型參數對模型結果的重要程度[3]。當前,對邊坡穩定性分析中主要考慮的因素有土體容重γ、粘聚力c 及內摩擦角φ,如彭小云等[4]基于灰度關聯分析法分析了影響高邊坡穩定的因素,結果顯示重力及滑動面的強度參數是影響邊坡穩定的主要因素。VG 模型方面國內研究主要是VG 模型的應用及參數的獲取。其中范嚴偉等[5]利用HYDRUS-1D 模型,分析了不同土壤條件下VG 模型中飽和含水量、殘余含水量、系數及飽和滲透系數對土壤水分特征曲線的影響,發現系數和飽及滲透系數n 與濕潤鋒運移距離成正相關,而系數a 及殘余含水量與濕潤鋒成負相關。徐付橋等[6]研究了VG 模型參數的選取對堿水層二氧化碳封存的影響。楊紅等[7]基于VG 模型研究了有機肥對土壤水分特征曲線的影響,表明VG 模型可以較好擬合土壤水分特征曲線。田東方等[8]研究了尿素濃度對土壤水分特征曲線的影響,建立了可以考慮尿素濃度影響的VG 模型。彭建平等[9]提出了一種用MATLAB 確定VG 模型參數的方法。
本文利用Carsel and Parrish(1988)[10]文章中砂土、粉土、粉質粘土的VG 參數,然后將原參數上調10%、20%以及下調10%、20%,以GEO-sudio 軟件分析VG 模型中系數n、α、飽和含水量θs、殘余含水量θr以及飽和滲透系數Ks,5 個因素對邊坡中土體穩定性系數的影響,并通過正交試驗設計分析進行VG 模型參數敏感性分析。
本文以GEO-studio 軟件為主,GeoStuio 軟件是加拿大專業的巖土分析軟件,由Fredlund 教授20 世紀70年代開始研發。GEO-studio 中滲流公式為Richards 方程,對于一維非飽和土壤水分運動,Richards 方程常表示為3 種形式,即以壓力水頭、以含水率和以位置坐標為因變量的公式,下面給出以壓力水頭h 表示的非飽和滲流方程[11]:
式中:kij—分別沿水平及垂直方向的滲透系數,m/s;ρw—水的密度,g/cm3—土壤水特性曲線的斜率;且,其中θw—含水量;uw—水壓力,kPa。
GEO-studio 軟件中SLOPE/W 模塊采用通用剛體極限平衡法。該方法由Fredlund 等人于20 世紀70年代提出。特點是假設每個土條的受力平衡,每個土條安全系數相等。同時滿足力矩、水平力、豎向力的平衡。通用極限平衡法力矩平衡安全系數方程:
水平方向靜力平衡安全系數方程:
式中:c′—有效粘聚力;φ′—有效摩擦角;u—孔隙水壓力;N—土條底部法向力;W—土條重量;D—集中荷載;β、R、x、f、d、w—幾何參數;a—土條底面傾角。其中N 為土條底部的法向力。
云計算是為了解決用戶的存儲資源不足和共享資源不足問題,將大量的服務器資源通過網絡整合和調度重新分配給用戶。高校之間、校內老師之間由于受到技術、知識產權等客觀因素的影響,課程資源很難實現共享,還可能有課程資源重復建設的現象,基于云計算技術的網絡教學平臺在充分保護知識產權的情況下實現了跨地區的教學資源同步共享,通過彼此協商和網絡確認實現相互間教學資源共享和學習交流[2]。
式中:XR、XL—土體兩側的剪切力。當土為非飽和時,有效粘聚力c 取值如下:
VG 模型是1980 由Van Genuchten 提出的一種土壤水分特征曲線的模型[1],到現在已經廣泛應用于地下水分析、滲流分析以及各類軟件中。VG 模型表達式[1]:
正交實驗設計的本質是一種數理統計方法,首先確定有代表性的點,然后根據正交表進行多因素實驗。其正交表表示為:Ln(tm),式中:L—正交表;n—正交試驗次數;t—影響因子的水平數;m—正交試驗表列數。
正交試驗表格完成后,就是進行數據分析;正交試驗計算數據分析的一般方法有:極差分析法和方差分析法。極差分析方法簡單、快捷、方便,不足之處是精度,只能定性分析;方差分析于極差分析而言精度要好,但相應的計算要復雜一些。本文采用極差分析方法進行計算。
極差分析方法的計算統計參數公式為[12]:
式中:Kij—影響因子j 在i 水平下每次試驗結果的平均值;n—影響因子j 在i 水平下的正交試驗次數;Yk—第k 個正交實驗的值;—所有試驗的平均值。
設極差分析法的敏感性評價標準為Si,則其計算公式為:
Sj越大,則該影響因子越大,反之。
通過《工程地質手冊(第四版)》表3-1-24 得到砂土、粉土和粉質黏土的物理參數,模型參數如表1,模型如圖1。
圖1 邊坡模型
表1 模型參數
邊坡模型邊坡底長60m,左高21m,右高6m,坡高10m。其余參數如圖1 所示。圖中模型全局網絡單元尺寸為1m,網格四邊形與三邊形一共826 個單元,892 個節點。
根據Carsel and Parrish(1988)[5]得砂土、粉土及粉質黏土,以砂石為例對其VG 參數進行微調得到其正交實驗水平取值如表2。
表2 正交試驗因素水平取值
由于本文是5 因素5 水平,這里選擇L25(56)正交表,使用GEO-studio 軟件計算邊坡的安全系數,其正交表及計算結果見表3。
表3 砂土正交設計方案及安全系數結果
通過對正交表數據分析計算得到極差分析方法數據如表4 所示。
表4 砂土極差分析表
通過對極差分析方法表可以看出:在砂土中,VG 模型中飽和含水量θs對邊坡穩定性系數影響最大,其次是系數n,再次是殘余含水量θr,然后是系數α,對邊坡穩定性系數影響最小的則是Ks。
同理得到粉土的極差分析表如表5。
表5 粉土極差分析表
通過上面的正交試驗可以知道對于粉土,VG 模型中飽和含水量θs對邊坡穩定性系數影響最大,系數n 次之,再次是系數α,飽和滲透系數Ks和殘余含水量θr對邊坡穩定性系數影響最小。
對于粉質黏土由于VG 模型參數n>1,所以只有3 組水平,即5 因素3 水平,這里使用L18(37)正交表,其余過程同砂石一樣,算得粉質黏土極差分析表如表6。
表6 粉質黏土極差分析表
通過極差分析表可以得到:對于粉質黏土,殘余含水量θr對邊坡穩定性系數影響最大,然后是飽和含水量θs,再次是系數n,最后是系數α,飽和滲透系數Ks。
對砂土和粉土,VG 模型參數中的飽和含水量θs和系數n 的擾動對邊坡的穩定性系數影響較大;系數α、飽和滲透系數Ks和殘余含水量θr對邊坡穩定性系數影響較小。對粉質黏土,則是殘余含水量θr和飽和含水量θs的擾動對邊坡穩定性系數影響較大;系數n、最后是系數α 以及飽和滲透系數Ks的影響較小。造成這樣結果的原因可能是:砂土與粉土的粘聚力小,水在下滲的過程中砂土和黏土的粘聚力有一個增大的過程,然后隨著水下滲量的增加砂土與粉土的粘聚力才開始減小;而對于粉質黏土其粘聚力較大,因此水在下滲過程中粉質黏土的粘聚力直接就開始減小。
VG 模型在這里可以發現主要是影響土中水的分布以及土中各處的水頭,從而對邊坡的穩定性造成影響。本文通過對正交試驗驗證了VG 模型參數對邊坡穩定性系數的敏感度,具有一定的工程實際意義。
本文選取了砂土、粉土和粉質黏土的VG 模型參數,研究了其VG 模型參數的擾動對邊坡穩定性的影響,通過GEO-sudio 軟件模擬得到不同VG 系數下邊坡的安全系數,設計L25(56)及L18(37)正交試驗表分析各個系數的擾動對邊坡穩定性影響,得到敏感度關系,對于砂土是:θs>n>θr>α>Ks;粉土:θs>n>α>Ks>θr;粉質黏土:θr>θs>n>α>Ks。即對砂土和粉土,VG 模型參數中的飽和含水量θs的擾動對邊坡的穩定性系數影響最大;系數n 次之,系數α、飽和滲透系數Ks和殘余含水量θr對砂土和粉土邊坡穩定性系數影響較小。對粉質黏土而言,則是殘余含水量θr的擾動對邊坡穩定性系數影響最大;飽和含水量θs次之,再次是系數n,最后是系數α 以及飽和滲透系數Ks的影響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