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永毅 WU Yong-yi;吳建良③ WU Jian-liang;胡良軍②④ HU Liang-jun;趙亞宇②④ ZHAO Ya-yu
(①廣州市市政工程試驗檢測有限公司,廣州 510520;②廣州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廣州 510030;③湖南理工學院土木建筑工程學院,岳陽 414006;④廣東省裝配式地下結構檢測與監測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廣州 510520)
隨著城市地下空間的開發強度增大,在施工擾動、管道滲漏等的影響下,城市地下空洞引發風險呈現上升趨勢。地下空洞坍塌對周邊造成嚴重的破壞,引發人員傷亡、通行車輛陷落、地下管線斷裂等安全風險。目前地下空洞檢測一般采用探地雷達,3D 雷達快速排查,發現地下空洞隱患后,采用二維雷達對局部細化排查、確認。
探地雷達探測地下病害一直是道路工程的研究熱點。目前相關規范給出了理想情況下地下空洞的探地雷達反射特征。在實際檢測中基于探地雷達識別地下病害對操作人員要求較高,存在較大概率的漏判風險。人工智能識別技術的發展對自動識別地下空洞有較大的推動作用,但需要較大數量的樣本庫,而實際檢測中往往檢測長達幾十公里的道路才可檢出1-2 處。雖可以通過仿真生成樣本,但通過檢測實際道路空洞采集樣本,仍舊無可替代。
本文通過建立道路地下病害實體模型,對典型的道路地下病害進行模擬,對多種工況下的道路地下空洞病害進行探地雷達檢測,通過對探地雷達圖像進行研究,掌握地下空洞病害的雷達反射特性,驗證模型試驗是否可行,為積累大量探地雷達識別地下空洞樣本提供基礎。
為降低道路及地下空洞的模擬難度,采用圍護墻加內部填充物的形式模擬道路及地下空洞,稱為“臥式道路模型”。“模型”的圍護墻墻體與道路結構相同,墻內采用砂土填充,砂土內可靈活設置空洞以模擬各種工況。模型的布置情況如圖1。
圖1 臥式道路模型
圖3 檢測現場
圖1 中,圍護墻體左側為圓弧狀,模型平面整體呈E形,平面包絡尺寸為8m×6.5m。圍護墻體包括:40cm 的水泥穩定碎石基層模擬層,6cm 的水泥混凝土路面模擬層。路面模擬層局部鑲嵌有2 處6cm×60cm×120cm 的瀝青混凝土板以模擬瀝青混凝土路面。
首先在模型內部填筑砂土、壓實,采用人工挖孔與預埋亞克力模型2 種方式設置模擬地下空洞。缺陷設置完成后,采用超聲波相控陣、雙頻探地雷達在模型維護墻表面進行檢測。
采用的試驗設備包括雙頻探地雷達、超聲波相控陣。雷達采用ImpulseRadar 生產的CO1760 型高動態雙頻探地雷達,天線的中心頻率為170MHz(LF)、600MHz(HF),工作時采樣點數為414 點。超聲波相控陣采用俄羅斯ACSYS 公司生產的MIRA A1040。
在模型右側區域的2 個墻角設置有2 處空洞,右上角為空洞1,空洞邊緣距離兩面墻的距離為1.0m;右下角為空洞2,空洞邊緣距離兩面墻的距離為0.7m。空洞1 正對2 處瀝青混凝土塊區域,空洞2 正對墻體為水泥混凝土路面區域。
綜合空洞與圍護墻間隔及圍護墻厚度,空洞1 的埋深為1.46m,空洞2 的埋深為1.16m。
首先采用超聲波相控在缺陷正對墻體處、完整墻體處進行測試。探地雷達與瀝青路面塊的中線平齊,勻速水平移動,每工況下雷達測試重復試驗3 次。
表1 檢測工況
超聲波發射頻率采用50kHz,超聲波相控陣在不同位置測試典型結果如圖4。
圖4 超聲波相控陣測試結果
從測試結果看,瀝青塊處相控陣結果中有較多的高亮反射,顯示有較多的空隙與內部反射界面。水泥路面模擬區域因完整性較好,內部的高亮反射相對較少。
探地雷達檢測時,測線圍繞墻體做連續檢測,每處空洞在2 面墻體各有一處成像。典型的整體檢測結果圖像如圖5。
圖5 工況2 的整體雷達圖
600MHz 測試頻率時,空洞典型的雷達成像圖圖6-圖8,圖中縱坐標為采用點數、橫坐標為采樣道數。
圖6 工況1 的空洞處600MHz 測試結果
圖7 工況2 的空洞處600MHz 測試結果
圖8 工況3 的空洞處600MHz 測試結果
工況3 下170MHz 測試頻率時,各個空洞典型的雷達成像圖如圖9。
圖9 工況3 的空洞處170MHz 測試結果
從3.2 節可以看出,在600MHz 頻率下,探地雷達能夠識別出地下空洞,其雷達特征與日常檢測中發現地下空洞類似。說明以“臥式模型”模擬道路及地下空洞可行。
雷達反射圖中,未出現弧線形的墻背反射線,說明在較為松散的土體中,探地雷達的探測深度難以超過2.5m深度。
空洞2 處的墻面為整體澆筑而成,內部密實無不均勻,雷達反射波呈現較為明顯的“月牙形”,即同向軸為向下開口的拋物線。
將東側墻探測空洞2 時各工況缺陷中央的數據道提取出來,截取月牙形區域的數據段,匯總顯示如圖10。
圖10 東側墻探測空洞2 的雷達波單道圖
圖10 中“base”為無空洞位置的數據道數據,其余道數據在10、30 點附近有2 處峰值,峰值即為空洞的反射。
空洞1 處的雷達波反射圖形與空洞2 有明顯不同,“月牙形”拋物線同向軸較不連續,特別是在北側墻的成像“月牙形”較為零碎。
此外,空洞1 在“月牙形”回波的后續有一處較為明顯的雜波發射,這是空洞對側邊界反射雷達波導致。若在探地雷達檢測中發現“月牙形”拋物線同向軸回波后續有明顯雜波,一般揭示有較大尺寸的異常體。
空洞1 處典型的雷達探測單道圖如圖11,圖中數據為每道的第130-250 采集點數據。
圖11 東側墻探測空洞1 的雷達波單道圖
從圖11 中可以看出,在10-40 采集點區間內基準道的反射信號振幅變化較小,而空洞對應道的振幅波動較大。在40-60 采集點處4 道信號數據趨同。但60-90 采集點區間空洞對應道的振幅波動再次增大,該波形對應于空洞底面的反射,而非西側墻背的反射。
將工況3 四處空洞反射的波形匯總,圖像如圖12。
圖12 工況3 四處空洞反射雷達圖匯總
圖12 中,量取空洞1 下部反射帶的道寬度,量取空洞2“月牙形”同相軸后水平反射帶的道寬度,反射帶寬度分別為:564、565、276、280 道,與空洞的寬度成正比。因此,可以依據缺陷的反射帶寬度作為探測空洞寬度的依據。
通過建造“圍護墻式”道路地下空洞模型,預設地下空洞,進行超聲波相控陣、雙頻探地雷達測試。通過實驗、數據分析,得出如下結論:
①采用臥式圍護墻模型可以方便地預設地下空洞,不破壞雷達波的探測環境,為后續更加廣泛的采集地下空洞的探地雷達樣本提供基礎。②600MHz 高頻雷達波可以識別出預埋2.0m 深度內的地下空洞,空洞周圍環境會對成像同相軸的形狀產生影響。③較大尺寸的空洞在“月牙形”同相軸后多次反射雷達波,較小空洞僅產生“月牙形”同相軸而無后續發射波。④空洞反射帶的道寬度與空洞的寬度成正比,可以作為探測空洞寬度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