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爍 YANG Shuo;吳志佳 WU Zhi-jia;張坤 ZHANG Kun;劉翼 LIU Yi
(中交二公局東萌工程有限公司,西安 710000)
本文所研究項目為淮海經濟區一個典型科創園區,在面臨規劃調整等不利因素下,因地制宜靈活開展建設施工。在開工前就所處地塊的市政管網進行充分調研,積極配合相關保障工程先期完工,考慮到傳統鋪設臨時道路過于冗余,通過設計和施工層面的不斷優化,總結出一套永臨結合的道路施工流程,同時嚴格依據國標[1]進行了路面強度驗算,證明了設計的嚴謹和可靠。
項目位于徐州淮海國際港務區垞城街道,柳沿路東側,徐州垞城電力有限公司西側511 鄉道北側,周圍分布徐州市2022年城建重點工程[2]。項目規劃占地約31.51 萬m2,將建設高標準廠房、普通廠房及配套設施,總建筑面積約24.91 萬m2,其中廠房面積約231692.05m2;服務中心面積約10864.53m2;其它建筑面積約6565.02m2。本工程B1地塊廠房產品較為豐富,便于后期廠房的銷售和租售。園區內部零散位置布置了廠區配套設施,其中有:變電室、開閉所、消防水池、泵房等。
工程位于徐州淮海國際港務區垞城街道,柳沿路東側,徐州垞城電力有限公司西側511 鄉道北側,交通便利。
目前受智造五路施工影響,需從A 地塊修筑臨時進場道路進入B1 地塊,2022年11月份智造五路完成施工,運輸車輛可以直接經該路進入施工場地。臨時設施項目臨時設施均按照“項目總體實施,階段性投入”的原則予以布設。
項目因A 地塊規劃調整,整體擬建建筑布局變化大,施工現場場內臨時設施不能充分考慮到位,待整體規劃經規委會過會通過后另行予以策劃。現場臨時設施僅考慮B1 地塊設施。
為滿足“永臨結合”要求,現場環形道路基礎為300mm 厚4%灰土墊層,道路面層使用C25 混凝土澆筑,頂標高比設計路面頂標高低0.3m;為保證前期施工許可證辦理要求,西側主干道及大門口等區域受設計進度限制無法實施永臨結合。
散水從外墻向外寬700mm,腳手架基礎寬度1500mm,為滿足永臨結合要求,在澆筑時在散水位置設置分隔縫,坡道5%,后期分隔縫外寬出部分破除。其余硬化部分后期破碎后做場區內其它道路基礎填料使用。排水溝沿8m 主干道內側設置。截水溝沿圍墻外墻設置。
垞城煤礦位于江蘇省徐州市淮海國際港務區柳新鎮垞城村西側,東臨京杭運河,北瀕微山湖,主要為徐州礦務局垞城煤礦范圍。面積1.5 平方公里,人口0.8 萬。境內有垞城煤礦。有專用公路和鐵路與徐沛公路、隴海鐵路相連。基地現狀為垞城煤礦遺址,基地內歷史遺留建筑較多,地形復雜,部分區域為采煤塌陷區形成的池塘。
徐州屬溫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年平均氣溫14℃,年日照時數為2284 至2495 小時,日照率52%至57%,年均無霜期200 至220 天,年均降水量800 至930mm,雨季降水量占全年的56%。氣候特點是: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適中,雨熱同期。四季之中春、秋季短,冬、夏季長,春季天氣多變,夏季高溫多雨,秋季天高氣爽,冬季寒潮頻襲。
依據城市道路路基設計規范(CJJ194-2013),計算界面如圖1 所示,計算結果如下[4]:

圖1 計算仿真界面

表1 交通量計算參數
交通量說明:基礎計算參數見表2,設計年限為10年,設計車道分布系數為1。
當以設計彎沉值和瀝青層剪應力為設計指標時,取路面營運第一年單向日平均當量軸次為635,設計基準期內一個車道上的累計當量軸次為4793656,即中等交通等級。
當以半剛性材料結構層層底拉應力為設計指標時,取路面營運第一年單向日平均當量軸次為522,設計基準期內一個車道上的累計當量軸次為3940611,即輕交通等級。
路面設計交通等級為中等交通等級,取交叉口設計基準期內同一位置停車的累計當量軸次為3155509,停車站設計基準期內同一位置停車的累計當量軸次為2611976,道路等級為支路,道路等級系數為1.2,面層和基層類型系數均為1,計算出路面設計彎沉值為33.2mm。
瀝青表面層材料的60℃抗剪強度為0.8MPa,一般行駛路段上瀝青表面層材料的容許剪應力為0.8MPa,交叉口緩慢制動路段上瀝青表面層材料的容許剪應力為0.261MPa,停車站緩慢制動路段上瀝青表面層材料的容許剪應力為0.268MPa。
道路等級為支路,變異水平的等級為高級,可靠系數取1.1,加鋪路面5 層,路面設計彎沉值為33.2mm,路面設計層位于第2 層,設計層最小厚度為40mm,路面結構設計如圖2 所示,路面各層材料設計計算結果見表3。

圖2 路面結構設計
瀝青表面層材料的60℃抗壓回彈模量平均值為320MPa,瀝青表面層材料的60℃抗壓回彈模量標準差為20MPa。
按設計彎沉值計算設計層厚度,彎沉值按新建路面F公式計算:LD=33.2mm,H(2)=40mm,LS=27.5mm。
由于設計層厚度H(2)=Hmin時LS≤LD,故彎沉和底面拉應力計算均滿足要求。
僅考慮彎沉,H(2)=40mm
那么,按容許拉應力計算設計層厚度為:
H(2)=40mm,第3 層底面拉應力計算滿足設計要求;
H(2)= 40mm,第4 層底面拉應力計算滿足設計要求;
H(2)=40mm,第5 層底面拉應力計算滿足設計要求。
僅考慮彎沉,路面設計層厚度:H(2)=40mm;
同時考慮彎沉和拉應力,H(2)=40mm。
一般行駛路段上瀝青表面層材料的容許剪應力0.8MPa,最大剪應力0.48MPa;交叉口緩慢制動路段上瀝青表面層材料的容許剪應力0.261MPa,最大剪應力0.258 MPa;停車站緩慢制動路段上瀝青表面層材料的容許剪應力0.268MPa,最大剪應力0.258MPa;以上均滿足設計要求。
根據新建路面F 公式計算改建路面各加鋪層頂面交工驗收彎沉值,綜合影響系數取1.25:第1 層路面頂面交工驗收彎沉值LS=22.72mm,第2 層路面頂面交工驗收彎沉值LS=25.16mm,第3 層路面頂面交工驗收彎沉值LS=27.76mm,第4 層路面頂面交工驗收彎沉值LS=52.36mm,第5 層路面頂面交工驗收彎沉值LS=145.94mm。
在場區道路設計中采用永臨結合不是生搬硬套[3],要切實考慮實際地質條件、政策因素,循序漸進,在滿足市政建設的要求的前提下開展道路鋪設的分期、分段施工,在施工時間上穿插在主體施工過程中進行,各種設備、物料的進場使用要嚴格按照計劃,保障并盡可能節約工期,將對主體施工的影響降至最低,據此優化的永臨結合鋪設道路流程如圖3 所示。

圖3 永臨結合鋪設道路流程
采用永臨結合設計后,所節省費用清單如下:5cm 碎石單價7.91 元/m3,30cm 厚6%水穩32.52 元/m3,道路面積約1000m2,則省去重鋪路面費用(7.91+32.52)×1000=4.043萬元;路面破拆費用133 元/m3,中轉68 元/m3,按設計鋪設20cm 厚C30 混凝土,共節省(133+68)×1000×0.2=4.02 萬元,合計約8 萬元,修復費用累計4 萬元。合計節約項目經費12 萬元。
EPC 項目工程建設過程中采用施工道路永臨結合是流程優化的具體體現,省去了竣工前場區路基二次處理,比正場施工節省工期25%以上,有效推進了施工效率。
該項技術的應用,節能環保,綠色施工,節約材料,為后期施工正式道路做好鋪墊,節約了成本[5]。后期不再破路修路,現場產生的固廢更少,在最低限度降低垃圾清運的同時使現場建筑垃圾大量減少,為建筑電氣智能化、物聯化提供保障,更是對綠色施工、文明施工的的應用,具有廣闊應用前景和可觀社會效益。
本文對徐州淮海國際港務區垞城科技創業園項目B1地塊的場地道路進行一次設計、分期分段建設的過程進行流程總結和計算驗證,結果表明在利用裝配式板材等建筑新技術下,傳統建筑場地臨時道路在竣工時不得不推倒重來的狀況得到改善。最直觀的表現為節約項目經費、提高道路強度、減少固廢垃圾處理,從本質上響應“碳中和、碳達峰”的建筑趨勢,理應作為今后房建工程道路施工設計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