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亮亮
黨的二十大是在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邁上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關鍵時刻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在黨的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黨的二十大報告是一篇閃耀著馬克思主義理論光輝的綱領性文獻,是引領我們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的思想旗幟和行動指南。
黨的二十大閉幕后,中國電機工程學會立即舉辦大會精神宣講報告會,召開黨委(擴大)會議、黨委理論中心組研討會,進行專題學習,示范帶動各黨支部學習貫徹往深里走、往實里走,在學術交流、科學普及、科技服務、國際交流等學會工作的各個方面、整個過程,統籌推進二十大精神的學習貫徹。學會緊扣五個“牢牢把握”,通過集體學習與自學、線上授課與線下研學等形式,深化對黨的二十大確定的重要思想、重要觀點、重大戰略、重大舉措的理解和掌握。我們看到,黨的二十大報告對教育、科技、人才工作進行了統一論述,對深化能源革命、加快綠色轉型作出了戰略部署,彰顯了黨中央高度重視科技創新、以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的堅定決心,彰顯了黨中央高度重視能源電力發展、深入推進能源革命的堅定決心,為能源工作轉型、科技工作發展謀劃了具有全局性、戰略性、前瞻性的行動綱領。
電機工程是國家能源電力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能源電力行業及電機工程學會一分子,面對黨的二十大后的新使命,應當有新擔當、新作為。
深刻認識肩負的使命擔當。黨的二十大向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吹響了踏上新時代新征程團結奮斗的時代號角。能源電力行業作為國家建設和經濟發展的基石,必須聚焦助力能源綠色低碳轉型,主動對接服務“雙碳”目標,把握能源技術變革趨勢,在強化創新驅動發展上展現更大作為,為確保國家能源安全、端牢能源飯碗提供堅強支撐。對此,學會要進一步團結廣大能源電力科技工作者,積極履行“四服務”職能,推進能源電力行業實現高水平自立自強,在加快能源科技自主創新步伐、強化國家能源戰略科技力量支撐、推動能源清潔低碳轉型等方面作出新貢獻。
把創新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學會作為團結聯系電機工程領域廣大科技工作者的社會團體,要在能源電力創新、學術引領上勇于擔當、積極作為,團結引領能源電力科技工作者以“敢為天下先”的膽略,擺脫跟蹤模仿“陷阱”,勇闖創新“無人區”,抓住能源革命與數字革命融合發展新趨勢,推進能源科技變革與產業再造。
全力服務新型能源體系規劃建設。科技創新是推動能源轉型發展的根本動力。縱觀人類工業和產業發展史,能源科技創新都發揮了重要作用。學會應充分發揮引領帶動作用,服務能源電力行業緊緊抓住能源科技創新這一核心變量,加快推動能源體系向以非化石能源為主體轉變,促進經濟社會發生系統性變革、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發生根本性改變,助力實現可持續發展和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人民”一詞使用頻次最多。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堅持人民至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立場觀點方法“六個堅持”中,“人民至上”排在首位,彰顯了馬克思主義政黨堅定不移的人民立場。學會作為黨和政府聯系廣大科技工作者的橋梁和紐帶,更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四個面向”,踐行“四個服務”,更廣泛、更緊密地團結科技工作者積極投身科技強國事業,助力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服務科技工作者要“親”和“緊”。科技社團肩負著黨和政府聯系科技工作者的橋梁和紐帶職責,團結愛國奉獻的優秀科技人才,服務國家發展大局是科技社團的本職工作。首先,要建立完善的會員發展和服務體系,不斷完善會員發展服務機制,形成辦事機構、專委會、省級學會三位一體服務會員的合力;其次,要把國家實驗室、國家科研機構、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科技領軍企業等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廣泛聯系起來,同時加大對新型研發機構、非公有制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的服務覆蓋;最后,要充分發揮科技志愿服務團隊的幫扶作用,開展“送科技服務進企業”活動,不斷提升學會聯系、服務科技工作者、科技企業的能力和水平。
服務創新驅動發展要“快”和“好”。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完善科技創新體系,堅持創新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要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積聚力量進行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堅決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國際環境錯綜復雜,世界經濟復蘇乏力,產業鏈供應鏈安全面臨風險挑戰,不穩定不確定因素明顯增加。科技創新是大國博弈的重要戰場,搶占科技制高點、爭取政治經濟發展主動權的競爭空前激烈。只有在“快”和“好”上下功夫,加強科技創新協同,優化配置創新資源,推動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深度融合,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才能贏得國家發展和安全的主動。在這個方面,科技社團必須樹牢系統觀念,增強系統思維,在前瞻性研究、產學研融合發展、推進行業科技創新等方面有所作為。
服務全民科學素質提升要善于“聽”和“做”。科技社團作為社團組織,力量來源于人民大眾,歸根結底要服務好人民大眾。這里的切入點就是做好科普工作。要做好新時代科普工作,科技社團應在“聽”和“做”上下功夫。所謂“聽”,就是調研,要深入基層,面對面傾聽、了解大眾對科學技術普及工作的需求,總結前期開展科普工作的成效和不足,以目標為導向,以問題為導向,以結果為導向,持續完善科普工作體系,不斷提升科普工作質量。所謂“做”,就是要付諸實踐,深入開展“電力之光”中國電力科普日、“電力之光”大講堂、科普下鄉暨鄉村振興等特色科普活動,持續打造學會“電力之光”科普品牌,創新科普文化傳播方式,不斷擴大科普工作的影響力和覆蓋面。
服務黨和政府決策要“準”和“實”。科技社團應充分發揮決策咨詢主體作用,為黨和政府提供準確、務實的決策依據。要積極主動聯系院士專家、高端科技人才,圍繞行業前沿技術、顛覆性技術、戰略性新興產業關鍵共性技術的研發和產業化開展咨詢研究,積極打造高端智庫服務產品,為行業技術創新和政府科學決策提供重要支撐。同時要開展科技倫理挑戰、風險防范、安全保障等前瞻性決策咨詢研判,維護科技安全,以科技支撐社會治理、保障國家安全。
系統觀念是馬克思主義哲學重要的認識論和方法論,是貫穿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立場觀點方法之一。如何堅持好運用好系統觀念?對科技社團而言,關鍵是要把工作放在黨和國家發展大局中謀劃和推進,要充分發揮科技社團開放型、樞紐型、平臺型的組織優勢。
在開放型組織建設上下功夫。要始終把面向一線、匯聚眾智作為重要的工作方法,善用現代化手段收集科情民意,做好黨的政策宣傳,做好政府意向的傳遞,引導廣大能源電力科技工作者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開展科學研究和科技創新,同時把能源電力科技工作者的意見、訴求和建議,及時反映給黨和政府,做好二者之間的“聯絡員”,開創集智創新、咨政建言的生動局面。
在樞紐型組織建設上下功夫。要進一步發揮“樞紐”作用,在調動會員參與學會活動的積極性,充分彰顯電力領域院士專家的權威性,為黨和政府科學決策提供強有力支撐的同時,引領各級學會持續完善會員服務工作機制,建立分層分級會員服務體系,通過聯絡與服務,提升、增強會員聽黨話、跟黨走的思想覺悟和行動自覺,更好地擔負起產學協同創新、跨界協同創新的紐帶作用,集中優勢資源,開辟新領域、決勝新賽道,為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夯基固本。
在平臺型組織建設上下功夫。發揮學會在學術風向上的引領作用,引導行業、高校緊跟國際潮流、世界步伐開展科技研發。另外,要把學會面向高校的會員中心、面向企業的科技服務團的作用更好發揮出來,不斷提升學會在電機工程領域的價值和地位。要加強前瞻性研判,緊跟科技創新前沿步伐,加快完善科技公共服務產品體系,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服務能源電力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