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建剛,董 偉
1.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原州區東岳山林場,寧夏固原 756000;2.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六盤山林業局,寧夏固原 756401
林業工程在帶來客觀經濟效益的同時,還能維持自然生態平衡,推動環境保護工作順利開展。樹木的呼吸作用可起到凈化空氣、防沙固土的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大氣污染、水土流失等環境問題。隨著工業發展速度不斷加快,工廠規模也在不斷擴充,日常生產中對化學燃料使用量的持續增加,工業生產中排放的大量廢氣,會加劇空氣污染,影響人們的身體健康。此外,土地荒漠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嚴重制約了西北地區的發展,而將發展林業工程作為重點工作,可有效緩解當前面臨的問題。實際上,我國植株造林起步偏晚,同植樹造林有關的技術還不甚成熟完善,導致造林效率不高的問題較為常見。進入21世紀后,科學技術的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各個行業相繼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對新興技術進行積極研發。為了順應時代發展,林業工程建設中需重點關注有效方法,加大新型種苗培育技術研發力度,為林木的良好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隨著林業工程的現代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其涵蓋的內容也更加廣泛,對林業資源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防護林建設中,地區土壤、氣候條件和水文環境等因素直接關系林木能否正常生長、是否滋生病蟲害等方面的問題,而林業工程建設中林木種苗培育可以保證造林的數量和質量。優良的林木種苗能夠確保林木的健康生長,在我國林業發展建設的過程中,林木種苗的培育和選擇是必不可少的一項工作內容[1]。而林木種苗培育技術作為現代化林業工程建設中的基礎性內容,與林業產業是否可持續發展和防護林的穩定性水平密切相關,同時還關系到生態環境的優化。因此,結合區域情況,選擇科學、有效的方法,不斷提高林木種苗培育水平,全面更新現有培育技術,提高林業工程建設質量,可以為林業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林木種苗培育方式與林業工程的規模化發展密切相關。優質的林木種苗能夠確保林木的產量和質量,并且能夠進一步地促進林木的多樣性,從而帶動當地的經濟建設。隨著防護林建設工作的快速推進,對優質林木種苗的需求不斷加大。因此,規范化的種植措施顯得極其重要。而結合實際,通過林業工程建設中林木種苗培育,可以提高林木種苗質量,加大樹苗種植比例,推動林業工程建設朝著規?;较虬l展,保障地方防護林建設質量,促使林業工程發展速度不斷加快。
在林業工程建設中,通過高水平林木種苗培育技術,可不斷提高林業工程建設質量,防止單一樹種建設問題,加快防護林生長發育速度。一方面,通過林木種苗培育技術,可以充分發揮出種苗的適應性特征,使其全面適應地方環境,不斷擴大林業工程建設范圍,進一步保障我國林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另一方面,通過林木種苗培育技術,可以優化地方生態結構,保障我國的生態平衡,進而確保我國居民的生存環境[2]。
隨著生物技術的發展成熟,為林木種苗工作的開展提供了技術支撐。通過基因育苗的方式,不僅可以提高林苗成活率,還能通過各種類型的實驗培養出優良性狀的優良林木品種。在利用這類育種方法的過程中,對育種人員的生物學知識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要準確了解樹木特性。
第一,雜交育種?,F階段雜交育種使用頻率最高,其原因是結合基因重組的方式,在同一個體上將同種生物的不同優良性狀集中在一起,預見性較強。弊端是選育的過程中需結合自交的方式,完成育種的過程需耗費較長時間[3]。
第二,以物理或化學方式產生基因突變。這種方式可在短時間內產生性狀變化,突變的不可預見性則較為明顯,且有很大一部分的突變并不是有利因素,極難把控誘變的方向和性質,最終會影響突變性狀的育種效果。
第三,轉基因育種。這種育種方式具有極強的目的性,可結合相關目標直接改造某種類型,該過程不需要耗費過長的時間。但由于對轉基因技術的了解還不夠全面,再加上該技術誘發生態危機的可能性大,為了保守起見,會謹慎考慮是否利用該育種方式。
自環境保護工作提出以來,生態綠化任務更加繁重,對育種效率的要求隨之提高。在育種工作開展的過程中,土壤因素必不可少,尤其是開展大規模育種工作以來,土壤變成極為稀缺的資源。為了避免該問題的出現,人們在開展大規模育種工作中選用無土栽培技術,且我國對這項技術的應用變得較為成熟,并在各地范圍內得到了推廣和使用。在育種過程中選用無土栽培技術,可通過營養液直接栽培即可,該過程直接省略了土壤的利用,使得育種對土地資源的依賴性大幅度降低,對于推動林業產業的規?;l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無土栽培的過程中可適當應用控根技術,調節林木根系,借助于這種方式可確保林木健康生長,方便日后管理工作的開展,大幅度降低育苗工作強度[4]。在使用該技術的過程中,需選擇科學有效的方法合理調配營養基,并根據樹木生長需求選擇合適的營養液,以保證營養肥效最大化,并嚴格控制水分含量,提高林木適應外界環境的能力,將不利因素對林木生長發育的影響降至最低。
因不同區域的林木生長環境不同,在林木樹苗培育前,根據當地林業資源分布,全面調查分析不同區域內的當前樹苗種類,將成活率高且適宜區域生長的林木種苗優先作為培育品種,結合林木種苗指標選取適宜的種苗培育方式,保證林木種苗培育符合林業工程建設中對林木種苗的需求。例如:在沿海造林中,主要目的是維護海岸穩定、降低水土流失,全面分析林木種苗培育的定向標準,找出同沿海生產和遺傳相符的林木。同時結合林遺傳特性和沿海區域對林木種植的合理規劃,保證林業工程建設目標順利實現。
此外,在選擇植樹造林區域的過程中,逐一考量不同區域的土壤環境,結合土壤含水量指標,選擇區域最為適宜的種苗。例如:沙漠地區林木工程建設中,需分析沙漠土壤含水量,結合區域溫度、氣候、土壤情況選擇中抗寒性能強的林木種源,以提高林木種苗的成活率[5]。
在開展林業工程建設工作中,其基礎環節是對林木種子的有效處理。一方面,在林業工程建設前,認真篩選林木母樹,并選擇科學、有效的方法測定篩選后的種子,結合區域內的種植條件、適宜土壤和生存氣候條件,種植培育最佳母樹品種,以保證林業工程建設中的林木種苗培育質量。另一方面,在對林木種苗樹種進行處理時,結合林木樹種自身特性,選擇適宜的存儲方式,以對樹種有效處理。例如:在儲存林木的過程中,可結合樹種不同特征考慮干藏或濕藏存儲,在樹種含水量過大的情況下做好干燥處理,關注儲存中的防潮和防蟲工作,從而提高樹種成活率。
育苗基地的選擇要以經營條件以及自然條件與育苗樹種相適應2個因素考慮。在培育林木種苗的前期,林業人員需要全面調查不同區域的氣候環境、林木種苗適宜環境和土壤類型等,結合這些調查結果選擇適宜的相關樹種生長的育苗基地,并根據因地制宜的原則選擇合適的種苗培育方式,保證苗木健康地生長發育。例如:針對耐澇性強的林木種源,適宜降水充足的濕潤區域;針對抗旱性能強的林木種源,適宜降水量少且氣候干旱區。此外,育苗基地盡量設置在交通方便的地方,尤其是較為固定的大中型育苗基地,育苗物資及大量苗木需要運輸,交通條件十分重要,必須保證起重機械和大型運輸車輛的通暢出入[6]。
林木種苗根系直接關系到林木生長情況。在林業種苗培育中,相關人員需要認識到根系培養的重要性,應選擇科學有效的方法刺激林業種苗根系,使其調節到對應深度,提高種苗根系表層對水分的吸收速率,加快后期生長速度。在培育林木種苗根系的過程中,若發現種苗生長高度相差較大,可做好幼苗高度的修剪,改善苗重和粗莖等問題,擴大種苗根系體積,并合理誘導種苗狀態,為其創造移栽條件,提高種苗培育成功率。在林木種苗根系培養中,還要重視對林木種苗主根和側根的修剪,盡快剪除不好的根系。
在林木種苗培育的過程中,選擇科學有效的方法測量水分含量,有益于樹木的健康茁壯生長。土壤內的礦物質種類較多,林木生長中會充分吸收其水分和養分,在調查土壤含水量的過程中,相關人員需檢測土壤養分,并將獲取到的數據與目標計算相結合,得到更加合理的含水量。通常情況下,若是土壤內的水分含量過高,容易造成根系腐爛,甚至出現死亡。若是林木種苗培育中水分缺失,根系生長中會得不到足夠營養,雖然短時間內樹木仍可以正常生長,但是會不斷消耗自身存儲的養分,最終死亡。在日常養護中,相關人員應確保水分平衡,保證樹木生長良好。
施肥是提高林木種苗的質量,促進林木種苗快速生長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林木種苗抗病蟲害能力的重要保障,而不同種類林木在施肥過程中也不一樣。
首先,苗木培育人員應選擇科學的施肥方法,合理控制施肥時間,正常情況下在白天施加肥料。施肥前需提前關注當地天氣預報,避開降水天氣,否則極易稀釋肥料濃度,進而影響林木對正常養分的需求。
其次,苗木培育人員應采用科學的方法檢測土壤內元素含量情況,從而選擇適合的肥料,有效減少種苗培育過程中對環境造成的污染,降低種苗培育中的施肥成本,通過正確的施肥方式達到控制種苗培育質量的目標。
最后,苗木培育人員應控制好施肥量,合理施加有機肥,避免對單一肥料長期施用,以改善土壤結構,增加土壤肥力,促進種苗的正常發展[7]。
在樹木生長中經常會有雜草和病蟲害問題,相關人員應做好病蟲害的預測預報工作,遵循“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
一方面,除草的方式優先考慮人工除草和機械除草,盡量不適用化學除草,長期施用除草劑易使土壤板結,破壞生態環境,影響苗木生長。可以通過合理養殖,適當引進家禽育種,在帶來一定經濟效益的同時,還能解決雜草方面的問題。
另一方面,針對病蟲害問題,以化學方法和綜合防治措施控制病蟲害。相關人員需提前預防和控制,尤其是針對傳染性高的疾病,若短時間內不能治愈,應果斷將患病植物銷毀,避免在林區大范圍擴散。若是病蟲害較為常見且影響程度較小,可在生態林中引入天敵的方式進行預防和控制,以化學方法和綜合防治措施對常見病蟲害進行控制。
森林火災對林業發展的威脅是巨大的,一旦發生森林火災,極易燒毀整片林場,給林場帶來不可估量的經濟損失,同時還會給當地環境造成巨大的破壞。
一方面,相關部門應當組建自身的消防隊伍,并對其進行專業化的森林消防培訓,增強整個團隊的消防意識,確保每個隊員都能熟練地掌握森林火災的預防和撲救知識與技能。
另一方面,在林木日常維護管理中,相關人員需高度重視防火管理,積極選用現代化的防火技術,構建起較為完善的防火機制,加強安全方面的管理工作,組織人員定期地巡視林場,制定出多種情況下的消防應急預案[8]。
首先,在具體的林業生態工程建設中,林業部門應加大現代林業的普及和推廣,加強林業科技研究,提高科技和管理在林業生態工程建設中的貢獻率。
其次,林業部門應轉變林業人員的觀念,引導其從思想上認識到種苗培育工作的重要性,主動提高自身專業素質水平,推動林業工程持續健康發展[9]。
最后,林業部門應樹立起創新意識,加大對新種苗的研發和經濟投入力度。完善林業管理系統,不斷優化現有林業工程的內部結構,提高種苗存活率水平,進而提高林業工程質量,充分發揮出其在林業中的經濟價值和效用。
種苗在幼苗時期的生長情況十分重要,影響到種苗整個時期的生長。為確保種苗整個生長發育的正常開展,林業人員應加強對種苗培育工作的管理,提高種苗的生長速度、抗病蟲及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創造適宜的生長環境,提高種苗培育水平,增加種植量。在種植的過程中,加大對資金、人力和物力的投入,擴大種植基地的規模,創造優良的生長環境,保證種苗的生長能力,為日后林木健康生長打下堅實的基礎[10]。
林木種苗培育不僅能產生環境效益,還能產生經濟效益,林業部門應充分考慮到這一點,確保林木種苗培育的作用達到最大化。隨著市場經濟體制逐步朝著多元化方向發展,林業單位應將私有制和承包制相結合以做好幼苗基地的管理,順應時代發展。在經營方式選擇中,林業企業要根據自身和市場情況,使用科學有效的方法構建適宜本企業的運營方式,保障種苗基地健康穩定地發展。此外,林業企業更換運營方法要符合相關合同條例,林業部門需制定合理有效的獎懲機制,一旦該企業運營出現問題,林業部門可及時收回運營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