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其兆,趙曉燕
河南測繪職業學院,河南鄭州 450015
鄉村振興的關鍵在于充分立足農業生產,推動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的快速發展,最終達成一二三產業的協調發展。要想達成上述目標,必需保障土地的有效集中,基于規模化與組織化的生產、加工,最終才能夠打造具有地區特色的品牌。農村土地流轉可以促進農村土地資源利用率的有效提高,不僅是有效解決“三農”問題、發展農村經濟的重要手段,還是實現鄉村振興目標的重要途徑[1]。在鄉村振興戰略不斷推進的大環境下,農地確權頒證的順利完成,無疑為農村土地流轉與農地規模經營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但從現實情況來看,當前農村土地流轉還存在一定程度的問題,尚需針對農村土地流轉進行系統的優化調整,才能保障農村土地流轉的有效性,為鄉村振興戰略目標的順利實現奠定基礎。
土地流轉是針對土地資源進行的充分配置,而當前我國土地資源面積有限,往往難以實現大幅增長的目標,在有限土地資源的情況下,提高土地資源利用率成為重中之重。通過推進土地流轉,能夠促進土地集約化、規模化應用,有效促進土地資源利用率的全面提高。當土地流轉實現規模化的目標后,能夠讓更多的經營主體參與進來,通過市場化的方式競爭土地承包經營權,讓具有土地經營經驗、土地管理經營的經營主體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從而有效促進土地資源的優化配置,提高土地資源的經濟效益[2]。
無論是鄉村振興戰略,還是農業現代化建設,金融都是至關重要的部分。鄉村振興戰略要求將更多的金融資源配置到經濟發展滯后的農村地區,通過建立健全農村經濟金融體系,為農村經濟建設提供金融助力[3]。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推進農村土地流轉優化,能夠吸引更多的資金進入農村,使得金融資產能夠在城市、農村中進行高效地流動,推進農村土地市場化運轉,全面拓寬金融資本下鄉渠道。
土地流轉是推進農業產業發展的重要基礎,土地流轉能夠推進農村土地集中化、規模化管理,全面提高農業生產的機械化水平,從而有效促進農村產業結構優化。在土地流轉不斷優化的情況下,能夠有效提高產業生產力,從而增強農業市場的競爭力,農業也會朝著產業化、規模化的趨勢發展,通過農業規模化效益提高農民群體的經濟收入。
農業歷來是我國國民經濟中至關重要的一部分。在鄉村振興戰略不斷推進的大環境下,農地確權頒證的順利完成,無疑為農村土地流轉與農地規模經營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但從現實情況來看,當前農村土地流轉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4個方面。
一直以來,我國高度重視土地制度的推行示范,但由于土地流轉的宣傳明顯不足,導致農民群體對農村土地流轉的認知存在局限性。從農民群體的角度來看,受小農經濟思想的影響,一些農民片面認為只有自己擁有土地才能獲得基礎性的保障,導致其不相信土地流轉能夠提高收入,也不愿意主動了解土地流轉政策。導致土地流轉宣傳不足的因素主要有以下3個方面:
首先,農村地區相關單位的人員對土地流轉不夠重視,無法準確根據政策含義進行解讀與深入宣傳,導致農村土地流轉宣傳存在嚴重的斷層問題。其次,土地有關部門與工作人員在宣傳工作方面有所缺失,在協調服務方面也存在問題,不能有效解答、指導農民群眾提出的各種問題[4]。最后,農村土地宣傳形式較為單一,仍依賴傳統的廣播、電視、公告欄等途徑,宣傳覆蓋范圍的局限性較大。
部分農民對農村土地流轉協議中的條例、權責方面的理解不足,由于缺乏有效的指導,導致簽訂的協議要求與廣大農民群體實際情況存在矛盾,加之一些農民對相關條款概念、使用權、征用年限方面的認知較為模糊,易引發農村土地糾紛仲裁、使用問題等,導致一些尚未參與農村土地流轉的農民群體產生畏懼心理[5]。從農村土地流轉程序來看,當前部分地區還存在程序顛倒、程序缺項等問題,也從側面印證土地流轉機制不完善的問題,在地方執行過程中存在不能嚴格執行土地流轉政策與指標的問題,嚴重制約了農村土地流轉。
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村土地流轉主要是通過政府推動、自發進行2種途徑。部分農民的文化水平相對較低,不夠了解各種新興技術、互聯網,在各種信息的獲取渠道仍依賴傳統渠道,信息獲取的時效性相對較低,即使自身存在參與土地流轉的意愿,但也難以通過相關渠道獲取對應的信息資料[6]。與此同時,在城市化不斷推進的過程中,年輕一代基本是常年在外務工,難以在土地流轉方面給予家庭參考。一些有土地租賃意向的個人或企業并不清楚哪些人愿意土地流轉,也不了解土地的具體情況,從而導致農村土地流轉交易信息不透明,嚴重制約了農村土地流轉的進度與效率。
首先,農村土地流轉管理機構弱化,農經站是負責農村土地流轉管理的主要機構,但從農村地區的實際情況來看,現有的農經站工作人員相對較少,甚至存在大量兼職人員的情況,導致農經站在綜合管理、技術指導、政策服務等領域存在滯后性[7]。
其次,服務機制不夠完善,雖然部分鄉鎮圍繞農村土地流轉已經建立產權交易中心,但在開展農村土地流轉交易的過程中,由于相關的流程過于復雜,鄉鎮缺乏專業的工作人員負責,缺乏信息服務、法律咨詢、委托代理、資產評估等專業化的服務,導致產權交易中心的職能受到嚴重的限制。
最后,農業風險防范與社會保障機制不完善,在農村土地流轉后,農民群體欠缺穩定的收入渠道,而經營者在完成土地的租賃后,本身付出的成本支出較大,此時會面臨巨大的市場風險、自然風險,而當前的農業保險沒有覆蓋上述內容,導致農民群體、經營主體的投保意愿較低,應對風險的能力明顯不足。
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為有效推進農村土地流轉,首要任務在于加強農村土地流轉宣傳推廣工作。
第一,對于農民群體土地流轉意識不強的問題,地方政府可以嘗試在農村地區專門設置便民服務站,安排相關領域的專業人員負責駐扎,定期向農村群體開展土地流轉專業知識的宣傳、教育工作[8]。
第二,鄉鎮各個部門應主動配合農村土地流轉宣傳推廣工作,充分結合農村實際情況,制定具有針對性的宣傳推廣策略,保障宣傳推廣工作能夠真正深入基層,使農民群體正確了解農村土地流轉,清楚農村土地流轉的相關政策。
第三,在使用廣播、電視、公告欄等途徑進行農村土地流轉宣傳推廣的同時,還應拓展更多的宣傳推廣形式,包括入戶座談、村民集體會議、線上宣傳渠道等,使得農民群體能夠通過各個渠道進行了解、學習。第四,對于農村土地流轉相關的各種協議,相關部門需要針對各項條例進行詳細解讀,幫助農民群體了解自身的相關權利、職責等[9];還可以通過“身邊的例子”讓農民群體看到土地流轉所創造的效益,真正在意識層面了解土地流轉的好處,為農村土地流轉奠定良好的基礎。
農村土地流轉過程中易引發農民權益受損的問題,主要原因在于當前土地流轉程序與管理機制還不夠完善,導致農民群體不清楚需要哪些審批手續、流轉程序推進土地使用權轉移,從而出現農村土地流轉秩序混亂的問題[10]。針對上述問題,當地政府部門應建立健全土地流轉程序與管理機制,系統掌控協議的擬定規則、生效原則,需要積極引導且不能阻礙農民自愿簽訂雙方責任明確的正規協議,保證農村土地流轉程序權責明晰、收尾連貫。從管理工作來看,要針對轉讓方、承包方、新型經營主體等進行全面的條例約束,明確要求承包方不能改變農地用途,并嚴格根據法律規章制度保障轉讓方的合法權益、土地性質。轉讓方不能在合同未到期前提前索取土地使用權,同時嚴禁重復轉讓土地的行為;新型經營主體應主動發揮土地高價值利用與發揮現代農業優勢,嚴禁承包土地轉為商用行為;相關部門需要加大農村土地流轉過程中、流轉后的監管管理工作,一旦出現違規行為,必須嚴格按照法律制度進行處理。通過建立健全土地流轉程序與管理機制,進一步保障農村土地流轉的規范性、合理性,從源頭上優化農村土地流轉的環境。
農村土地供求信息不透明是制約農村土地流轉的重要問題。針對上述問題,縣、鄉、村三級服務組織要高度重視農村土地流轉平臺的建設工作,引入專業的工作人員負責相關工作,建立一套完善的工作制度、工作職責,全面落實農村土地流轉相關的管理、服務、協調、指導等,通過農村土地流轉平臺系統提供矛盾調解、檔案管理、合同簽訂、政策咨詢、土地評估、信息收集發布等功能[11]。地方政府應構建專業化的信息傳播渠道,牽頭有關部門共建土地流轉中介服務組織,通過該服務組織收集整理相關的信息資料,并提供系統、規范的流轉信息,為農民群體、企業提供專業化的政策講解、協商流轉、土地資產評估等服務。
為進一步暢通農村土地流轉信息,農村土地流轉平臺需要提供以下4個方面的服務:首先,按照要求定期發布農村土地流轉的相關信息,采集整理農村土地流轉的供求信息,共同匯總整理后進行公布,公布平臺包括抖音、微信、自媒體、社區服務區、公示欄等。其次,建立專業化的土地流轉服務機構,通過在各個便民服務中心中設置辦公室,提供專業化的信息服務。再次,充分結合本地區實際情況,構建規范化的土地流轉框架,明確農村土地交易的具體規則,保障整個交易規范、依法、有序。最后,完善農村土地流轉備案工作,針對已經完成流轉的農村土地定期開展摸查排底,以村級為單位設置詳細的臺賬,系統掌控農村土地流轉信息。
為有效保障農村土地流轉的順利開展,各級政府應從鄉村振興戰略的角度思考,將土地流轉作為一項長期性、重要的工作,不斷提高相關部門的參與度,從管理、服務方面保障農村土地順利流轉。縣級政府應從全縣角度進行統籌協調,指導各個鄉鎮因地制宜地推進農村土地流轉,圍繞特色優勢產業大力推進農村土地流轉,防止農村產業結構同質化問題[12]。地方政府在為農村土地流轉提供專業化服務的同時,需要進一步加大信貸支持力度。首先,在不斷增加財政支出的過程中,地方政府需要主動引導社會力量參與進來,加強與種養大戶、農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各個規模經營主體的合作,分標準、分層級解決各個經營主體面臨的季節性資金不足、擴大再生產資金問題等。其次,大力推行小額農戶貸款工作,全面提高小額農戶貸款標準,在法律政策范圍內持續創新貸款產品,如農業機械設備抵押、經營權抵押等,大力推進農村土地流轉收益保證貸款,引導商業銀行、民間借貸機構參與進來,并適當給予縣級財政貼息。最后,引導地區建立農村產權融資風險補償基金,引導農業保險部門進行深入合作,圍繞農村土地流轉后續的經營問題完善保險服務,全面降低農民群體、經營主體面臨的風險。
農村土地流轉作為鄉村振興戰略目標順利實現的重要途徑,如何有序推進農村土地流轉成為發展農村經濟的關鍵所在。因此,相關部門應充分結合鄉村振興戰略,針對農村土地流轉暴露出的問題進行系統的分析,同時結合問題制定針對性地解決策略,通過多元措施加強農村土地流轉宣傳推廣、建立健全土地流轉程序與管理機制、推進農村土地流轉平臺構建、加大政府服務質量與信貸支持力度,為農村土地流轉營造良好的環境,從而促進農村經濟效益的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