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超
(海南熱帶海洋學院 海南 三亞 572000)
體育是現代社會文明進步的象征,也是綜合國力競爭的體現。同時,體育與經濟、政治等方面有著密切的聯系,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積極作用。基于此,體育強國建設已成為我國的重要發展戰略。作為體育事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體育賽事的組織管理對于提高國家體育事業的整體水平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當前我國體育賽事的組織管理仍存在諸多問題,制約了體育事業的持續發展。因此,優化體育賽事的組織管理路徑,對于提升我國體育事業發展水平和國際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
隨著社會主義發展進入新時代,體育強國建設成為重要戰略之一,我國對體育強國建設也提出了明確要求:到2035 年,形成政府主導有力、社會規范有序、市場充滿活力、人民積極參與、社會組織健康發展、公共服務完善、與基本實現現代化相適應的體育發展新格局,體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實現現代化;全民健身更親民、更便利、更普及,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比例達到45%以上,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2.5m2,城鄉居民達到《國民體質測定標準》合格以上的人數比例超過92%;青少年體育服務體系更加健全,身體素養顯著提升,健康狀況明顯改善;競技體育更好、更快、更高、更強,夏季項目與冬季項目、男子項目與女子項目、職業體育與專業體育、“三大球”與基礎大項等實現均衡發展,綜合實力和國際影響力大幅提升;體育產業更大、更活、更優,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體育文化感召力、影響力、凝聚力不斷提高,中華體育精神傳承發揚;體育對外和對港澳臺交往更活躍、更全面、更協調,成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和“一國兩制”事業的重要方面。
體育強國建設的目標是全面提升我國體育事業的綜合實力,包括競技體育、體育產業、體育文化和體育人才培養等多個方面,以推動中國體育在國際舞臺上嶄露頭角,為國家形象和民族自信心的提升起到積極作用。新時代體育強國建設注重科技創新、體育產業融合、全民健身推廣、國際交流合作等多維度發展,旨在讓更多的人享受到體育帶來的幸福感和獲得感,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助力。
體育賽事不僅是競技和娛樂的載體,更是國家形象的窗口,有助于展示中國體育的實力和文化魅力,為國際體育舞臺的參與和話語權的提升提供了堅實支持。而在體育強國建設下,我國通過舉辦國際性、國內性的體育賽事,不僅提供了鍛煉和競技的平臺,也激發了廣大運動員的積極性和創造力。這些賽事不僅為我國體育精英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機會,也吸引了更多人參與體育運動,推動了全民健身運動的蓬勃發展。此外,賽事組織還促進了體育產業的繁榮,激發了體育科研和技術創新,有力地推動了我國體育水平的提升。因此,體育賽事組織在我國體育強國建設中發揮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有望為我國體育事業的長遠發展貢獻更多的力量。
體育賽事不僅是精彩的體育競技,也是龐大的體育產業體系的核心組成部分。通過策劃、組織和舉辦各類體育賽事,我國促進了體育產業的多領域發展,包括體育娛樂、體育用品制造、體育文化創意等。這些賽事不僅吸引了大量的觀眾和贊助商,還創造了就業機會,推動了相關產業鏈的繁榮。同時,賽事的直播和網絡傳播也為體育內容產業帶來了巨大商機,催生了新興的數字體育媒體和電子競技領域。此外,體育賽事也為體育科研和技術創新提供了實驗場所和資金支持,推動了體育產業的技術升級。通過體育賽事組織,我國不僅提高了體育賽事的國際影響力,還為體育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有助于實現體育強國建設目標,同時也為我國經濟增長和就業創造了新的增長點。
一方面,舉辦各類體育賽事不僅激發了廣大市民參與體育運動的熱情,也提供了豐富多樣的鍛煉機會。觀看體育比賽不僅能夠鼓舞人心,還能夠激發人們的運動欲望,讓更多人積極參與體育活動,從而提高了全民健康水平。此外,體育賽事作為一種重要的公共娛樂活動,為人們提供了休閑娛樂的機會,減輕了生活壓力,促進了身心健康;另一方面,通過體育賽事的組織,政府和社會機構也可以宣傳健康生活方式,普及運動知識,引導人們更加關注自身健康,形成了全民健康的良好氛圍。總之,體育賽事組織在體育強國建設的背景下,不僅提高了國家的體育水平,也促進了全民健康意識的提升,為全社會的健康發展作出了貢獻。
為了承辦國際級體育賽事,城市通常需要投資興建體育場館、交通設施、酒店和休閑娛樂場所等,這些基礎設施的建設不僅提高了城市的硬件水平,也為居民提供了更好的生活品質。同時,體育賽事的舉辦也推動了城市的環境整治和城市管理水平的提升,提高了城市的整體形象和文化內涵。此外,吸引了大量的觀眾和游客,促進了城市旅游業和商業的繁榮,帶動了餐飲、零售、住宿等相關產業的發展,為城市經濟增長注入新動力。更為重要的是,體育賽事還為城市居民提供了豐富多彩的文化娛樂活動,增強了城市的文化吸引力和社會凝聚力。
在體育強國建設下,我國體育賽事的組織管理已取得顯著進展,然而,在某些方面,特別是賽事安全方面,仍存在防范意識不強的問題。比如,對一些大型賽事可能因規模龐大而導致安全隱患的忽視。管理者可能過于注重賽事的盛大和成功,而忽略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這可能導致在人員疏散、場館安全等方面存在漏洞,增加了潛在的風險。同時,在組織過程中,有些工作人員可能沒有足夠的培訓和準備,無法妥善應對緊急情況。此外,觀眾和參與者的行為也可能受到影響,因為他們可能沒有足夠的安全意識,不遵守規定,從而增加了發生事故的風險。
當前,一些小型或地方性賽事可能由于組織者的經驗不足或資源有限,導致賽事的策劃和執行不夠規范。這可能會出現賽程安排混亂、規則不清晰、裁判不公正等問題,給參與者和觀眾帶來不便和不滿。而在有的大型賽事中,可能存在賽事運營不透明的情況,一旦出現賽事經費使用不清晰、決策流程不公開、賽事結果處理不公平等問題,就會損害賽事的公信力和可持續性。除此之外,一些賽事可能存在安全管理不當的問題。這可能導致觀眾和參與者的安全受到威脅,例如場館設施不符合安全標準、醫療救援不及時等情況。
在體育賽事的組織中,一些行政部門未能認真履行對體育賽事的安全監管職責,用“放而不管,放而不服”來形容他們可以說是恰如其分。這種情況反映出了“放管服”改革在地方體育管理部門的不到位,也讓人看到了在群眾性和商業性賽事審批權被取消后,一些賽事的事前審批、事中監管和事后反饋等環節都顯得有些松散。同時,還有的賽事組織方并沒有得到體育行政管理部門的積極指導、技術支持和咨詢服務,尤其在競賽組織、參賽保障和安全管理等方面。各級體育行政部門也沒有按照大型群眾性賽事的要求對賽事運營單位的安保計劃、緊急應對預案等進行有效監管。這導致了潛在的安全風險和問題沒有得到及時發現和整改,甚至在緊急情況下的救援措施也表現出不力,最終會影響到賽事活動的順利進行以及廣大人民群眾的健康安全。
在體育強國建設下,我國體育賽事的組織管理取得了顯著的進展,但仍然存在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那就是缺乏可持續發展規劃。在過去,很多賽事的組織和管理主要集中在臨時性的方案和策劃上,缺乏針對賽事的長期規劃和發展戰略。這種短期的管理方式可能導致一些問題,例如,資源的浪費、賽事的品質不穩定以及難以吸引更多的參與者和觀眾。因此,在體育強國建設的背景下,我國需要更加重視體育賽事的可持續發展規劃。只有在充分考慮了長期發展規劃的情況下,我國體育賽事的組織和管理才能夠更加科學、有效地推進,為體育事業的發展和國家形象的提升作出更大的貢獻。
體育強國建設下我國體育賽事組織的安全保障是實現體育賽事高效運行和健康穩定發展的重要前提。基于此,組織單位有必要明確賽事安全管理的責任部門和責任人員,建立賽事安全管理的具體流程和標準化操作程序。通過制定明確的安全管理規章制度,能夠確保各項安全措施得以全面貫徹執行。在此基礎上,還需加強賽事安全風險評估,及時發現潛在的安全隱患,并制定相應的預案和措施以降低風險。此外,體育賽事安全保障需要高度專業的隊伍,包括安保人員、醫療救援人員和危機處理專家等。因此,組織單位應該定期開展安保力量的培訓和演練,提高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同時,在此過程中建立賽事安保力量的信息化管理系統,以確保信息的快速傳遞和協調響應。更為重要的是,賽事安全保障不僅是主辦方的責任,還需要社會各界的廣泛參與和監督。組織單位可以設立安全委員會或者邀請第三方專業機構對賽事安保情況進行獨立評估,確保賽事的安全底線得到切實維護。通過以上措施的綜合推進,我國體育賽事的組織管理將更加注重賽事的安全保障,形成安全底線思維,為廣大體育愛好者和觀眾提供更加安全的體育賽事觀賞體驗,推動我國體育事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明確的體育賽事責任清單是開展賽事安全管理工作的前提與基礎。基于此,在體育賽事組織管理中,必須確立明確的組織結構,明確各個層級和部門的職責和任務。主辦方應明確賽事組織委員會的設立,明確主席、副主席、秘書長等主要領導職務,明確各個職能部門,如競賽部、安保部、醫療救援部、宣傳部等各個部門的工作職責,從而形成明確的辦賽責任清單。而主辦方作為承上啟下的樞紐,其對承辦賽事活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主辦單位應制定詳細的任務分解表,將賽事籌備、比賽執行、安全保障、醫療救援、宣傳推廣等各個環節的工作任務具體劃分給相應的部門和人員,明確每個任務的責任人和完成期限。同時應建立流程規范,明確各個環節的操作流程和標準,以確保任務的順利推進和工作的高效完成。除此之外,主辦方應建立賽事組織管理的監督與評估機制,明確監督責任部門和評估機構。監督部門可以是獨立的監察機構或者由第三方機構擔任,負責監督各個部門和人員是否按照責任清單履行職責,確保工作的合規性和安全性。評估機構可以定期對賽事的組織管理進行評估和審查,提出改進建議和意見,以不斷完善管理體系和提高辦賽質量。
一方面,強化健全的賽事監管體系需要建立明確的法律法規和政策框架。在體育賽事組織管理中,應制定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文件,明確體育賽事的組織管理體系、監管機構、職責和權限。這些法律法規和政策文件應該包括賽事籌備、安全保障、藥檢監管、賽事經費管理等各個方面的內容,以確保賽事的合法合規進行;另一方面,強化健全的賽事監管體系需要建立專業化的監管機構和團隊。監管機構應該由專業人員組成,包括賽事組織管理專家、安全保障專家、藥檢監管專家等,以確保監管工作的專業性和科學性。監管機構還應該建立健全的內部管理機制,包括監督和評估機制,以及信息共享和協同工作機制,以提高監管效率和質量。除此之外,強化健全賽事監管體系需要加強信息化建設。組織單位可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建立賽事監管信息系統,實現賽事數據的實時采集、傳輸和分析,以便監管機構及時了解賽事情況,發現和解決問題。同時,建立賽事監管的在線平臺,提供給社會公眾舉報和投訴渠道,提升監管的透明度和公正性。通過以上措施的綜合實施,可以強化健全賽事監管體系,確保賽事的合法合規進行,提高賽事的安全性和質量,為體育強國建設下的我國體育賽事的組織管理提供堅實的法律、人力和技術支持。
我國體育賽事市場準入制度是指依據國家體育法規,對符合特定條件的賽事給予一定程度限制或禁止的一種管理制度。它主要分為事前審查、事中控制和事后評價3 個階段。其中,事前審查是指確定是否具有舉辦賽事的資格;事中控制則是指具體要求如何操作;事后評價主要針對比賽中出現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案并予以確認,從而使賽事得以持續發展。基于此,體育賽事管理者應制定明確的戰略規劃,包括賽事數量、規模、影響力等方面的目標。這些目標應符合國家體育強國建設的總體方向,既有利于提高我國體育事業水平,又有助于國際體育影響力的提升。除此之外,在體育強國建設下,應制定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文件,明確賽事準入制度的基本原則、程序和標準。比如,賽事的籌備、申辦、審核、審批和監管等各個環節的規定,以確保賽事準入的合法合規性。而規范賽事準入制度需要建立健全的申辦和審核機制。賽事的主辦方應按照規定的程序向相關管理機構提出申辦申請,同時需要提交詳細的賽事計劃、安全保障措施、藥檢監管方案、財務預算等材料。管理機構應設立專門的審核團隊,對申辦材料進行仔細審查,確保賽事的準入符合法律法規和政策要求。更重要的是,規范賽事準入制度也需要加強監管和評估機制。一旦賽事獲得準入,管理機構應建立監管體系,對賽事的各個環節進行監督,確保賽事按照批準的計劃和安排進行。同時,應建立賽事的評估機制,定期對賽事的安全性、組織管理、經費使用等方面進行評估,發現和解決問題。基于這些種種措施,可以規范賽事準入制度,確保賽事的合法合規性和質量,提高賽事的水平和影響力,為體育強國建設下的我國體育賽事的組織管理提供堅實的法律、人力和監管保障,這將有助于我國體育事業的健康發展和國際競爭力的提升。
體育強國建設下我國體育賽事的組織管理存在一些風險隱患,這些風險隱患的存在不僅給我國體育賽事帶來了一定程度上的負面影響,同時也威脅到了國家形象和經濟利益。在此背景下,基于體育強國建設背景下應建立健全賽事風險評估體系,明確評估的責任主體和程序。主辦方應提前派遣專業團隊對賽事進行全面地風險評估,包括場館設施安全、參賽選手健康風險、賽事組織風險等各個方面。評估結果應當詳盡,包括風險等級劃分、風險因素、應急預案等內容,以為后續的風險應對提供依據。同時,在風險評估的基礎上,主辦方應建立完備的賽事應急預案,包括緊急情況的處理流程、協調機構的設置、應急資源的儲備等。主辦方也應當進行應急演練,提前應對可能出現的各種緊急情況,以確保在賽事中能夠迅速、有序地應對風險事件,最大程度地減小損失。更為重要的是,強化賽事風險評估及應急體系建設需要監管機構的積極參與。相關體育行政部門應對賽事的風險評估和應急預案進行審查和監督,確保主辦方的評估和預案合法合規。同時,監管機構應提供技術支持和培訓,幫助主辦方不斷提升風險評估和應急處理的水平;定期對賽事的風險管理工作進行檢查,發現問題及時糾正,確保賽事的安全舉行。
綜上所述,在體育強國理念下,我國體育賽事組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不僅關系到我國體育事業的長遠發展,也是實現全民健身戰略和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然而,當前由于種種原因,我國體育賽事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比如對賽事安全的防范意識不強、賽事的安全管理工作不完善、缺乏可持續發展規劃等,嚴重阻礙了體育賽事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和競爭力。因此,為了促進我國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轉變,必須采取一系列措施提高體育強國建設中體育賽事的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