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畢業作品的選題問題,我曾在2022年10月與2019級的學生進行了較長時間的溝通。當時的他們一個普遍感覺:已經到了大四,好多事都沒來得及做,那些曾經憧憬過的大學校園生活,比如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談一場轟轟烈烈的戀愛、交幾個終身相伴的朋友,等等,都因為疫情而泡湯。更令人惆悵的是,許多大學生在這幾年,已經越來越習慣線上授課的方式,從而缺失了許多線下課堂授課的機會,從個人成長來說,這是一種無法彌補的缺憾。
知識的傳承只是整體育人框架下的一個環節,生命的體驗,生活的感悟以及價值觀、方法論的確立,才是教育更加重要的東西。大學校園本身就是一個大型的大學生體驗場域,有老師們的言傳身教,有同學們的互相扶持,有大把大把的實踐實訓機會,有無數的社團協會,有漂亮的草坪,宏偉的圖書館,擁擠的食堂,有季節變化,有春花秋月,更可能邂逅浪漫的愛情……這一切,其實都是更大的社會場景在校園內部的再造和模擬,通過大學校園場景的鍛造,一個剛剛走出家門的學生,才能逐漸成熟起來,懂得如何去開啟自己的人生,擁抱自己的生活。
作為一種社會化的存在,人是不可能也不應該脫離真實生活的,尤其是對于正在成長中的學生來說,更不能用線上課程替換線下課堂,把自己包裹在信息繭房之中,從而失去探索真實世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