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攝影/周紫嫣

2號倉庫
杭州小河公園位于杭州拱墅區和盛路和小河路交叉口東側,緊挨著大運河,往北連著橋西直街,往南與小河直街相通。據了解,該公園占地約4.94公頃,其中保留歷史保護建筑約3700平方米,該公園是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杭州段)建設的重點文化標桿項目,是具有國際影響力、城市名片效應的文化地標。在杭州市區乘坐76路公交車至長征橋公交站,步行400余米,通過長征橋路,進入小河路便可抵達公園,或是乘坐333路公交車至小河直街公交站,步行300余米即可抵達。
小河公園于2022 年10 月1 日對外開放,杭州主城區30.4公里運道全線貫通,武林門碼頭客船恢復運營。公園一開放,便“一炮而紅”,頻頻出圈,成為了杭州“網紅”打卡公園。經了解,小河公園的前身是20世紀50年代初浙江省建造的第一座油庫——小河油庫,也是運河歷史變遷的重要見證和杭州的“老工業代表”。該公園作為運河水上旅游產業的重要節點之一,是一個集水陸交通、文化體驗、游覽休閑于一體的濱水綠色空間,也是運河文旅融合、水岸互動的創新高地,進一步完善了現有運河水上交通體系,豐富了旅游線路。小河公園的正式建成開放,為杭州廣大市民提供了一個精致、優雅、舒適的戶外休閑場所。
據了解,小河公園由日本建筑大師隈研吾親自操刀設計,最大限度保留原物件或還原老物件面貌,讓油罐文化和運河畔的工業記憶蝶變歸來。從小河支路拐進公園,我選擇了從公園主入口進入,入口設有三個棕褐色的“油桶”造型的盆栽,里面分別種有不同的植株,想來也是為了搭配公園里的油罐元素。左側的草坪中豎立有棕褐色的鐵板,上面題有“小河公園”四字。進入公園,一股濃濃的懷舊工業風瞬間撲面而來。沿著由長方形石磚鋪設而成的道路向前,走到第一個分岔路口時可以看到一塊公園導覽圖,上面詳細標記出了公園的每一處打卡點,旁邊還有紅褐色的油桶樣式的建筑物,經上前細看,我才發現原來竟是電梯間。
從分岔路口徑直往前,可以看到公園的云棚,造型的靈感來源于大自然的蛛網,就是蜘蛛所拉的網的造型。據相關資料介紹,區別于傳統連廊造型,小河公園的云棚更加現代,頂部由雙曲線弧度組合而成,起伏度大。云棚投影面積5100余平方米,最大跨度達21 米,最大高度接近9 米,項目總用鋼量達到300 多噸,所采用的ETFE 氣枕膜被業界譽為“軟玻璃”,曾運用于“水立方”的外立面,兼具透光、隔熱、環保、生態等特點。沿著左側走,可以抵達公園的下沉廣場,廣場中間還有一個綠植旋梯,順著廣場階梯走上去,還有一段半圓形的“廊橋”灰空間。逛公園累了,隨意坐在下沉廣場的某處臺階上,感受獨特的工業標識帶來的金屬厚重感,細品建筑師在設計上的種種巧思,體驗公園新舊相融的視覺沖撞。
下沉廣場附近還有一處紅褐色的油桶樣式的電梯間,圍繞“油桶”還種有石血(別名:石龍藤),藤蔓沿著建筑向上攀援,充滿生機。走在公園里,除了可以看見許多新種植的水杉,還可以發現園內的植物是一叢一叢的,有些區域直接鋪設碎石,旁邊種有蘆葦、鼠尾草、山桃草等植株,雜亂又不失美感,與建筑搭配和諧。經相關工作人員介紹,“在做景觀設計時,團隊使用了一種新的公園綠化方式,叫新自然主義生態,為的是營造一種荒野之美。”簡而言之就是按照植物界的生物鏈,種植各個環節的植物,植物種類豐富、高低錯落有致。園內一簇植被可能種有十幾種植物,柳枝稷、狗尾草、堆芯菊、細葉芒……搭配巧妙,顏色豐富。值得一提的是,公園里有許多垃圾桶的造型也是按照油桶的外形來設計的,若不仔細看都不一定能發現是垃圾桶。
經過下沉廣場,往碼頭廣場方向走去便可以到油罐區,道路由長方形石條鋪設在草坪中而形成,入口正前方還擺設著杭州亞運會吉祥物。這里有三個巨型油罐,油罐的內部,在油罐的側壁上開了幾百個大小不一的孔,每一個孔就像一個小窗子,把外界的陽光投射進來,游客通過旋轉樓梯緩緩地上來,通過這些孔就能夠看到整個小河公園的全貌。不過我尋訪時,旋轉樓梯未對游客開放,因此未能在此角度欣賞到公園全貌。
帶有濃厚歷史記憶和時代特征的小河油庫在改建過程中保留了3 個立式拱頂鋼油罐,1、2、3 號油罐均為柴油罐。1 號油罐目前是已經在營業的《M+space 摩登生活體驗》,售賣文創、餐具、生活集選,營造城市文化生活打卡目的地,吸引了很多游客前往。2 號油罐目前暫未營業。3 號油罐被設計成了主要供游客游覽的“油罐燈籠”,場地中間按橢圓形種植了腎蕨,扶梯環繞整個油罐,走進油罐的內部,陽光透過油桶上的小孔穿過來,打在臉上,帶來一種藝術感。據說到了夜晚,燈光亮起,錯位的光影會充滿整個油罐,讓人仿佛置身于一個大燈籠之中,這也正是“油罐燈籠”的名稱由來。4號油罐靠近碼頭廣場,沿著河岸綠道走就可以抵達,目前作為星巴克的營業場所對外開放。碼頭廣場主要以草坪和休憩座椅為主,靠近京杭大運河的一側圍以紅棕色鐵片圍欄。
沿著河岸綠道往南走,可行至生態花溪,1、2、3 號倉庫。據了解,20 世紀80 年代初期,小河油庫增建磚混結構的桶裝倉房,屋面為馬鞍形薄殼板。1號倉庫面積為977平方米,2號倉庫面積為939 平方米,3 號倉庫目前作為大盒沉浸藝術中心,不僅有沉浸式戲劇演藝中心,還有工業風音樂吧、黑匣子小劇場等演出空間。在公園里,除了倉庫,還保留著小河油庫時期的金屬器械、貨運碼頭等,充滿了懷舊工業風。靠近河岸的綠道旁,還在地上設置了關于小河公園油庫油品、油庫建筑的介紹設施。
從2、3號倉庫前面的道路穿過,便可以抵達花階浮亭,也就是原4號倉庫所在地,它是1985年建成的空棚倉房,面積為500平方米。花階浮亭是一處下沉式露天倉庫建筑,建筑的屋頂和粗壯的梁柱結構被保留下來,四周開敞,在地面上疊起了大小不一的圓圈浮石,遠遠看去,有點像睡蓮浮在水面。逛一圈公園后,坐在花階浮亭的臺階上納涼,運氣好的時候,還能趕上一場戶外音樂會,愜意至極。逛完整個公園,還能去附近的小河直街逛逛,每一條巷子中都藏匿著超多文藝感十足的小店,找一家喜歡的小店,靜坐在窗邊喝一杯飲品,聽聽音樂,豈不妙哉。
行走在公園里,周圍皆被綠意點綴著,河岸綠道、生態花溪、林間小徑、綠植旋梯,還有在油罐燈籠旁旺盛生長的繽紛花朵,都讓小河公園呈現出生機勃勃之感。漫步園區,感受我國從工業大國到工業強國的偉大進程,體會工業與藝術的碰撞。

碼頭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