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以及科技的進步,攝影藝術逐漸得到普及,目前已經成為群眾文化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從智能手機的普及到社交媒體的興起,攝影已經不再局限于專業攝影師手中的工具,它已經成為每個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攝影藝術給人們的生活增添了光彩,不僅能夠將人們生活中的美好記憶保存下來,還能夠讓人們更近距離地接觸藝術、感知藝術,從而提升藝術審美能力。因此,在當前群眾文化蓬勃發展的背景下,大力普及攝影藝術,推動攝影藝術創新發展是很有必要的,不僅可以滿足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豐富其業余生活,還可以為攝影藝術的創新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基于此,本文闡述群眾文化中攝影藝術的價值及其創新的可行性,重點分析群眾文化中攝影藝術創新的方法。
一、攝影藝術在群眾文化中的價值與意義
(一)具有較高的社會和文化價值
攝影藝術具有極強的表現力,在生活中扮演了文化記憶的角色,不僅能夠捕捉到人們日常生活中的細微變化和瞬間,還能夠將這些瞬間永遠地鐫刻在畫面上,成為生活的一部分。這種能力賦予攝影藝術獨特的社會和文化價值。首先,攝影藝術通過鏡頭捕捉生活中的平凡瞬間,反映了社會的發展和進步。無論是家庭相冊中的家庭照片,還是社交媒體上的日常分享,這些圖像都記錄了不同時代人們的生活方式、時尚趨勢、科技進步以及社會風貌。通過比較不同時期的照片,人們可以看到社會和文化的演變,有助于深刻理解歷史和文化背景。其次,攝影藝術的創新方法使日常生活變得更加富有創意和藝術性。攝影師可以通過各種技巧和構圖方式,將普通的場景和對象轉化為藝術品。這種創造性的轉化不僅提高了攝影作品的美學價值,還豐富了群眾文化的藝術表達方式。攝影作品不再局限于記錄,它們可以成為情感、思想和審美的表達媒介。最后,攝影的普及使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視覺藝術家,通過自己的視角記錄生活。這種群眾參與的形式擴大了攝影藝術的影響力,也促進了文化多樣性的傳播。不同人群、不同文化背景的攝影作品展示了世界的多樣性,促使人們更加開放地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觀點。例如,攝影作品《時代廣場的勝利日》,是站在生活角度進行拍攝,但卻創造出一定的社會價值,真正意義上實現了藝術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目標。
(二)促進藝術傳播和文化交流
攝影作品可以在瞬間傳達情感、思想和故事,成為藝術家和觀眾之間溝通的橋梁。在群眾文化中,這種傳播藝術的能力對表達和分享各種創意和觀點至關重要。通過社交媒體平臺、在線畫廊和攝影展覽,攝影師能夠將自己的作品分享給全球觀眾,這種傳播方式可以是迅速的、廣泛的,可以深入人心。攝影作品的傳播不僅僅涉及視覺元素,還包括圖像背后的故事和內涵。觀眾通常會被一張照片所傳達的情感所吸引,然后愿意深入了解圖像背后的故事。這種情感連接能夠加深人們對攝影作品的理解和共鳴,使其在群眾文化中留下深刻的印記。可見,攝影藝術在不同文化之間促進了重要的交流和理解,人們通過攝影可以窺見世界各地不同文化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和傳統習俗,打破刻板印象,減少文化隔閡,促進對文化多樣性的認同。
(三)提升群眾藝術認知水平
攝影藝術在群眾文化中的作用之一,是通過提升群眾的藝術認知水平,使人們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賞藝術。攝影不僅可以作為一種美學表達方式,還可以作為啟發藝術興趣和進行藝術教育的工具,對個體和社會的整體藝術水平產生深遠影響,具體表現在兩方面。
第一,攝影具有直觀性和易理解性,適合用于藝術教育和藝術欣賞。群眾可以通過觀察攝影作品,了解構圖、光影、色彩和情感表達等藝術要素。這種視覺啟發不僅培養了群眾的藝術欣賞能力,還有助于其更深入地理解其他藝術形式,如繪畫、雕塑和影視藝術。此外,攝影藝術鼓勵人們表達自己的創造力。通過攝影人們可以培養自己的觀察力,發展獨特的視覺語言,表達自己的情感和觀點。這種創造性的過程不僅有助于個體的藝術發展,還能夠促進社會中的藝術創新。第二,攝影作為歷史記錄的工具,能幫助人們更好地理解過去和現在的文化和歷史。老照片可以讓人們看到不同時代人們的生活方式、社會事件和時事趣聞。這種歷史視角有助于傳承文化記憶,使人們更深入地了解自己所處的社會背景,提高對歷史文化的認知水平。
(四)提高群眾審美能力
攝影藝術是群眾文化的重要工作內容之一,通過引導群眾欣賞和掌握攝影藝術,有助于培養群眾的審美能力,使人們更敏銳地感知、理解和欣賞美,對提升群眾的藝術素養具有積極作用。實際上,攝影是一種代表性的視覺媒介,重點強調構圖、光影、色彩等視覺元素。通過欣賞攝影作品,人們可以培養自己的觀察力和感知能力。在攝影實踐中,逐漸學會觀察細節、捕捉瞬間,以及理解畫面中的情感表達,在無形中提高了群眾的審美能力,還有助于個體更深入地感知周圍世界。同時,攝影涵蓋了各種各樣的藝術風格和流派,從寫實主義到抽象表現主義,從紀實攝影到夢幻攝影,而這種多樣性使人們接觸到不同的審美觀點和風格,促使他們思考評價美的標準。通過欣賞和比較不同風格的攝影作品,人們能夠拓寬審美視野,更好地理解美的多樣性。最重要的是,攝影藝術帶來了美的享受。美的感知和欣賞是人類普遍的需求,它有助于提高生活質量和幸福感。通過欣賞攝影作品,人們能夠沉浸在美的世界中,獲得精神世界的愉悅和滿足,從而改善心理健康和生活品質。
二、攝影藝術在群眾文化中創新的可行性
(一)攝影藝術的創新植根于群眾
攝影藝術作為一種深受廣大群眾喜愛的文化藝術形式,其創新發展是植根于群眾的,必須以群眾的需求和喜好為出發點。
第一,群眾是攝影藝術創新的源泉。攝影藝術的發展和進步離不開群眾的參與和支持,廣大群眾對攝影的熱愛和追求是攝影藝術創新發展的原動力。攝影藝術只有通過深入了解和把握群眾的需求和喜好,才能創作出更多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群眾的作品。第二,群眾文化活動是攝影藝術創新的重要平臺。各種形式的群眾文化活動,如攝影展覽、攝影比賽、攝影講座等活動的開展,不僅為群眾提供了展示自己攝影才華的機會,也為攝影藝術創新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和實踐的舞臺。
(二)攝影素材源于生活
生活中的細節往往蘊含著豐富的情感,攝影藝術通過捕捉這些細節,以真實、生動的方式反映出廣大群眾的生活狀態、內在情感和人文精神。這種對生活細節的捕捉和呈現,為攝影藝術創新提供了豐富的素材,也可以使攝影作品更具有情感共鳴和人文價值。
(三)攝影技術傳承于群眾
在群眾攝影技術的普及與提高過程中,專業攝影師的指導和參與是至關重要的。他們可以通過各種形式傳授攝影技術,分享拍攝經驗,幫助群眾了解和掌握攝影的基本知識和技巧,提高攝影作品的藝術水平。這種群眾性與專業性的結合,有助于培養更多的攝影愛好者和攝影人才,推動攝影技術的傳承與發展。此外,在群眾文化活動中,攝影技術的創新往往源于群眾的實際需求和對美的獨特追求。這種需求和追求推動著攝影技術的不斷創新與發展,為攝影藝術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創新動力。
三、群眾文化攝影藝術的創新方法
(一)把握攝影方向與角度
攝影師應明確自己的攝影方向,即想要通過攝影表達的主題,這個方向可以是廣泛的,如自然風光、人文紀實、抽象藝術;也可以是具體的,如城市街拍、人像攝影或動物拍攝。把握好攝影方向有助于攝影師更有針對性地尋找創作靈感,確保攝影作品具有一致性和深度。同時,攝影中角度是至關重要的,攝影師應該努力發現與眾不同的拍攝角度,以展示主題的新穎視角。因此,要多多嘗試不同的拍攝高度、視點、鏡頭選擇或光線條件。通過尋找獨特的角度,為觀眾呈現獨特的畫面鏡像,引發觀者深層次的感悟和思考。而要想做到攝影方向和角度的創新,則需要攝影師敢于嘗試新的方法和技術,迎合時代發展趨勢。具體可以選用不同的攝影設備,嘗試后期處理技巧,或者拍攝具有實驗性質的照片,幫助攝影師突破傳統的界限,創作出新穎、獨特的作品。
(二)注重構圖布局創新
構圖是攝影藝術中的要素之一。攝影師可以通過構圖方式來引導觀眾的目光,傳達情感和信息,不同的構圖方式可以增強攝影作品的視覺吸引力和表現力。對于視覺語言的運用,如色彩、對比、紋理等,也可以用來傳達觀點和情感。首先,傳統的構圖規則,如黃金分割、對稱構圖等,可以幫助攝影師創建平衡和諧的圖像,但有時也會限制創造性。攝影師可以嘗試在構圖中引入不對稱、負空間、非傳統的對焦點等元素,從而打破傳統規則,創造出引人注目的畫面。其次,線條和形狀在構圖中起著重要作用,它們可以用來引導觀眾的目光,強調主題,或者創造視覺動態。攝影師可以尋找有趣的線條和形狀,如曲線、對角線、幾何圖案等,將它們巧妙地融入構圖中,增強圖像的視覺吸引力。再次,攝影師可以利用前景、中景和背景的關系來營造畫面的層次感。此外,利用透視、景深和光影效果也可以增強圖像的深度,使觀眾有身臨其境之感。最后,攝影師可以試驗不同的布局方式,以找到最適合表達主題的方式。豎向、橫向、方形、圓形等不同的布局形式都可以用來創新構圖。攝影師還可以嘗試使用多重曝光、合成和剪貼等技巧,打造出獨特的構圖效果。
(三)加強攝影作品后期修圖技巧創新
攝影作品通常需要后期修圖,巧妙借助修圖技巧,能夠賦予照片更多的情感、創意和深度。后期修圖時,攝影師可以通過調整色彩和對比度來增強圖像的視覺吸引力,根據需要適度調整飽和度、調整色調、突出特定顏色等來改變圖像的色彩氛圍。后期修圖軟件通常提供各種濾鏡和特效,攝影師可以利用這些工具創造出獨特的視覺效果。例如,應用模糊效果可以突出主題并模糊背景,從而產生柔和的焦點。或者使用光斑、顆粒和模擬膠片效果來賦予圖像復古的質感。為了增強畫面清晰度,攝影師可以使用銳化工具來使圖像中的細節更加清晰,或者使用降噪工具來減少噪點。這有助于提高圖像的質量和觀賞性。
(四)深入生活尋找攝影素材
攝影師可以觀察人們的日常行為、城市的街頭風景、家庭生活場景等,從中找到令人感興趣的元素,在豐富攝影體裁的同時,還可以借助獨特的藝術手法來展現日常生活中的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和經歷,這些個人故事可以成為豐富的攝影素材。這種個性化的創作方式不僅能夠觸動觀眾,還可以幫助攝影師表達自己的情感和觀點。同時,自然界是攝影藝術的無盡靈感之源。攝影師可以深入自然環境,捕捉大自然的美麗和神奇。從宏大的風景到微小的昆蟲,自然界提供了豐富多樣的素材,有助于攝影師表達對自然的敬畏和熱愛之情。例如,攝影家黃翔拍攝的《奇峰插碧云天》《黃山雨后》等作品,在確定了拍攝題材后,仔細觀察所拍攝景物的變化情況,在最佳的時機巧妙利用拍攝手法將云霧升騰的“空白”升華成虛實相生的韻律感,令畫面整體意境頓生,渲染了獨特的氛圍、意蘊,令觀者產生一種回味無窮的感覺。所以,他的作品風格整體是含蓄的,令原本簡單的生活細節變得更有韻味和魅力。
(五)引導群眾學習攝影基礎知識
攝影藝術在群眾文化中的創新發展離不開群眾基礎,因此引導群眾積極學習攝影基礎知識,提高群眾的攝影素養和技能十分必要。文化館可以組織人們進行攝影技能培訓,日常開設攝影基礎知識普及課程,向廣大群眾介紹攝影的基本原理、技術等。對于一些初級入門愛好者,還可以從照相機的使用方法、光線的把握、構圖的技巧等開始教授,讓群眾了解不同的拍攝技巧以及處理圖片的技巧,切實提高自身的攝影技術。在此基礎上,開設一些與攝影藝術相關的群文活動,進而能讓更多的群眾感受到攝影藝術的魅力,如定期在社區組織居民攝影作品展覽,可以鼓勵和督促群眾主動參與到培訓中來,不斷提高群眾的攝影藝術水平。
四、結語
綜上所述,社會在進步,攝影藝術同樣也需要創新發展。在群眾文化中推動攝影藝術的創新,可以使二者相互促進、相互影響,在豐富群眾文化活動內涵、增強群眾文化活力的同時,還可以推動傳統攝影藝術高維度創新發展。
參考文獻:
[1]陳瑞東.探究職工群眾文化中攝影藝術的推廣與普及路徑[J].旅游與攝影,2023(07):147-149.
[2]洪明升.攝影藝術對當前我國群眾文化活動建設的促進與引領[J].戲劇之家,2019(34):239+241.
[3]路萬祥.攝影藝術在群眾文化中的普及與推廣實踐研究[J].藝術大觀,2022(26):91-93.
[4]楊震.試析如何在群眾文化中進行攝影藝術的普及與推廣[J].商業文化(下半月),2012(10):306.
[5]周易.群眾文化背景下推廣攝影藝術的策略和方法研究[J].旅游與攝影,2021(10):111-112.
[6]劉帥.攝影藝術對基層群眾文化建設的意義及其推廣路徑研究[J].文化月刊,2019(07):105.
[7]高嘉雯.群眾文化背景下的攝影藝術方法創新途徑[J].旅游與攝影,2020(07):90-91.
[8]鄧碩.新時期提高群眾文化攝影社會時尚引導力的策略[J].中國民族博覽,2020(12):67-68.
[9]周瑤.群眾文藝作品的創作研究[J].參花(上),2021(11):112-113.
(作者簡介:劉攀,男,本科,丹陽市文化館,館員,研究方向:群眾文化<攝影>)
(責任編輯 葛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