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約記者 林 保
茂名市沃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科技團隊組織改良鹽堿地科技團隊,得到茂名市農業科技推廣中心人員的指導,在電白區嶺門鎮老區海坡村撂荒30多年的鹽堿地上,利用15畝的鹽堿地作為試驗田,采用高科學技術在鹽堿地上種植香占品種水稻獲得成功,畝產量達到663.5斤,與常規良田種植水稻畝單產量相比多增產61.5市斤。
電白區嶺門鎮老區海坡村鹽堿地的試驗田由于常年海水倒灌,重度鹽堿化,有機質含量少,土壤肥力低,無法種植農作物。
針對這一情況,該公司科技團隊,開展了不同類型鹽堿地治理利用、以及生態治理關鍵技術的研發工作,初步形成了一批適用耐鹽堿植物種植改良技術、微生物土壤調理制劑控鹽技術、生態排鹽技術、生態型的土壤改良調理技術等,利用“分子肽氨基酸營養液”改良生物菌種培育,解決試驗田的鹽堿化土壤。
“分子肽氨基酸營養液”改良生物菌種對改善土壤疏松、透氣環境,增加土壤微生物繁殖,提供農作物所需的營養,調節光合作用,促進養分被植物直接吸收,加快調節農作物營養均衡供給生長,使植物體內產生抗氧化,提高植物生長過程中的抗逆性和抗病蟲害能力,提高產量,改善農作物品質。
在使用該生物菌種的電白區嶺門鎮老區海坡村,種植香占品種水稻實收663.5斤,增產幅度達11.1%。
該公司科技團隊以鹽堿地治理和土壤鹽堿化防控為重點,根據水稻在鹽堿化的土壤生長的特點,進行土壤水鹽優化調控,清除或消減土壤鹽分、防范鹽分積累、抑制鹽堿對水稻危害。
對嶺門鎮老區海坡村15畝鹽堿種稻試驗田的改造取得了良好效果。據介紹,對于水稻地下部,一般水稻生長進入后期,根系呈黃色和黑色,但是在施用改良后分子肽氨基酸營養液的作物生長中,保持其根系新、粗大,直到中后期能一致保持新根系,從而促使水稻更好吸收土壤中養分。對于水稻地上部,其水稻勁節位粗大,葉片手感厚,葉色濃綠,產生光合作用大,在低光照射下,制造養分供應水稻生長。
今年試驗田早造水稻生產應用生物菌種植,長勢良好,有效穗數足,結實率高。經農業技術專家組織成立驗收組,驗收結果顯示,水稻增產極為顯著。
為了更深入開發利用好鹽堿地種植,茂名沃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科技團隊將利用好改良后分子肽氨基酸營養液改良生物菌種,繼續研究土地輪作,研究不同時期對農業生產的影響,不同農作物不同的應用與改良品質,從而達到改良鹽堿地的效果,為茂名老區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茂名市沃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科技團隊成員在老區海坡村鹽堿試驗地合影留念